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未来社会对人们在数学方面素养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
  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工厂产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入到社会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广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教学计算23-7时,我不直接暗示算法,而是请学生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看哪个小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让我惊叹不已,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7=3?摇13 3=16,13-7=6?摇10 6=16;还有的学生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6 7=23,所以23-7=16。更有一种奇特的算法让我当时愣住了,他说先算7-3=4,然后20-4=16,虽然得数相等,但按常规思维难以理解,我当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他说算理,没想到他竟说得有理有据:23减7,个位3个1减7个1,差4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4就是16。说得多好呀!可见教师应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地分析、多角度地联想、多层次地猜测、多方面地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生生活中每项活动,都可能找到用数学思维来观察思考的“联系点”,教师须引导学生将他们生活中相关的事物,用数学思维进行联系、思考并形成习惯。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为例,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就圆柱论圆柱,就公式论公式,而对于如油桶、刷牙杯、油瓶、热水瓶等,“为什么都做成圆柱体”这一简单却不为人十分注意的生活现象却很少去思考。为此,我让学生开展讨论:“除了美观以外,是否有其他数学因素?”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都还说不到点子上。我让学生将此问题留作课外去讨论思考。后来,在一次野炊时,我给每小组一根长100米的绳子,要他们在地面围一个平面图形作为本小组的活动大本营,看哪一组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分小组活动,围成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再通过讨论、比较、计算得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各平面图形以圆形面积最大。反过来思考,当平面图形面积相同时,以圆形周长最小,让学生明白在同样容积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积一样,那么侧面积所需材料以圆柱状的最省。教学“表面积,体积”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计算物体的容积与制作某种物体的用料时,哪种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哪种该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为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来说明。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为让学生准确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指甲、手掌、课桌面来联想、思维、记忆:物上哪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哪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手掌),教室里什么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2张桌面等)。教学“量与计量”时,我让学生逐一去量一量操场、教室、书桌、课本以及家中各种家具的长宽,分别认识各自相关的单位。
  
  四、让学生学会探究生活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于洁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灵山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于洁小学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其他文献
采用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开发的ControlLogix控制系统,以网络通信作为设计依据,将DCS应用在某日产2500t熟料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中。实践证明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
摘 要: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呢?首先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朵花蕊吐露芬芳。其次是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开启智慧。最后还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数学 个性化 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为学习主体、发
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梗死,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引起的坏死会使神经功能受损,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目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新形势下优秀外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外,还要求具备很多外语教师所特有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如,跨文化意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等。  关键词:外语教师 素质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外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外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
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晕针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本院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常规患者528例,分组依据为患者挂号尾号进行分组,其中单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本文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方法。  关键词:数感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
期刊
民主同盟军第一军(1946年5月由潘朔端将军在辽宁告海城领导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一八四师改编的),1946年10月从安东(丹东)经长白、朝鲜,图们、牡丹江转移到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
目的:探讨窄谱紫外线治疗牛皮癣病人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从我院收治的牛皮癣病人中,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确诊的70例进行试验.将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脑梗塞恢复期是康复关键期,若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本文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自拟活血通络
期刊
摘 要:英文中有大量的定语从句,在翻译时不仅要正确理解定语从句和句子其它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句子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还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句式做适当变动和调整,使译文顺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关键词:定语从句 前置 后置 状语    在英文中,用来修饰、限制、说明句中某一名词、代词、名词或代词短语乃至整个句子的从句叫定语从句。在语序上,定语从句置于先行词之后,是句子中起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