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里,你看到凋谢之期了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华富贵的命运,常人想要。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哲理,智者都懂。于是乎,戏剧性的节目就在历史中反复演绎:那些荣华到了顶点、富贵到了极致的人,内心感受竟然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美梦成真,惧的是大祸临头。
  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的小吏,通过长期观察厕中鼠和仓中鼠迥然不同的境遇,悟性大增,跑到秦国北漂,谋求发展,助秦王嬴政一统天下,荣任秦朝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的郡守,相当于省部级高官,几个儿子娶的全是皇室公主,几个女儿嫁的全是皇室公子。在秦朝,李斯位极人臣,又是皇亲国戚,若论荣华富贵,他人望尘莫及。李由回家休年假,李斯为之设宴,百官前来捧场,宝马香车数以千计,填街塞巷,水泄不通。这原本是一桩赏心乐事,李斯却从中看到了盛极而衰的征兆。他当众感叹道:
  “我曾听恩师荀卿讲过‘物禁大盛’的道理。我原本只是楚国上蔡的平民,皇上不嫌弃我愚钝,将我提拔到眼下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的高位,可谓富贵到了巅峰。物极必反,月满则亏,可我还没有找到歇脚息肩的地方!”
  李斯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应该算个明白人。他仍牢记恩师荀况的谆谆教导,就并不糊涂。“物禁大盛”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必须留有回旋余地,切忌过于旺盛,过于亢奋,过于圆满。李斯对物极必反、月满则亏的道理了然于心,但他迷恋权势,患得患失,又很难说他是个真正的明白人。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耍阴谋,助胡亥取皇位,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只为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结果不妙,未能逃脱赵高的魔爪,灭族之祸从天而降。死到临头,他对身旁的儿子感叹道:“我想与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永远都不可能了!”李斯的刑场告白是一句大实话,悔之深矣,悔之晚矣。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绝对是个明白人,封侯拜相之后,他对荣华富贵始终抱有警惕的意识。同治七年(1868)七月,他以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奉调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嗣后数月,与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办妥了交接事宜。十一月初四,曾国藩乘舟北上,欢送仪式盛况空前。就在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他却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念本日送者之众,人情之厚,舟楫仪从之盛,如好花盛开,过于烂漫,凋谢之期恐即相随而至,不胜惴栗。”应该说,曾国藩的预感相当准确,此后,他不幸卷入天津教案,善后之难始料未及,结果是“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整个人被弄得灰头土脸,从此精力日衰,健康状况一落千丈,花甲初度就因病辞世了。
  晚清重臣左宗棠与曾国藩齐名,封侯拜相之后,在家书中,他多次提及一句老家的民间谚语“富贵怕见开花”,戒惧之情溢于言表。最终,他只分给每个儿子五千两白银,教导他们早作打算,自食其力。
  富贵怕见开花,原因何在?此花比昙花更娇,比罂粟花更媚,比曼陀罗花更毒,往往结不出善果。富贵一旦开花,伴随的多半是骄奢淫逸,招致的多半是祸患灾殃。为了防患于未然,在自省方面,在家教方面,有识之士都要下足苦功夫。如今,我们读一读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就不难发现,他们既担心自己居于富贵之乡,忘却耕读之本,又担心子孙养成纨绔习气,干出败德营生。“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很显然,荣华富贵变成了他们沉重的精神包袱,那些自我敲打,那些苦口婆心,我們觉得做足了,甚至做过了,当事人却依然忐忑不安,字里行间全是惶恐。富贵怕见开花,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其实,真正可怕的并非富贵荣华,而是富贵荣华背后的骄奢淫逸。身处多事之秋,万方多难,百姓劫后余生,曾国藩与左宗棠居高位而不忘本,均能严于自律,他们在任上做了许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比如赈济灾黎,建造义塾、义仓、育婴堂,修葺文庙、书院,开设书局,刻印经典,诸如此类,不惜动用自己大部分的养廉银。富则利济乡里,贵则泽被天下,他们的做法既是明智的,也是大有裨益的,青史牢牢地记住了他们的功德,唯有此花能结善果,亦唯有此花永不凋谢。
  选自《见识》
其他文献
