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浙江卷 “得与失” 素材还原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素材支持
  素材一
  婚姻失去,年华易逝,一般女子也许就如此柔弱地依靠家族过完一生。可她不同,她是张幼仪。曾经她最遗憾的就是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没能如他爱的女子一般才华出众,因此离婚后的她立志要弥补这个缺憾。她进入德国斐斯塔洛齐教育学院读书,毕业后,自立自强的她,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在金融业屡创佳绩,在股票市场出手不凡,创立了云裳时装公司,成了时尚的领头人。张幼仪,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失败的婚姻是她的严冬,她却如傲梅般怒放,画出了人生的华丽色彩。
  人生为她匆匆关上了婚姻的大门,却为她打开了事业的窗口。她的人生开始有了鲜花与掌声,她的日子过得充实而美满,她找回了结婚以来失去的自尊与快乐。这时的她,才被徐志摩真心地称赞道:“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详见《作文与考试》2021年第14期(5月中旬刊)第58页《许你一如傲梅开》)
  素材二
  蒋勋先生有两方印,印石很普通,是黄褐色的寿山石。一方上刻“舍得”,一方刻“舍不得”。有一次,朋友问他:“为什么你只用‘舍得’这一方印,‘舍不得’却一次也没用过?”他这才发觉,原来自己真的没有用过“舍不得”这方印,是不是冥冥之中暗示自己:再“舍不得”其实也没有用?
  世间纵有千般“舍不得”,最终都得“舍得”。他在序言里注解道:“我们如此眷恋,放不了手;青春岁月,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原来,都必须舍得;舍不得,终究只是妄想而已。无论甘心,或者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详见《作文与考试》2021年第14期(5月中旬刊)第57页《材料作文“失去和得到”素材运用指导》)
  素材三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又过了一年,父亲带儿子去了丹麦。到安徒生的故居前去参观,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怎么他生前会在这栋阁楼里?”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他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二十年后,伊东布拉格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是父親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也是父亲让我认识到黑人并不卑微,通过这两个人的经历让我知道,上帝没有轻看黑人。(详见《作文与考试》2021年第14期(5月中旬刊)第35页《卑微的伟人》)
  运用提点
  浙江卷高考作文一直秉承人文底蕴这一命题主线,着重考查成长成才的思想品质。2021年浙江卷对“得与失”这一辩证关系进行思考,要求考生从终点、起点、过程等方面阐发,表达自己的认识。“得与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而态度决定的是生活的品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青年考生应该在权衡中给出答案。这一题目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背景,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飞扬的个性。
  整体看,这是一道非常贴合生活实际、体现出人格健全和人性优美的材料作文题目。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对待“得与失”的认识,这三句话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得与失”是相互的,无论将它们看成终点、起点,还是过程,都无法改变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活中,很多人在“得与失”中纠结矛盾、犹豫,很多人在做出选择后懊悔、无奈,但也有很多人能够正确权衡两者的关系。积极的人生,应该从“得”中看到“失”,从“失”中捕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从容美好的人生。应该说,这一题目在审题立意方面没有难度,只要能够围绕两者关系构思即可。有文体选择方面,如果擅长写作记叙类,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挖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如果擅长写作议论文,可以从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可以定位人性人情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还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
  分析时,可以从“得与失”的关系进行思考,突出引为终点、起点或过程。“得与失”是相对的,如果把其中一个看作起点,在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另外一个就可能成为终点;起点与终点,只是一个瞬间,而真正让我们体验的,应该是“得与失”发展演进的过程。
  另外,从辩证的角度看,“得与失”又是对立统一的。纵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故事,我们不得不反思:“失”是起点,但终点却是“得”;整个过程中,塞翁体会到的便是人生的起落。此时,可以从“失去何尝不是一种获得”与“得到何尝不是一种失去”进行分析,表达对立统一的认识。
  运用素材进行分析时,可以在开篇高度概括蒋勋的事例,引出话题,表达“得与失”的关系;可以在开篇与主体段落之间的过渡部分以伊东布拉格的事例引申思维,拓展写作空间;可以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张幼仪的事例,对话题进行深入解读,突出其能够从“失”中走出来,走出一片美丽风景,表现“得”的过程,深化主题。
  例文
  得与失是人生的过程
  □一考生
  人生无常,得失不定。蒋勋先生以“舍得”“舍不得”两方印告诉我们,有些东西你注定失去,何必苦苦追寻;有些东西你终会得到,那便莫失本心。   有人将得失当作起点,极具目的性地生活,从一开始便定下“得到”的目标,落入功利的深渊;有人将得失当作终点,一旦得到便止步不前,或是失去就惋惜悲叹。伊东布拉格在父亲的引导下了解了梵高和安徒生,从而清楚地意识到人不能卑微地活着,最终获得了美好的人生。故而,得失是一种过程,于得失中,我们画着缤纷的人生。
  得到,不骄傲自满,享受得到的过程。“福兮祸所伏”,得到之时,若过于自满,以其为终点,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曾何其风光,阿房宫出,胜似仙境,却终究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唐玄宗李隆基精于治国,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安史战乱,到底是“蜀王无近信”,唯“泉上有芹芽”。以得失为终点,却难敌世事变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造福世界人民,将“得”当作过程,终得天下盛誉;“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拯救无数生命,将“得”当作过程,终被人们铭记。他们享受人生,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我们也应向他们学习,不为一时之“得”而骄傲,享受“得”的过程。
  失去,不过分惋惜,寻找失去的意义。“一路不断失去,一生将不断见证,见过再多风景眼眸如初清澈,也足够让人心动”。若失去之时过于悲伤,以得失为起点,又怎能重振旗鼓,再上征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将“失”只当作过程,留下七十二贤之首的盛名;温庭筠“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将“失”只当作过程,既然不被重用、无人理解,那便做个风流才子,以诗寄情;袁枚吟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将“失”只当作过程,既然空有才能、无人赏识,那便开自己的花,不悔此生。他们不惧挫折,寻找失去的意义,我们也不应沉溺于悲伤,失去初心。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会有各种得与失伴随我们。曾经被徐志摩抛弃的张幼仪,没有因为失而放弃生活的信心,通过努力学习,她走出了自强自立的道路,如傲梅般怒放,在竞争激烈的商界画出了人生的华丽色彩。失与得的过程中,她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不因“得”而窃喜,不因“失”而一蹶不振,不会将每一次得失看作起点,也不会将每一次得失看作终点,我们应该享受得失转化的过程。
  得与失,本就相伴而行。将其视作起点,往往活在失望之中;将其视作终点,常常困于舒适之中;而将其视作过程,人生才能缤纷多彩,充满可能!
