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DNA的长江中华鲟分布特征探究

来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鲟无损化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在不直接观察或捕获生物体的情况下对物种进行检测。从文献中筛选出可以用于检测中华鲟eDNA的特异性引物,于2020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选取4个中华鲟常出现的区域,进行各断面立体式采样;提取16个点位的eDNA,使用筛选得到的引物对中华鲟进行eDNA的检测,以探究中华鲟的分布特征。结果成功筛选到1组可以检测中华鲟eDNA的引物,使用该引物成功检测到包括中华鲟在内的长江4种鲟类的eDNA,共计测得约300万条鲟类序列。依据测序结果分析了不同断面检测到的中华鲟eDNA的差异,发现宜昌江段断面的中华鲟eDNA最多,洞庭湖口断面最少,且表层和底层水体的中华鲟eDNA检出也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用于中华鲟eDNA的检测,中华鲟eDNA的检测结果与中华鲟的历史调查和洄游特征较为吻合。不同水深条件中华鲟eDNA的检出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在今后的调查中采用混合或者立体采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中华鲟eDNA的检测。
其他文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是重点就业群体,为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每年招收艺术生的院校和专业越来越多,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三全育人”视域,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聚焦就业工作温度、深度和广度,探索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指导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推动艺术类大学生更好更高质量就业,提升高校艺术院系育人成效
期刊
中止诉讼,先行裁驳、另行起诉以及现有技术抗辩的衔接机制已经不能解决“双轨制构造”引发的侵权认定延迟,诉讼效率低下的难题,其自身还面临着中止诉讼运行陷入僵局,先行裁驳运行效果不佳、现有技术抗辩功能异化的困境。规则的宽泛和定位模糊是衔接机制运行无序、失范的直接原因,既有衔接机制本身的缺陷性、民行二元体制的局限性及机制运行的滞后性决定了其不能采取简单的优化进路,应进行制度结构功能的重新调整,并注重顺应现
学位
盗窃罪、抢夺罪是我国的高发犯罪。我国刑法第264条、第267条分别规定了携带凶器盗窃和携带凶器抢夺两种犯罪情形。由于两款犯罪条文只对凶器作“携带”要求,行为人的不法意图没有外化,增加了凶器认定的难度。目前主流的“杀伤力说”认定标准模糊不清、缺乏体系建构,对实务指导作用不强。本文通过注释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财产犯罪的凶器认定进行探讨,并重点分析了凶器使用意识与凶器认定之间的关系。除前言
学位
夫妻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时就夫妻之间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进行约定而达成离婚协议,或是出于对子女的保护,或是双方对财产分配的妥协,越来越多夫妻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一方所有或双方共有的房产在离婚后归子女所有,在离婚协议中一般表述为“位于某处的房产离婚后归子女所有”。在离婚协议生效后,父母怠于或拒绝配合子女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进而引发离婚协议当事人、子女、外部债权人之间的种种纠纷。本文通过梳理实践中离婚协
学位
为救济生态环境公益,我国立法陆续设计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诸多制度以达到维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但多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之间并不完全相融,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则重叠与诉权冲突最为明显。现有立法规范和司法实践并没有解决两制度在适用中的混乱问题。由此,应鉴于两种制度不同的性质定位和制度功能,结合我国规范现状和实践现状,理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民
学位
新型使用行为及其产生的作品给传统合理使用带来了定性和判决上的疑难,有大量使用者和创作者因为使用行为遭受侵权风险,这极大阻碍了文化的创新发展。美国的转换性使用制度可以对上述作品使用行为的性质进行合理解释,并在司法案件中厘清合理使用的法律边界,辅助法官做出判断。通过研究美国司法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现实问题和需求性为导向,将转换性使用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可以找到该制度在我国著作权法体系下实施的
学位
学术批评被学术划定范围,是批评者依照学术规范,对文本、观点、思想等学术相关的形式与实质内容,发表自己见解的行为,旨在推动学术创新与追求真理。近年来,网络社会的出现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学术事项不再仅局限于高校及研究机构之内。在现有司法案例中,法院判定学术批评,凸显了司法审查界限含混、司法识别标准不一、学术批评行为性质认定不清、侮辱性语言判断不明四个方面的困境。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没有可供识别学术
学位
我国企业对越南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环境敏感性行业,这些行业的环境影响性使我国企业在越南投资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法律风险。如何解决我国企业对越南投资中面临的环境法律风险问题迫在眉睫。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的环境法律风险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我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的环境法律风险的内涵和类型。首先对我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的环境法律风险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具体案例分
学位
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专利确权作为专利保护的重要环节,既关乎权利的存在和稳定,也影响着专利纠纷能否快速、有效地解决。然而实践中,行政机关就专利权有效性判断与司法机关就行政机关判断结果的审查之间存在冲突,主要体现为诉讼角色错位和司法审查受限,其根本原因在于确权程序定性错误和确权机制权力配置不当。通过回归专利权纠纷的起点,即专利权的本质,来厘清确权程序内无效宣告和无效诉讼程序的基本属性与价值定
学位
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是主办侦查员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央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形成“主办侦查员——主任检察官——主审法官”刑事诉讼责任体系的关键一环。但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的改革明显滞后于主任检察官和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尚未在全国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对于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的研究,应当严格把握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从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的核心内容权、责、利着手,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