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学科特征 紧扣课程目标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广东省新课程高考改革步入第二个年头。由于高考命题的走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本年度历史卷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因目前尚未公布相关的评卷数据,我在此仅谈些阅卷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试卷特点
  
  1.坚持稳中求变。
  总体上,今年历史卷保持了广东高考改革“稳中求变”的一贯风格,并没有“大变脸”。其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试卷继承了去年的题型结构,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含选做题)两大类。选择题有25道(全部是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占全卷总分的50%。非选择题7道(考生只需完成6道),合计75分,也占全卷总分的50%。
  第二,试卷的内容结构与去年大致相同,只是适当调升了中国古代史和经济史的比例。请看下表:
  第三,当前广大师生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即“材料题是最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一种题型”,由此今年历史题目仍以材料型为主,全卷大约有七成以上的题目以材料创设答题情境,选材的新颖性和多样化特征仍如以往一样鲜明。此外,没有出现像上海卷那样的小论文题。
  以上三点均表明,本年历史卷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继续保持了试卷结构和命题技术的相对稳定,体现了广东高考改革的稳健步伐。
  
  2.突出课程目标。
  那么,2008年历史卷作了哪些新的探索呢?表面看来,试卷整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但实际上是在命题的“内功”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因而试卷的学科特征更为显著,“历史味”更浓了。
  往年,命题主要是以“新材料”和“新情境”来体现历史学科的特征的。毋庸置疑,历史学具有求真、求实的特点,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往往需要借助相应的材料来达成。诚然,以往命题选材在“新”字方面下的功夫多一些,有时难免导致某些材料、情境与考核目标发生游离。而今年的历史卷,着力于历史材料与课程目标的有机衔接,主要在检测考生“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下功夫,依据课程目标命题的意向极为突出,由此显示了比以往更为浓郁的历史学科特征。
  首先,与2007年历史卷相比,本年度试卷的命题技法更为灵活,对各项学科能力进行检测的立意很显著。检测的能力包括:①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如第1、8、15题;②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如第3、5、6、10、20题;③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如第2、11、12、22、25题。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课程目标。显然。历史教育不能只追求认知目标,单纯记忆人物、年代、事件的历史课无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水平。在高考命题中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是从根本上对死记硬背的否定。
  
  其次,本年度的历史卷增强了对学习方法考查的力度。高中历史新课程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日益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在高考中如何对此目标进行检测呢?通常,人们大都认为对“过程与方法”的检测是非选择题的任务,设计能考核“方法”的选择题,是命题技术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本年试卷第4、9题,就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考查了使用论据的方法。本年卷非选择题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就更全面了。如第26题,不仅要求考生利用材料提供的数据计算汉代农民家庭的年收支,而且要求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分析汉代农民家庭经济和社会商业繁荣现象,之后,还要求考生解答一个相对开放的探究问题。由此,综合考查了考生应用历史学科能力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检测了考生是否会思考,还检测了是否会行动。
  再次,本年度的历史卷突出了对考生价值观的检测。历史教育在人文素养和公民素质的陶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也设置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然而至今为止,有效检测这一目标仍是一个难题。今年历史卷选择了“价值观”为突破口,精心设计了第27、28、29题,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作了尝试。如第27题,以外国人眼中不同时空范围的中国形象为切入点,分析价值观形成的背景原因。又如第28题,通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思考,检测考生对动机与效果关系的价值判断。再如第29题,通过对英美两国政治立场的冲突,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因素与民族国家价值取向的关系。
  
  3.拓展命题视角。
  从2006年起,以社会文化的视角来考查考生似乎已成为一个定式,利用这一视角命题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是有目共睹的。正所谓“纵横随意,大小由之”。例如2006年第26题,切入点是古代餐具与宗法等级,需要考生对基本材料进行阐释,以社会文化史料来说明政治史的重要概念;而2007年第26题,则选用官方文献、学者论著和文学小说来分析古代婚姻观,要求考生对材料来源和作用进行分析。以上两题应属微观的视角。但今年第26题就不同了,要求考生对整理好的材料数据进行应用,从汉代农民家庭收支、汉代商业,再延伸到资本主义萌芽,真是微观与宏观、纵向与横向兼具。
  
