大学专任教师国际化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S大学的问卷调查

来源 :中国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简·奈特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为基础,以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大学专任教师为分析主体,运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工具,分析了这一群体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专任教师的某些样本特征对动因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总体的负面影响远远小于总体的正面影响;部分因素之间的一致性吻合反映了当前院校层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提出应在院系内部就大学专任教师对国际化达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应鼓励大学专任教师从更多元化的视角推动院校国际化发展;应特别关注大学专任教师从院系国际化发展中所获取的好处;应激发大学专任教师开展国际化的驱动力并做出适应性调整等建议.
其他文献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新设立了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深化研究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具体举措.
期刊
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形成了坚定理想信念、从严管党治党、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保持党的纯洁性等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加强理论武装,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
刘勰《文心雕龙》在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寄寓着丰富伦理意蕴的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经思想统领下五经作为文体源头、文学伦理思想共同体的文体制度;二是每种文体有各自应遵循的写作规范和文体地位尊卑之别所体现的文体秩序;三是文体伦理责任的文体批评原则和以折衷为核心的文体批评方法;四是文体批评实践中符合儒家伦理的文体写作规范和伦理因素影响下的文体风格生成与评价.《文心雕龙》文体伦理思想的理路和内涵,对当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构建、话语体系建设、文学创作与批评有启发借鉴意义.
公平、适切与卓越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三大价值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弃考物理来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相关数据探讨弃考物理是否有助于提升入学机会,发现选考理科科目的 入学机会均高于选考文科科目,其中尤以物理的机会最高.同时,低学业成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以及女生对理科的逃避将会加重他们在入学机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因此,高考科目改革应注重动态、量化考察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考科目偏好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状况,并通过建立系统的高中学校升
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多家新成立的汉学机构计划在中国完整收购多位私人藏书家的藏书,其中就包括著名学者、藏书家叶德辉的观古堂旧藏.当时负责实施计划的日本官员写给外务省的报告,今天仍完整保存在日本外交史料馆档案中,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双方商议的过程与细节.本文依据日本外务省档案,并结合相关史料,考察一直以来扑朔迷离的观古堂旧藏的散出过程及最终去向,并借以揭开近代以来日本学术机构来华收购私人藏书内幕之一角.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转换既有的经济思维,以人文的方式促进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利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提出的议题,无论在观念重塑还是在实际建设中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既要在人才培养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肩负社会责任以维系共同利益.只有从更加综合完整的视野看待高等教育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2007-2018年间我国31所大学校际动态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分析大学教师职称结构与学术资源及学术产出关系,发现正高级职称教师对课题项目数和经费具备显著正向影响;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教师对学术产出具备显著影响;教师职称结构与资源获取及学术产出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达一定占比后,课题项目数、课题经费、学术产出分别可达到理论最优.基于此,相关主体可通过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变革人事管理制度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学生群体的内在差异性不断扩大的现实出发,从历史与现实、社会文化背景、地区与个体本身三个方面描述这种差异性,以及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性的时代要求,进而从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类型,以及改革学程时长的角度,分析大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特别是分析了学程改革的难点及其对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师的挑战.同时,从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构建大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制度空间的层面,进一步阐明这种课程与学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评价需回归教育本质,对大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能改善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学生学习评价融入评价即学习理念,评价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评价方法从管理主义走向建构主义,更加强调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建构.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评价的前沿趋势,反思我国大学生学习评价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改善我国大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更新评价理念,注重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建构;重视大学生学习素养,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转变教学评价策略,把学习者放在评价的中心;平衡大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外部张力.
高深知识是科研工作的逻辑起点,当下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出现的评价标准SCI/SSCI至上、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口径限于学科和评价方法崇尚量化的现实困境需要回归知识本源探寻破解之道.伴随知识评价标准从全球转向本土、知识生产方式从同质转向异质、知识学科边界从清晰转向模糊、知识增长动力从完全理性转向有限理性,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制度也亟待重构.改革方向包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人才评价标准、细化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方式、探索交叉学科科研人才评价以及遵循规律综合评价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