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喳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巴喳——巴喳》是英国作家里弗茨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儿歌。儿歌中,作家巧妙地为大家构画了一幅森林静谧安详的气氛被人类打扰后动物们紧张不安的场景,同时借助有趣的象声词,形象的动词,把不同动物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更难能可贵的是,儿歌中没有半个字的说教,却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是那么可贵,人类应该尊重动物,尊重自然界中每一个生命。因此,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作品稍作改编,并设计、组织了该活动,旨在让幼儿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目标:
  1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被陌生人打扰后紧张不安的心理。
  2 能将象声词与相应的动物进行匹配,并在有趣的游戏中理解窜、溜、盯等动词。
  3 懂得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知道人害不可以随意打扰动物的生活。
  准备:
  1 森林背景图,象声词替代符号(△△、§§、~~),动物的声音音效,可移动的动物图片,皮靴、脚印图示各一,黑色的侧面人物剪影一个。
  2 人手一个动物胸饰,录好的音乐,立体的树、草丛等场景。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大幅森林背景图):森林的早晨多美呀!在这美丽的森林里会住着谁呢?
  (析:美丽的森林画面,伴以优美的音乐,视听结合,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同时,森林里静谧安详的气氛让幼儿陶醉,使幼儿很快融入活动中。)
  二、听声音猜动物
  1 师:一大早,森林里就有动物出来活动啦。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啄木鸟啄树时的声音音效。幼儿猜测后把啄木鸟图片贴到树干上。)
  师:学一学啄木鸟啄树的声音。(师幼一起学习象声词“笃笃”,并出示符号〇〇。)
  2 继续结合身体动作及声音音效学习象声词。并认识相应的替代符号:吱吱(松鼠叫声,出示符号△△)、蹦蹦(兔跳声,出示符号§§)、沙沙(蛇游动的声音,出示符号~)。
  3 匹配游戏。
  (1)教师指认动物,幼儿看符号模仿声音。
  (2)教师指认象声词符号,幼儿说出动物名称并表演小动物动作。
  (析:形象的声音音效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模仿动物叫声与动作的过程中学习象声词,为诗歌的完整学习作铺垫:具有形象会意特质的声音符号,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匹配游戏,帮助幼儿边玩边巩固,学得轻松,玩得愉快。)
  三、学习儿歌
  1 理解儿歌情境。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开心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突然,远处传来了奇怪的让人害怕的声音。听听是什么声音?(播放穿皮靴走路的声音。)
  师(出示陌生人的剪影):谁来了?陌生人怎么走路的?发出了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出示皮靴、脚印的图示):小动物们听到这声音感觉怎么样?会怎么做呢?
  2 儿歌欣赏。
  师:有个作家把森林里发生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巴喳——巴喳》。现在听老师念一遍。(教师朗诵儿歌。)
  师:“笃笃”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
  师:“蹦蹦”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结合动作表演,帮助幼儿掌握飞、跳的动作及动物所躲藏的位置。)
  师:“吱吱”和“沙沙”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它们是怎么躲到松树上和黑洞中的?用了什么动作?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儿歌。
  3 再次欣赏儿歌。
  师:“吱吱”是怎么做的?(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动词:窜。以此方法学习蛇溜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动词:溜。)
  师:诗歌最后两句是怎么说的?
  师:为什么它们要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眼睛还要“盯”着“巴喳——巴喳”?(引导幼儿用限神表示盯的动作并表现出紧张害怕的样子,把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表现出来。)4 跟着录音轻轻朗读。
  5 教师以接龙的方式鼓励幼儿朗诵儿歌,记忆儿歌中的动词与动物所躲藏的位置。
  6 幼儿看着图示完整朗读儿歌。
  (析:黑色的侧面剪影,突出的大皮靴,这样一个陌生人置身于绿色的大森林中,给人以一种极不和谐的感觉,从而反衬出人类不可随意打扰其他动物生活的主题。陌生人的突然出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幼儿产生去完整欣赏儿歌的欲望。然后引导幼儿通过动物图卡的移动、动作的模仿来辅助学习动词,以突破活动难点。在整个背景图上,操作圉卡由上而下。阶梯武排列,为幼儿了解诗歌结构、有序朗读、加深记忆提供了台阶。同时,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丰富幼儿的心理体验。)
  四、表演游戏
  1 幼儿自选胸饰(啄木鸟、蛇、野兔、松鼠),教师扮演穿皮靴的陌生人,在布置好的森林场景中,师幼一起边朗诵边表演。连续游戏两次。
  (析:让幼儿融入到森林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不但加深了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幼儿对人类打扰动物,致使动物紧张害怕的心理体验。)
  师:小动物喜欢这个陌生人吗?
