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国文化里的猪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农历己亥年,又是猪年。猪作为压轴生肖,在民间被称为六畜之首,倒也名副其实。因为猪与人类渊源颇深,它由远古时代的先民从野猪驯化以来,华夏养猪历史至少已有七八千年。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猪的遗骸,因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衡量地位和富裕程度。古代家祭时,陈豕于室,合家而祭,这乃是今天我们所用“家”字的由来。
  中国古代,猪有许多别称。如“刚鬣”,见《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猪又称“乌金”,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唐拱州人畜猪致富,号猪为乌金。”猪还有“乌鬼”之称,皆与其毛色相关,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此外,乌羊、乌将军、黑面郎,也是猪的别称。至于亥氏、亥日人君,这些别称与猪在十二支中的亥位相关。长喙将军、勃贺、鲁津伯、大兰王、糟糠氏等,也是猪的别称。
  古代典籍里一些与猪有关的故事,颇有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哲理。《韩诗外传》载,孟轲小时候,看见东邻杀猪。他问母亲:“东邻杀猪干啥?”盂母随口回答:“杀猪给你吃呗!”接着孟母觉得失言了,孩子正在长知识的年龄,随便说话骗他,岂不是“教之不信”!于是掏银子向东邻买了猪肉给孟轲吃,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一句戏言。这个故事表明,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不失信于儿童,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诚实守信的人。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个知人善任的著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到处寻找,因为司马家的猪形状、大小和他家走失的相似,就误认为是他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司马徽毫不责备他,反而说邻居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必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司马徽的睦邻精神值得佩服,如果以这种精神来处理邻里关系,大概可以减少不少纠纷。
  《后汉书》上还记有朱穆卖猪的故事。朱穆所养的猪,忽然厌食少动弹。朱穆觉得它病了,托邻人去卖掉它,并嘱咐向买主申明猪有病,只收市价的一半。邻人没有照办,还是按市价脱手了。朱穆收錢后很不安,赶到市集找买主要退还一半钱。买主仔细看看那猪,认为并没有病,不肯收钱。双方推让互不相下,结果朱穆把一半钱放在地上,自顾回去。这样的卖者和买者,不是很有一点“商业道德”吗?
  古称牧猪的人为“牧豕奴”,可见地位很低下。《东观汉记》载有一位“牧豕奴”,姓吴名祐,原是官家子弟,父亲曾任职郡守。名祐20岁丧父独居,生活艰难,以牧猪为业。他父亲的老上级、老部下愿意接济、帮助他,给他钱,要他去作官作吏,他都一概婉辞,甘愿靠劳动生活,常常一面放牧,一面吟诵诗书。有人责怪他这是贻父母之羞。他说:“我不靠荫庇、不要照顾,凭辛勤的汗水吃饭,有什么可羞的?”吴祐可算有志气,他对生活的看法应该认为是正确的。
  古代典籍中与猪相关的人事,固然有趣,有关猪本身的传说也不乏味。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有“猪臂金铃”一则云:“晋有一士人,姓王,家在吴郡。还至曲河,日暮,引船上当大埭。见埭上有一女子,年十七八,便呼之留宿。至晓,解金铃系其臂。使人随至家,都无女人,及至猪栏中,见母猪臂有铃。”这一人猪变化的志怪似乎向人们宣示猪善淫的习性。唐牛僧孺《玄怪录》中有“郭元振”一则,记猪精乌将军强淫民女,终为落第书生郭元振除去事。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也有猪八戒强抢裴家女海棠入黑风洞事。以上志怪传说,无疑为吴承恩《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基础。在小说中,猪八戒原以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尘,又在高老庄找到浑家,贪吃与好色兼而有之。“人性”与“猪情”的合一,使其形象更贴近现实,反映明代市民情态宛然如见。小说中有了猪八戒,增强了调侃、诙谐的趣味,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猪在汉族饮食地位的重要性,也奠定了它与有关岁时风俗的密切联系。作为一种年节食品祭品,“岁猪”或“年猪”之称,在汉族民间极为流行。宋陆游《岁末尽前数日偶题长句》一诗有云:“釜粥芬香饷邻父,阑猪丰腯祭家神。”
  “东坡肉”是一道因与历史名人结缘而驰名中华的菜肴。据说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做杭州太守时,常外出公干,有一次直到腊月廿三才返杭,百姓为酬谢这贤太守一年的辛劳,集资宰杀了几头猪送去。苏轼见盛情难却,遂将猪肉切成大块,烹调后回送于百姓,于是就有了“东坡肉”的佳肴。这只是传说,但透露出后人对这位一生坎坷的文学家的几分敬重。另一种说法是,苏轼被贬官黄州,无聊中发明了一种少放水、用文火红烧大块猪肉的方法,用此法烹制的猪肉肥而不腻,后人即名之为“东坡肉”。此说有苏轼的《猪肉颂》一诗可证:“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二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流放海南时,还留下了风味类似的“东坡肘子”。后来,这道菜在广东和江浙一带流传开来,至今仍脍炙人口。
  我国各地的汉族人在过去都有过年杀猪的习俗,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这一传统。除夕之夜,广东普宁的农民到田里抱回两块土,放置在家中并插上竹叶,称为“抱大猪”,认为生长万物的田地可以把生长的能力感染给猪,来年猪长膘快。贵州中西部的山区,这里的汉人于正月初一下午,让儿童用两根绳各拴大小两块石头,分别代表牛与猪,左右手各牵一石拉入牛棚与猪栏,口中要喊“我赶猪牵牛来啦”,据说如此可令一年六畜兴旺。
