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应该“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如此的困惑:学生参差不齐,分化严重;课堂沉闷,负重跳舞,效果甚微。唉,如今的学生……
  这是现实,好多学生对课堂已了无兴趣了。上课时,常有这样的镜头:屈指一数,认真听讲者寥若晨星;昏昏欲睡者,却遍地开花。其实这就是学生学习分化问题,要把学生带回你的课堂,要解决它,不是没有办法。有时办法还挺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发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之法可以为之,而且有较好的效果。
  在这里,本人不妨以现代散文教学为例浅论之一二,期大方之家指正。
  高中教材中的现代散文教学篇目较多,美文也不少,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分化情况,先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因材施教。这种现代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像教授古代散文一般,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和分析。应遵循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重书面表达的原则来处理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阅读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表达是阅读效果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终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均有所获。形于外的学生,让他展示自己的口才;形于内的学生,让他展示自己的文笔;还有一部分人可以充当秘书的角色,或欣赏者批评家,大家各施所长。
  对现代散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在组织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均可以试着采用“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法有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具体操作上,体现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此种方法必须以老师的“点”和“触”为媒介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表达欲望,让学生都有一定的表现机会,不至于有人偷懒。
  没有老师的“点”,学生的思维将无法集中,就会信马由缰,杂乱无章;低层次的学生更是无所适从;没有老师的“触”,学生的潜能将无法激发,教学互动就难以展开,低层次学生就可能会走入认知的死胡同,甚至厌倦。
  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点”的确定。“点”由三部分构成,包括教学内容方面“点”的选定;学生方面为不同层次代表性学生的选定;教师方面为授课语言和点评语言的选定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定“点”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文本整体意识,确定哪些该讲细讲,哪些少讲略讲,最好能慧眼识珠,一石多鸟,兼顾全员。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发散点,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教师对将授内容的筛选确定下来,制定成一堂课的导学问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梯度,使学生通过“点”的突破或部分学生的示范分析来把握全篇的精髓,从而获得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与迁移。有时教学内容的“点”很多,但由于课堂容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通过相当数量问题的解决,几个学生的导引来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因此启发性发散性的课堂驾驭能力更为重要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如朱自清先生美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这篇散文可讲的点很多,但一堂课下来,只要突破景和情这二个点就差不多了。此文当中,景有哪几类,情有哪几种,学生大体可以从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到,这是高中学生能够做到的。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反复进入文本情境之中,依导学设计,按图索骥加以解决。对于高层次学生可以少讲,对于低层次学生可以适当多讲。写景抒情性的散文,大致都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操作。当然,并不是说学生能把文中的景点、情点找到就万事大吉了,还要有对“点”进行分析的要求,言之成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就行。每一个大的点,让学生分化出更多的小点来,形成一篇课文的知识网络结构。这就是以点带面。类似的文章,学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对文本加以分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是触类旁通。当然,像《荷塘月色》这样的文章,如果你只从语言的角度来抓“点”,也可以成就一堂课的辉煌,学生同样可以对文章有明确的认知和感悟。角度不同,择点就不一样,但殊途同归。
  一般来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一堂课中唯一的受众。好的课堂,一定要有教与学双方面的互动。怎么互动才不至于冷场,老师才不至于沦为独角演员呢?关键也在于选“点”。这样的点,在一堂课中,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来联合主演,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大多情况下,两类学生为主要选点对象,一类为成绩好兴趣高,学习主动认真的所谓高层次学生;二类为在课堂中有强烈表现欲,大胆快嘴的所谓低层次学生。这二类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来示范或展示,通过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加以恰当的点评,就可以带动全局,触化更多学生互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如果学生能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和释疑,并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许,那么其示范效果将不能小视,学生学习分化问题将会有明显的改观,真正教学的高手往往在这方面有高招,使课堂井然。我们建设高效课堂,消除语文学习的过度分化,无非是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以期达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好学生是面子,二流三流学生才是里子。因为学生语文学习存在不容忽视的分化问题,教师在传授知识之时,可以通过好学生的以点带面,也就是高层次学生带动中低层次的学生来实现学习上的”共同富裕”,其示范作用自然可以影响到全班的其他人,从而达到人的因素方面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师的“点”在于运用恰到好处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概括,以及对学生表现的精当点评。教师的语言,切忌空、废。平时我们说的,讲话说不到点子上来,就是废话过多。真正使学生受用的语言往往只有几句就够了,何必来回反复?这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真功夫体现,来自于思考的深入,来自于准备的充分,也来自于经验的积累。
  总之,教师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准备内容方面应投入相当的精力与时间,选准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确定授课内容的“点”,和互动学生的“点”,并以此牢牢控制全局,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才会有较好的体现。在实践当中,此种方法强调的落脚点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及学生之间的好差帮带,教师要全程参与并主导课堂进程,这又明显有异于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单独“自主、合作、探究”而着意淡化教师导悟作用的学习方式,不妨尝试之。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当前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从而有效地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载体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新型工业化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人口众多
期刊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的表现。小学英语课堂中成功的游戏,除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因此,基于研究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本人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有效成果,选择该课题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游戏教学法 兴趣  一、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大规模的高速发展,因此,以此为基础的自动化办公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普及使用。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改变人们纸质办公的传统传媒办公方式,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工具提供财务管理,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方向,可以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  【关键
期刊
【摘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发挥金融功能,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安定团结、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作用。另外,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可以有效刺激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资金的投入,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
期刊
自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红头文件颁布后,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好像已经来临,职业教育学校异军突起,争奇斗艳,然而纵观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不改进这些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不会有真正的春天。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里说的应用型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能应用,要适用,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人才是指中等
期刊
【摘要】语文汉语拼音是阅读和沟通的基础。综合分析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以及汉语拼音中具体的音、调等方面的现状调查。本文章则以某具体学校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本学校的汉语拼音教学现状,以此更加明确当前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汉语拼音 教学现状  引言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也是学讲普通话的基础,一年级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关键时期,因此
期刊
【摘要】当前,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影响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展开已经不能够完全的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发展变化,积极的开创新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在保证加强德育教育力度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对应的情感渗透,保证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展开。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情感渗透 策略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每一个学校在整体的教育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和内容,也是学
期刊
【摘要】爱听故事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听故事更能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打开语文故事的百宝箱,你会发现许多神奇美妙的东西。故事让语文教学更人性,更情趣,更美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故事 有趣 美丽  前言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艺术,是语言的锤炼,是文化的累积。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是语言工具,是文化集成。可是教育的现状让语文绚丽的光华渐渐被抹杀,慢慢地成为科学主
期刊
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
期刊
当代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古诗文的部分恰恰就在这第一怕中。文言文的阅读是当代学生考试的薄弱环节,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这样在考试当中往往得分不高。是什么原因使高中生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诗文产生如此的惧怕心理呢?原因归纳为两点:一、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薄弱;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问题。而学生基础的牢固与否与各位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关。本文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