  二、试题难度分析
  
  试题难度是考生对考试是否适应的一项指标。试题太难或太容易,都会出现好生和差生成绩相差无几的后果。考试结束后,对本年历史卷难易度的评价众口不一。部分考生认为试卷难度比往年增大;部分考生认为不算难,但个别题目要花些时间思考。部分教师认为全卷难易适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个别题目有“超纲越本”的嫌疑。
  当然,试题难度需要以数据表示,單凭感觉会产生误差。现在缺乏具体数据,我们无法认定试题的难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有关“难度”说的分析。高考的选拔性是众所周知的,认为“不算难”或“难易适中”,显然是认可了高考命题的正常态势。值得关注的是“难度大”和“超纲越本”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呢?
  从上文分析可知,今年历史试题的考核功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说白了,今年试题难就难在要思考,难就难在有考生自我发挥的余地。虽然,这一转变是依据新课程理念而行的,但仍有考生难以适应。追根寻源,对试题不适应的背后折射了教学一线存在的若干问题。毋庸讳言,有些学校的历史课程并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没有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学识;相当一部分初中历史课流于形式,历史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对高中历史专题的学习形成障碍;不少高中的历史科备考依然遵循着猜题押宝的套路操作,考生对历史缺乏系统的把握。由此,难免会产生考生无法适应的“难度大”说。无独有偶,今年江苏的历史卷也出现了注重考查考生学科能力的特点,相当多的考生也感到试卷的难度明显上升。可以肯定的是,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课程目标,着力于鉴别考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潜能,把真正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生选拔出来,广东历史高考这一命题导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为什么部分教师会提出“超纲越本”说呢?在 2008年全国历史高考大纲出台后,不少教师根据大纲列举的考核范围,立即对历史科命题内容作了细致的分析,有的甚至统计了“考点”减少、增加、大调整、小调整的具体数字。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其中隐含的“重知识内容、轻课程目标”的思路则应引起警惕。众所周知,人类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对历史发展的纵向概述,还是对历史专题的逐一阐释,都不能穷尽。因此,在有限的命题范围内必须以重大历史专题为切入点,以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整体把握和对历史发展线索的大跨度归纳整理能力,从而检验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状况。诚如上述,在试题中所有专题都是通过相应的背景材料呈现的,而这些材料都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这算不算“越本”呢?同时,考纲的内容采用了与课标不同的展示模式,但课标也是命题的重要依据,遵照课标命题也算“超纲”吗?可见,单纯以考纲和课本来评价命题是有失偏颇的。以往历史高考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强调“依纲靠本”是为了杜绝偏题和怪题。如今历史高考趋向以课程目标检测为主,我们理应超越以往“依纲靠本”的认识。
  
  三、明年备考建议
  
  1.关注宏观要求。
  考试说明对命题有一个“厚今薄古”的宏观设计要求。例如,历史科的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其中,必考部分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所占比例分别为24%、29%、35%。选考部分分为指定选考和自由选考,两部分各占6%。另外,从前面归纳的试卷内容结构表可见,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基本是一致。从而,备考也可以采取“厚今薄古”“偏重必修”“先中后外”的策略。当然,这仍是从知识内容来考虑的。
  
