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就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上了议事日程。
关键词: 中职 德育课堂教学 有效性
德育课在中职一直被冠以“副科”的称号,学生在心理上普遍认为德育是很不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予以重视。心理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能,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对中职学生德育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力求深入浅出。
中职德育教材符合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中职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普九教育后基础较扎实,那德育课低效的现状问题在哪?主要是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讲起课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也难怪学生不买这种教师的账。德育教师要对教材深入进行钻研,钻研教材时先从整体入手,浏览整册教材,明确教材的结构和地位,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然后进行模块钻研,先是单元看,再以课时为单位看。课时钻研时,要一篇一篇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想。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时的主要内容;对于课后练习,要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做课后练习。遇到无从下笔作答的问题、看不明白的问题,用笔记下来。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提供的。
教师这样做后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了,上起课就能够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就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交流。
德育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中职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管中职学生相较于高中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有差距,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在农村中职学校中,他们的自尊心可能更强,这就对中职德育教师优化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德育教师来说,要想学生配合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并不在于德育课程本身,而是注重在课堂上、生活中加强与学生进行课程之外的交流。对中职学生来说,只有认为老师是他的朋友时,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的原则,中职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强,因此,德育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切忌不分场合训斥谩骂,要注意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要善于发现不良学生的优点,适当地表扬,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还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等,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关心帮助,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感化挽救一些落后的学生。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会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点燃。例如:在执教《法律、生活、职业》第十三单元“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时笔者播放了有关少年犯的视频:一群花季的孩子在迷惘、在沉沦、在犯罪。这段视频是少年犯血泪的结晶,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的播放,极大地震撼了学生,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教学中。但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有学者指出,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就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只有激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教育部对中职德育课的要求是:“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而,采用真实、鲜活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能力”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县著名企业家叶某的事迹,然后问:你想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吗?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通过设疑,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自我设疑”的教学环节中,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设疑比赛,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而有价值,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参观企业,进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后,我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对我县一些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列出具体调查项目)。设计此项作业,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让学生去看一看工人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质量、创新的意识,更好地落实能力目标,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抄写式的书面作业无法达到的。 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大纲提出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新的课程资源观认为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学校、课堂、教材,还包括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源和广阔的社会资源等。
中职学生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接受教育的注意力已经不如小学初中学生容易集中,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尽可能根据学校条件,更多地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手段,以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更多地集中精力吸收课堂知识。例如在德育课程中对于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教育,教师完全可以先在课程中说明艰苦奋斗对于人的一生成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诱惑,应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的,能够在各种困境中明确方向,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永远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努力。这样的教学内容完全通过“填鸭式”的讲授很难深入人心,很难在课上课下启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深思。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电影视频现代教学手段,通过以艰苦奋斗为主题的电影诠释整堂课程的主旨,之后请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最后老师点评各位同学的分享,下结论: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如何发扬,坚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中职德育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因而中职德育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例如《法律、生活、职业》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宪法、民法和刑法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作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录像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地参观调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等等。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结合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各种报刊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丰满和乐趣,始终凝聚在课程的中心上,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我只是谈了自己的认识,希望所有的德育课教师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完成教书育人事业。最后用余文森教授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关键词: 中职 德育课堂教学 有效性
德育课在中职一直被冠以“副科”的称号,学生在心理上普遍认为德育是很不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予以重视。心理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能,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对中职学生德育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力求深入浅出。
中职德育教材符合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中职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普九教育后基础较扎实,那德育课低效的现状问题在哪?主要是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讲起课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也难怪学生不买这种教师的账。德育教师要对教材深入进行钻研,钻研教材时先从整体入手,浏览整册教材,明确教材的结构和地位,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然后进行模块钻研,先是单元看,再以课时为单位看。课时钻研时,要一篇一篇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想。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时的主要内容;对于课后练习,要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做课后练习。遇到无从下笔作答的问题、看不明白的问题,用笔记下来。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提供的。
教师这样做后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了,上起课就能够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就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交流。
德育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中职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管中职学生相较于高中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有差距,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在农村中职学校中,他们的自尊心可能更强,这就对中职德育教师优化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德育教师来说,要想学生配合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并不在于德育课程本身,而是注重在课堂上、生活中加强与学生进行课程之外的交流。对中职学生来说,只有认为老师是他的朋友时,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的原则,中职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强,因此,德育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切忌不分场合训斥谩骂,要注意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要善于发现不良学生的优点,适当地表扬,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还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等,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关心帮助,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感化挽救一些落后的学生。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会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点燃。例如:在执教《法律、生活、职业》第十三单元“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时笔者播放了有关少年犯的视频:一群花季的孩子在迷惘、在沉沦、在犯罪。这段视频是少年犯血泪的结晶,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的播放,极大地震撼了学生,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教学中。但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有学者指出,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就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只有激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教育部对中职德育课的要求是:“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而,采用真实、鲜活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能力”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县著名企业家叶某的事迹,然后问:你想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吗?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通过设疑,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自我设疑”的教学环节中,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设疑比赛,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而有价值,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参观企业,进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后,我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对我县一些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列出具体调查项目)。设计此项作业,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让学生去看一看工人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质量、创新的意识,更好地落实能力目标,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抄写式的书面作业无法达到的。 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大纲提出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新的课程资源观认为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学校、课堂、教材,还包括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源和广阔的社会资源等。
中职学生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接受教育的注意力已经不如小学初中学生容易集中,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尽可能根据学校条件,更多地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手段,以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更多地集中精力吸收课堂知识。例如在德育课程中对于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教育,教师完全可以先在课程中说明艰苦奋斗对于人的一生成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诱惑,应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的,能够在各种困境中明确方向,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永远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努力。这样的教学内容完全通过“填鸭式”的讲授很难深入人心,很难在课上课下启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深思。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电影视频现代教学手段,通过以艰苦奋斗为主题的电影诠释整堂课程的主旨,之后请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最后老师点评各位同学的分享,下结论: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如何发扬,坚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中职德育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因而中职德育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例如《法律、生活、职业》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宪法、民法和刑法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作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录像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地参观调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等等。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结合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各种报刊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丰满和乐趣,始终凝聚在课程的中心上,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我只是谈了自己的认识,希望所有的德育课教师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完成教书育人事业。最后用余文森教授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