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素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数学素养”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被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数学教育将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整体素质教育观,把握好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重视数学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一、正确理解数学素质的构成
  “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层次构成的”。“心理素质是第二层次,它是在先天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作用、环境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可一分为二,即认识—智力因素和意向—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空洞的说教,应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渗透。
  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元的群体因素结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从数学素质的结构的组成上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构成,另一部分由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构成。这两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中学数学教学多重视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及智能的发展,即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数学素质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数学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十分不利。
  二、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二者都是素质的子集;而素质本身是由各种素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可见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又是交叉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或相互促退的内在制约关系。
  因此,从数学素质的构成及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切实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各种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渗透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重视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下面我主要就兴趣、意志、习惯等方面谈谈看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因此,我们决定以初一新生中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实验对象,就其特点确定实施方案。
  (1)心理特点。渴求更大进步,具有强烈表现自己才能与智慧的要求,但思想波动大。实践证明,仅凭“兴趣”还不能如愿以偿,尽管在实验初期就做过预猜与准备,但诸如家庭、社会、其他课程的潜在影响导致的“分化”(尽管很小)问题,还需作为新的课题进一步探讨。
  (2)思维特点,思维敏捷,但缺乏概括;贮存思维丰富,但缺乏选择;转换思维灵活,但易受到干扰。
  我们认为,针对上述特点。“好奇—兴趣—意志—创新”的全方位转换,是实验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环。
  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
  2.意志是攻关的利剑。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
  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工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操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3.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中学生自控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准备、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消除思想上的两大误区:一是优等生没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二是学困生只需要弥补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推盂等人,对两千多名儿童追踪研究了50年,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优生也成不了才。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也经常数学考试不及格。后来他发奋努力,通过补习上中学后,记分册上数学全是满分。
  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记流水账、挤牙膏、说假话等一直是存在于小学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习作中的通病。按照教材编排要求,每学期完成8篇习作,要想借此达到纠正学生的这些缺点,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写日记、读日记,是治疗各种习作病,提高三年级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三七总皂甙(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及二者不同比例益气活血组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链(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 chain,PDGF-B)mRNA 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AS 的作用机制
本文提出基于正态云模型的群体动画生成技术的研究,将此研究设计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该实验项目在数字媒体领域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并且有合理的人员分工及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对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目的: 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造成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在现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因此人工晶体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而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添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作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数学教法 教学观念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