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IM患儿EBV-DNA拷贝数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来源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1b(Interferon α-1b,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EBV-DNA拷贝数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3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本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列为研究组(n=52,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n=51,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EBV-DNA拷贝数转阴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EBV-DNA拷贝数转阴率(7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CD3+、CD8+较治疗前降低,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以研究组变化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54%,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7.84%,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IM患儿的效率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细菌得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被认为是细菌适应环境胁迫的一种生存策略.近年来,VBNC细菌被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VBNC细菌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使反复和持续性感染的风险加剧.VBNC细菌对抗生素的广谱耐受也给其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从病原菌VBNC的研究角度,综述了致病性VBNC细菌与临床感染的研究现状;VBNC细菌的抗生素耐受机制,如细胞休眠、外膜屏障、药物外排等;并探讨了在治疗VBNC细菌感染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今后VBN
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病因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多,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些营养素可能与ASD发生发展有关,部分营养素缺乏成为ASD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营养补充治疗ASD受到关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五碳烯酸、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叶酸、锌、铁等营养素对脑发育和整个生命周期极为重要.由于ASD的发病机制为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且ASD具有较明显的异质性,故这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许是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并能够加重ASD的核心症状
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业产值比重逐步提高,给奶牛疫病防治带来巨大压力.奶牛乳房炎及细菌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和细菌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主要防治手段.但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的成本和难度,危害我国奶牛产业发展.本文对截至2021年7月我国和美国、英国、日本、欧盟批准用于奶牛的抗菌药物产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剂型以及适应证等,旨在为我国奶牛用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和新兽药开发提供参考.
莱姆病是最常见的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可导致皮肤、关节、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发生病变.近年来全球莱姆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莱姆病在诊断方面还存在早期检出率低、特异性差、无法评估治疗效果等缺陷,导致误诊率很高.另一方面,慢性莱姆病和治疗后莱姆病综合征(PTLD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为攻克莱姆病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难题,研究人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莱姆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今后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可存在于外界环境和健康家禽等动物的肠道中,在家禽肠道中增殖后可引起坏死性肠炎等疾病,对全世界的肉鸡和火鸡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此外,产气荚膜梭菌还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伤口的气性坏疽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养殖业通常采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方法预防鸡坏死性肠炎,但自2017年开始的“减抗禁抗”政策的实施必然对临床细菌耐药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前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情况.本文结合目前鸡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现状、耐药基因检测和预防措施展开讨论,为养殖业合理用药控制其耐药性的
分析1例胰腺错构瘤(pancreatic hamartomas,P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为女性,6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6个月余而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颈部有1个实性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行肿瘤切除术.大体上,肿瘤呈实性结节,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组织学上,肿瘤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腺泡、导管和胰岛杂乱无章地分布于致密的梭形增生的间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导管上皮和腺泡表达CK、CK8/18,其间可夹杂少量CgA和Syn阳性表达的
目的 通过检测某市动物园禽类散养场中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以了解动物园禽类散养场在人禽耐药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防控耐药菌散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采集到的42份禽源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纯化,对革兰染色确定为阴性菌的受试菌采用16S rRNA进行细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确定耐药基因.结果 在42份禽源样品中分离获得72株革兰阴性菌,其中肠杆菌有68株,占94.4%.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72,45.8%)、奇异变形杆菌(14/72,1
目的 探索新型BacT/Alert FA/FN Plus聚合物吸附珠血培养瓶对菌血症的检验分析性能.方法 选择菌血症患者常见9种病原体和常用9种抗菌药物,将预制的菌液、抗菌药物和血液注入血培养瓶,采集5d内各培养瓶报阳率和报阳时间,比较具有不同抗菌药物吸附剂的血培养瓶对不同细菌的分析性能.结果 新一代BacT/Alert FA/FN Plus培养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或热带假丝酵母检出时间明显快于其他培养瓶;但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BacT/Alert FA/FN Plus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和动物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伴随着近年来畜牧生产中抗生素大量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对不同国家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率和耐药性进行归纳分析,旨在对产气荚膜梭菌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目的 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20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的29546份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3111株,阳性率为10.5%,其中革兰阴性菌2009株(占64.6%),革兰阳性菌931株(占29.9%),真菌171株(占5.5%).病原菌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7.0%)、肺炎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