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值得称道的朝代,也是一个最不幸的朝代。这个朝代,有史家肯定的辉煌灿烂,有士人赞颂的仁政善举,有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靖康之耻”,倾覆了堂堂帝国,葬送了大好河山,使中原百姓处于连年战火之中,民不聊生,望眼欲穿,渴盼统一,至今依然令我们唏嘘感叹。宋叶梦得在他的《避暑漫抄》中记载:“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
我的家乡在江南平原,那里河流密布,水网如织。可以说,在我整个童年与少年时代的印象中,一直是水维系着这个世界,同时,也是水阻隔了这个世界。我想,我是属于极少数的那种生于水乡而对水又如此深怀恐惧的人,不光是因为水可以让人联想到窒息,也不光是曾目睹过那么多人的步伐止于岸边、滩头,我始终觉得是水分隔了那些土地,让一块变成两块,让一个世界变成几个,而土地与世界恰恰是两种最能决定人命运的东西。记得在我的少年时
夏天去华盛顿,在飞机上看《舌尖上的中国》,听得一句“家常百味,也是人生百味”,唇舌间蓦地回忆起许多味道。思及味道,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姥姥。姥姥有许多拿手菜,记忆最深的一道菜是煎豆腐。把鲜豆腐切成长方形薄片,在放了葱花的热油里煎,外焦里嫩之时撒上酱油与盐,盛在白瓷盘里,香嫩可口,无论冬夏都是令人眷恋的美味。谈起豆腐的味道,不禁想到了清代才子袁枚。他四十岁就辞官隐居,以文字生財,以佳肴闻名。他住在南京,
南阿尔卑斯山的仲夏,美丽而明亮。两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为了夏天即将结束而忐忑不安,我将这种不安视为所有美感的附属品,那样的不安,带着某种神秘感,就像某种味道强烈而特别的佐料。一旦有任何雷雨征兆,更是格外令我担心,因为自八月中旬开始,即使是小雷雨都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它可能持续几天不停,即使雨后天气放晴,但夏天也早已随之消失了。在阿尔卑斯山南麓,夏日在雷雨中挣扎,然后轰轰烈烈地匆匆死亡,迅速消失,这过
白露一过,秋色就渐渐浓了起来。先是树上的叶子,慢慢地由稠变稀。如果置身在一片林子里,恰好碰上好天气,叶片间洒下的光斑恍惚间也浓稠起来。树上叶子的颜色,也由先前的墨绿悄悄换成浅黄。偶尔有一只什么鸟,从树丛间扑棱棱飞起,追寻着它的振翅,看到了蓝色的天幕,一朵一朵堆砌的白云,很像一团一团笑着的人脸儿。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一些读过的写秋景的文章。记得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载,每臻立秋,就有人将梧桐树“
我们不要忘记汉字里有一个字是非常非常应该去反省的,就是“忙”这个字。大家写一下“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我觉得如果给自己一个窗口,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与退去,你会感觉到生命与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对话。我觉得生活美学的重点是,你甚至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每天去赶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我很
我们常形容男生追女生的“君子好逑”,出自《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还有一首《氓》,也写得传神极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虽然距今已经有三千年,但是写作技巧非常高明,单单前面我举的这些例子中,就已经用了“比”“兴”和“赋”三种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像是“美女如云”。“兴”是从远处谈起,先说河上沙洲的水鸟在叫,把大家的兴趣带起
我与诗词结缘,得益于我那颇具文青气质的父亲。他对我的识字教育便是以古诗为单位,至今仍记得他每次将一首诗工楷写在白纸上教我诵读。就这样,认得的字足以看报纸时,我背的诗也有上百首了。放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家庭教育中,这是不太寻常的。较之诗,我与词相遇较晚。5年级的暑假,父亲带回一本《宋词百首钢笔字帖》给我习字,于是那个夏天我一遍遍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庭院深深深几
华夏、中国、中华,这三个名称是有来头的,也是历史沉淀形成的。我们的大历史,自夏代才清晰一些,在夏之前,因无史载,基本上是缥缥缈缈的传说和臆想。夏代先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定居下来,以农耕和城居为主。当时的社会生活就是两件大事,农业生产和筑城而居。农耕,水是重要的,上古时候河流众多,水旱的情况几乎没有,主要是防洪抗涝,夏代重视水利,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布至今。筑城而居始自夏代,开启了古代城邦的雏形。史载有
我的小学生活,没有大书包,没有做不完的功课,没有家长检查作业还得签字。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们都是工作狂,工作狂们很少理会孩子们的存在。在我们家,姐姐给妹妹开家长会成为惯例。小学期间,在我眼里,老师们绞尽脑汁减少课时和作业,而考试的平均成绩又不能掉下来。记得我们北京和平街一小的王钰德老师教我们算术,当堂讲课,当堂练习,放学没作业。学习较好的同学,考试成绩依然在98、99、100分。老师很得意,说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