  2.认识命题特点。
  经过近年来命题组的不断探索,广东高考历史卷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命题内容立足于课程而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课本不再是“圣经”,而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资源。课程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试题的切入点和命题材料的选取也必然是灵活多变的。第二,考查重点立足于学科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以往多数人都认为历史是一门叙述性的学科,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不二法门。因此,在旧课程学习中,学生往往被要求记住很多历史元素和概念,但却不清楚记住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如今人们认识到历史也是一门解释性的学科,‘历史学科培养的能力具有帮助人们认识现实和展望未来的作用,由此对历史学习效果的检测也转为看重理解、思考和运用。第三,观察视角的多元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史学观念的更新。基于社会文化的命题视角,摆脱了历史屈居政治注脚的尴尬境地,开拓了具有相当深度、广度的观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野,更有利于在高考命题中灵活吸纳历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3.理解重于记忆。
  面对学科特征明显,历史感强,命题视界宽阔,重视课程目标,切合社会热点问题的高考历史卷,面对纵向大跨度,横向比较广既有宽度,也有深度的历史试题,假如初中基础没打好,单凭高考前临时突击的备考,是靠不住的。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不少答题“错乱”的典型。有人将此归结为“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实际上,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比单纯的识记能力更为重要。据初步统计,本年历史卷的主观题(选做题除外)有4问共15分完全由考生发挥作答,有10问共39分是依据材料作答的,即66分之中只有占18%的内容需靠记忆,但这并不是死记硬背。近几年,广东历史卷大大降低了对繁琐知识点记忆的要求,需要的是在理解基础上对重点知识的识记。
  此外,备考中回归教科书的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一环,但没有必要沉迷在教科书不同版本知识点的比较,以及将所学知识与考纲知识点的比较之中。我们认为,在备考中回归课程比回归教科书重要,只有经过全面复习和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形成一定的历史观,才具备了大胆作答的基础。然后,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答题要求,则可将大胆作答提升到合理作答的新境界。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在答题时历史解释与政治、语文表达不太一样,历史更看重论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更关注时空因素在人類社会发展中的界标作用。这是以往考生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校 郑蔼娴
其他文献
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互联网 ”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1]因此,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人民版必修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高三复习课为例,将智慧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前测、推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参禅/封禅海量/量体裁衣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B. 熨斗/熨帖诘问/诘屈聱牙 薄利多销/日薄西山  C. 款识/标识勒紧/悬崖勒马 拾级而上/拾人牙慧  D. 刊载/下载露脸/抛头露面 鬼使神差 /差强人意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政
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抱怨:抱怨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抱怨身边的人总是不顾及他的感受,抱怨别人把原本不是他负责的工作丢给了他,抱怨为什么工资那么低……甚至在大多数时候,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他,于是一顿臭骂之后,你就莫名地上了他的黑名单,并且他还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你是一个不值得他付出真心的朋友。  每个人的身边都曾存在过这样一个人,而这样的人,也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是从什么时
一、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0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Nile River has always made life possible in the desert areas of Egypt. However, the Nile also made life___1___when it flooded. The modern Egyp
我的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长大  从小受到摄影家老爸的影响,我从独立生活秆始,就喜欢背包旅行,一路走一路拍。有了孩子以后,为他们安排好玩的假期成了我最重要也是最快樂的作业。生活在荷兰,旅行有很多便利。学校几乎每两个月就有一个短假期,我也会以每两个月远行一次的频率带着孩子们看世界。  4月里,在西西里的阿格里真托神庙之谷,女儿岚随身带着的小画本,这会儿成了笔记本,她紧随向导丽莎左右,专心倾听她讲
一、使用文物类素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1],文物类素材就是其中之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文物本身就是活的,岁月不会悄悄流过而没有痕迹,只是缺少我们去发现。”[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能高效使用文物类素材,必将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
在11月11日下午的第九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公益慈善领域的7位专家学者就慈善立法对公益的影响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尤其在《慈善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禁止个人公开募捐的条文引起了嘉宾的激烈争论。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公益理事会秘书长马海涛主持这场分论坛,他在发言中指出: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慈善领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激发慈善组织活力,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规范慈善
在这15宗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中,多宗案件所涉及的违法广告多与食品、药品、保健品以及收藏品有关。  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了解到,2017年以来,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广告监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虚假违法广告案件,并及时向社会曝光了15宗典型案例。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典型案例中,除违法主体因发布虚假信息被属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外,多宗案件所涉及的违法广告多與食品
2017年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1]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对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凝练,更代表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育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时代发展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开放和富有挑战的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因此,提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应当得到重视。“在实
“立德”重在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树人”重在树“具有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的人”。毫无疑问,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是该学科需培育的核心素养。而立德的根本在于铸魂,魂是德的根基,这关键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魂中之介”,才能让德厚根深成为现实。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