  师:是啊,大森林是小动物们的家,平时它们很少见到人。今天人类突然闯进动物们的家,动物们虽然有些好奇,但又非常紧张害怕。所以,我们人类不要去打扰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快乐地生活吧!
  2 师: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轻轻地送回到森林里吧!(摘下胸饰,放到指定的森林场景中。)
  师:让我们远远地绕过小动物们的家,轻轻地和他们说再见。
  (析:活动在游戏中自然结束,从中幼儿感受到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这种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倍感温馨和难忘。)附:巴喳——巴喳
  穿上大皮靴,走在林子里。
  巴喳——巴喳——
  “笃笃”听见了,一下飞到树枝上:
  “蹦蹦”听见了。一下跳到草丛中:
  “吱吱”听见了,一下窜到松树上:
  “沙沙”听见了,一下溜到黑洞中。
  全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盯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以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应用价值为主要依据,从通过思维导图,对语篇结构进行解读、通过思维导图,对语篇语境进行解读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理论  引言  在高中教育中,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是的。   如果放开让孩子读课外书,孩子只沉迷于阅读,影响了功课,怎么办?提出这样问题的家长不算多,但有这样担心的应该不在少数。   在设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的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奔著阅读能提高学习成绩这个目的去的,因此一旦孩子真的喜欢上了阅读,手中常拿的是课外书而不是课本,出现废寝忘食的状态,很多家长就开始不淡定了。课外阅读对功课的负面影响只是短暂的、阶段性的。从长远来看,阅读对功课只有成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科研立项重点项目《中学思想政治思行合一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ZQJK017)研究成果。  摘 要:生命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学科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独特的生命教育地位和价值。而教学评价是推动和落实生命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实践中,分解制定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探索以非纸笔测试和纸笔测试相结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各样针对教育、教师的批评声纷至沓来,尤其是每当有个别教师行为失范时,各大媒体的批评声就会不绝于耳,使教师群体的声誉降到冰点,使人们不得不对师德、师风、师道进行反思,对重铸教师之魂进行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中国好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很好地回答了以上问题。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
【摘要】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本研究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设计写作思路,提供易于学生接受和操作的写作方式,从而解决他们的写作困难。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写作;实践研究  一、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要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着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达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启动”就是教师的启发和调动,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师生互动”就是师生配合,教学相长,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学生主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达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英
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发布了《中华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课程指导手册》及《方案设计》丛书和《走近圆明园》中小学教材。《指导手册》从节日由来、教育点、活动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丛书分为中学版及小学版,并配套出版了《方案设计》,梳理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指导学校广泛开展活动。据悉,这套教材将于9月在该区中小学开展教材实验,由区
《廣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将从9月1日起施行,8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条例制定出台和准备实施情况、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和回应。广东率先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一直颇受关注。在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表示,教师教育惩戒权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行使教育惩戒权应该遵守先制止、批评,后惩戒的程序,惩戒的措施要与学生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不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校园文化”“文化活动”到逐渐回归文化本义的探讨,学校文化逐渐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  《中小学德育》作为一份有着鲜明实践风格的刊物,见证了“学校文化”30年的变迁。从最初的“德育管理”“特色学校”“品牌工作室”“校园采风”到“区域德育”“德育现场”,千姿百态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不断丰富着杂志的栏目内容。我们与一线学校一起,将无声的“想”、有声的“说”和动态的“
近年来,浙江这块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大地上先后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等一系列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这些凡人英模、“身边好人”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生动诠释了当代浙江人“务实、守信、崇学、扬善”的共同价值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议、追捧、学习的平民英雄。  为积极发现和学习宣传我省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让“最美”的种子随风飘扬,处处生根,使“最美”现象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