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素质能力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应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创新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
  一、 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一) 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酌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一一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二) 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 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地引导和巧妙地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地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一) 相機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二) 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呵!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 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学生的探索。来自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一) 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狨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 注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培养创新,可以扼杀创新”,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的精辟论述。它警示我们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要坚决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新的行为。我将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继续在激活课堂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觉从整体的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熠熠主辉。
  作者简介:
  杨国平,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县高坪镇学校。
其他文献
在广西来宾B电厂2×360MW机组1号机检修预防性试验中,我们对一台6.6kV真空接触器进行断口耐压试验。试验中发现用图1所示接线的高压电容分压器测量所得的电压与交流耐压试
摘要: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课本知识及相关考点,这便使得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极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鉴于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彻底扭转数学课堂低效的教学现状,已然成为当前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趣味;形象;应
摘 要:职业院校图书馆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逐渐开始了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即电子阅览室的筹建。而为了更好地丰富这一内容,并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就需要对图书馆开展较为系统、充分的筹建管理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广西贺州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着重对于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筹建管理工作形成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电子阅览室;大数据时代  一、 引言  职业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图片、音频、视频,图文结合,声像互动,使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了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阅读,这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和兴趣,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阅读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教学  中小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自耦减压起动有2个接头,接在80%分接头上,额定电压380V,额定功率110kW,额定电流220A。请问(1)应如何确定时间继电器的整定值?(2)热继电器应如何整定?
我厂生产的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型号为J560LYX06G,有关参数为:空载电压110V,空载转速28r/min,连续堵转电流32A,连续堵转转矩≥1050Nm,峰值堵转电流118A,峰值堵转转矩≥3850Nm,转矩波动
在碳当量一定的条件下,提高Si/C值来生产轨道车换向箱箱体;经使用证明,该材质比原牌号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2级,最薄壁处无白口、应力小、无裂纹、尺寸稳定性好;在生产中取消了热时效处理。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20例并经临床对照观察,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正】 不少低年级老师教j、q、x与相拼的拼写规则时,总感到学生难以掌握,上海的特级教师顾家漳也有这样的体会。但她不像有些老师教过就算了,而是常常思考,怎样才能突破这个
动摩擦因数是物理摩擦力中涉及的内容,教材当中给出了一些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但是,没有给出具体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方法。根据上网查阅资料发现,动摩擦因数的测定,主要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