  评点
  作者从“得与失”是人生的过程这一角度出发,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整個写作内容都紧紧围绕这一观点展开,做到了中心明确。同时,分析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及名言为论据,充实了写作内容,增加了文化底蕴。结构方面,作者安排了简单的总分思路,对得与失的关系进行分析,突出了“得失是过程”这一主题。开头点明观点,主体部分两个段落分别对得与失进行解读,最后收束全文,突出中心。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百年前如陈望道这样的历史人物,可以为当下的年轻人做出指引。百年前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正值青年时期,有担当,有抱负,最终他们做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选择。百年后的今天,陈望道身上体现出的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2021年1月18日,我们迎来陈望道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文本解读:山东省莱州一中 付贵丽  角度一:探索学术救国之道。  陈望道少年时
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很年轻,没有看到盛世如斯。他们很不幸,生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与中华民族一同挣扎于谷底。但他们如赤子一般,怀抱着理想,充满着对新世界的期待,像一朵朵闪着金光的浪花,汇入历史的洪流。今天的青年抚摸着黑白照片里的年轻面庞,很想告诉百年前的90后、00后: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因为有你们,这个新中国如您所愿——  他们说  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一首题为《送母回乡》的古体诗,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上广为传播,并被署名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然而,据考证,其真实作者实际上是当代诗人寓真。令人尴尬的是,这首署名以讹传讹的诗不仅入选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售。  熟悉李商隱诗歌的人,就算没有经过认真考证,大概也会对这首诗的语言产生疑窦。李商隐的作品精巧华丽,擅长用典,善于描写
外形像一床大红花棉被、成人肝脏的大剧院,形似“巨人接吻”的娱乐设施,山寨国外城堡造型的酒店,拙劣模仿天坛的杂技剧院……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那些形态怪诞、尺度失调、立意低俗的上榜“丑”建筑,被网民吐槽“辣眼睛”“败胃口”。尤其一些斥巨资打造的城市地标建筑,更是被网友吐槽破坏家乡形象、城市风貌。  建筑是生活的容
沉思翰藻,历久弥香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沉香文学社(原路遥文学社),创建于2016年,办有校刊《路遥》。2020年更名为沉香文学社,校刊相应改为《沉香》,取义“沉思翰藻,历久弥香”。  沉香文学社目前有新老社员200人左右,均是一群对文学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理想的青少年,他们喜爱阅读,勤于思考,热爱写作,曾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  指导教师:钟贤芬、刘友华、张园灯、郑世荣  上榜理由:★★★
在抖音上,“蜀中桃子姐”这个账号有近两千万粉丝,靠直播农妇做饭获赞1.7亿。乍看你可能很难理解关注者们究竟在看些什么——虽说每条视频均围绕一道菜的制作为主题,但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烹饪教程”或“吃播”视频,也不是在刻意展现某种“生活方式”、践行某种“生活理念”。  “桃子姐”名叫龚向桃,32岁,出生在自贡荣县下面的村庄里。她就是一个普通农妇,每天做饭、照顾小孩、收拾家务等就是她的主要工作。从早上
文题  材料一: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相长、兼容并蓄、无所不包、求同存异、宽容、理解、大同、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名人名言  1.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菜根谭》  2.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翻译:构思时思绪联翩,什么都能想象到。勤于思考, 上至于天下达于地, 没有不在想象的范围内。  3.博取众长的作家是最富有的作家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不同的人、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其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促人“成长”的可以是事,是人,是物,更可以是生活的“综合”。“成长”可以很漫长,可以很短暂……  我们无疑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已然成长,但又似乎还在成长,也未必知道能成长为什么样。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通过剖析
美国知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挂有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画家迭戈·委拉士开兹的一幅作品《奥利瓦雷斯公爵肖像》。委拉士开兹当初在绘制这幅画时,先重重铺衍,待刻画了坚实的形体和空间,再用挥洒的笔法在各个部位,譬如闪光的盔甲、皱隙的皮靴、飘动的饰带等,用笔轻轻扫动、点缀、提亮。所有观赏过这幅画的人,都啧啧称赞,说这幅骑马像又隆重又潇洒,许多局部都耐看极了。  有趣的是,這幅堪称完美的作品其实只是委拉士开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