  我国还有些地方有于腊日取猎物祭祀先祖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所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农耕人家则以牲畜祭灶神。《荆楚岁时记》说:“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所谓“灶神”,传说是主管各家各户炉灶饮食的神,又称“灶君”或“灶王”。宋代以来,祭灶改为腊月二十四日。宋代诗人范成大《祭灶词》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那么,为什么“祭灶”须用猪呢?原来灶君本为“猪神”后裔。传说“火正祝融为灶神”,祝融为古代帝王颛顼之孙,而颛顼为韩流之子。《山海经》描写韩流形象为“人面、豕喙、麟身、豚止”,乃是猪嘴、猪足、半人半兽的“生肖神”。以原始猪神的重孙祝融为灶君,也属于一种生肖崇拜的遗风。
   (摘自《联谊报》2019年01月15日)
其他文献
民间体育游戏是指在民间流行的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游戏,它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受广大民众欢迎,具有竞争性、趣味性和简单性等特点,对幼儿园教学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应用合适的体育游戏展开幼儿教学,合理地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时间,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游戏,提高幼儿园教学的实效性。  合理选用丰富的  民间体育游戏素材  民间体育游戏历史悠久,人们在生活实践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當获得成功时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在犯错时能得到家长耐心引导改正错误。孩子在成长期间有家长的陪伴,才会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养成谦虚自信的良好品格。  案例  在中午休息时间,王老师走进教室时发现一向乐观的小明在座位上红着眼睛低着头,通过小明断断续续地描述,王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午餐时,班级里高大的小风故意把小明碗里的食物打翻在地。小风是一个做事看心情的孩子,在
前不久程序员苏享茂遭前妻勒索自杀事件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实“骗婚”之事,古已有之。在许多人的眼中,这类骗婚的施害者大多是女性,受害者则大多是男性,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反例,即骗婚者为男性,受骗者为女性,今天就来说说清代笔记中的几桩“另类”骗婚案件。藏娇金屋居然是租来的  清朝学者刘世馨撰写的笔记《粤屑》中,讲过这样一件奇案。  有个在广东任职的县令养了一位宠姬,县令死
要影响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要提供解释框架。一杯温水,要想让人觉得热,该怎么办?先让他喝杯冰水就好了。想让人觉得凉呢?那就先让他喝杯热水。其实水本身的温度并没有变化,但是解释框架变了,同一杯水就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句“好一棵大树”,身边的大臣宇文士及赶紧附和,引经据典地把这棵树夸上了天。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征说要提防花言巧语的佞臣,看样子,
1996年,金庸来杭州参加浙江大学百年校庆。3天停留时间里,他3次登门杭州著名的面馆:奎元馆,并且每次都点名要吃虾仁爆鳝面。后来被人认出,他欣然为奎元馆题词:“奎元馆老店,驰名百卅载;我曾尝美味,不变五十年。”  50年前,那应该是海宁人查良墉(即金庸)大学刚毕业,担任上海《大公报》编辑那会儿,也是他和原配太太──杭州人杜治芬结识的时候。大胆揣度大侠年轻时的生活,几乎可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一个
世界上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物種”,或许非“熊孩子”莫属。不时传出的有关“熊孩子”的新闻,总能挑动读者敏感的神经。“熊孩子”破坏力惊人,不仅表现在破坏方式上,也表现在破坏程度上。  只要稍加留心,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人群中找到“熊孩子”们。他们中的“入门级选手”往往在商场、火车车厢等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尖叫、打闹;那些充满创造性的“玩家”,则会在餐厅对着隔壁饭桌吐泡泡、在电影院里向前面的观众投掷爆米花;如
4岁的儿子吃过一次虾条之后,就被虾条的美味迷住了,隔三岔五地要买虾条吃。这天,到了吃午饭时间,儿子对端上餐桌的饭菜不感兴趣,又闹着让我带他下楼买虾条。  禁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我只好满足了他的心愿。妻子见我又给儿子买了虾条,生气地说:“你明知道那是垃圾食品,还给他买!吃坏了胃口,又影响长个儿,你这是疼他还是害他?”我无言以对。可儿子不管那一套,抱着虾条让我给他拆包,急着要吃。我犯了难,给他买虾条已
一  “阿多,你再不回家,等老子找到你了,就打断你的腿!”这是严父呵斥顽皮孩童的声音,似乎没有丝毫温情,严苛里还杂有些许的粗鲁,夹有太多的暴戾。  可是,这种声音,现如今在乡村里,已然无法听到了。  只能,在睡梦中寻觅,在回忆里重温,在依稀幻化飘渺风声杂糅的夹层似有若无地辩认。  这其实是一种无法复制,已然飘渺远去的乡音。  在村子里,小孩子都先起个小名,或者叫做乳名。到读书的年龄了,老师或者家长
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用手机下载“解题神器”软件,拍照上传题目后,不到10秒便会显示答案,或者几分钟后有“老师”“学霸”给你答案。近来,一种新的手机应用软件在中小学生中流行开来,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  这类“解题软件”以解答中小学各科题目为产品诉求,用户以学生为主。为此,一些家长表示担忧,使用这些软件会不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偷懒的心理,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面对这种现象,学校、老师和家长
纽约有一家理发店,店面不大,装修也简单,但每天去理发的人却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00人。這家理发店能够吸引顾客,是因为不管物价如何上涨,理发师戴维都只收1美元理发费。  有人不止一次向戴维建议,至少也应该收两美元了。戴维却总是摇摇头:“正因为一次只收1美元,才吸引了这么多顾客,如果涨价也许很多人就不来了。”  早就有人替戴维算过账,就算他每天为100位顾客理发,每天的收入,扣除店面租金加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