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发散,准确聚焦(2)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不同的人、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其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促人“成长”的可以是事,是人,是物,更可以是生活的“综合”。“成长”可以很漫长,可以很短暂……
  我们无疑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已然成长,但又似乎还在成长,也未必知道能成长为什么样。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通过剖析材料,我们可以明确:应该将写作重点定位于梳理和挖掘“成长”的内涵和方式。而写作素材也要向这样的方向进行合理发散,再准确聚焦,而后选择最适当、最有力的素材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具体阐释如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在变化,如果比原来有所进步(变得更强壮、更健康,改掉不良习惯等),此即谓成长;随着社会性不断增强,人的生活技能在变化,如果原有技能有所提升,或者获得新的技能,此亦称作成长;显而易见,前面两者都更倾向于具象的,相比之下,抽象的即精神层面的成长,值得关注的更多,诸如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对亲情友情的理解、对理想目标的明确等等。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内涵基本上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紧密相关,相互影响。
  在立意上可分三个档次:
  1.根据材料,写“我”对成长的看法,为合格;
  2.写出对成长的独特感受、思考,为不错的立意;
  3.能突出材料中问句意思,写出当代的“成长”内涵,找到当代人“成长”的有效方式,有深意,有新意,为较高立意。
  推荐素材
  时事类
  选材一:小将们的收获,来自平日里的刻苦训练,也来自赛场上的不断磨砺。2000年出生的颜丙涛曾被质疑打法保守,也曾试图加强进攻,却收到了更多失误和失落;经过思考,他坚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战术,首次打进斯诺克大师赛便拿下冠军。1999年出生的山东男足队员郭田雨曾因为违规遭到处罚,但他丢掉包袱,不懈拼搏,最终捧得2020中国足球金童奖,现已凭借出色发挥入选22岁以下国家男足集训名单。
  选材二:2014年11月,正读高三的宋琦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癌。但宋琦并未轻言放弃,勇敢地按下了“重启键”。确诊后,宋琦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战役”,化疗、放疗、移植、排异、感染……抗癌之路,他咬牙坚持。这一仗,他打赢了!
  2020年12月9日,在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的宋琦荣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同月,他还收到了保研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选材三:在88岁的高思佶老人手里,鱼骨、鱼鳞、虾壳……别人眼里的垃圾变为了艺术品!近30年时间,高思佶创作一百多幅鱼骨画。其中,“梅兰竹菊”四条屏尤为精妙,在社区展出时令人啧啧称奇。
  高思佶并非出身名家,她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走上艺术道路,源于她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了工艺美术等技艺。学得认真,练得扎实。从此,她的生活重新被活力照亮。
  运用点拨
  1.前两个事例均体现青年人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不断成长。其中的青年,精神是无高下之分的,但作为素材运用时可以依次使用,体现层次。两则素材可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运用:一个人在生命中不管是经历顺境或遭遇逆境,都是人生常态,只要挫而不败,甚至面对厄运也不屈服,便会迎来生命的春天,这是成长的深刻内涵;而不断在磨难中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这是成长的正确方式。一方面启示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付出足够的努力,成长都成为可能。
  2.在运用高思佶老人的事例时,可以挖掘事例背后的深层内涵,在老年人获得新技能的背后,体现的是老年人的新追求、新价值,这反映了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的社会性思考;同时,还可借以激励青年人有梦想、有目标、有追求,不断成长。将三则素材共同运用,显得全面、立体、深刻。
  名言类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人类经常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他人的成绩与自己相比较,因此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还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三毛
  运用点拨
  托尔斯泰将“精神成长”上升到“工作”的高度,其目的在于强调精神成长之于人类的重要与必要。运用于论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皆可。三毛准确地概括出人类成长中呈现的普遍样态,她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人类“一直粗糙地活着”,这种认知是独特而深刻的,可以启发我们找到一种正确的成长方式。
  例文
  且听风雨,向阳花开
  □一考生
  随着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便在祝福中诞生;当墙上的身高线逐条上添,成长的痕迹便被刻下。成长不只外显于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灵的成熟与进化。
  成长像一次又一次生命的绽放,是人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在为人們的成长注入催化剂。
  玛格丽特笔下的主人公斯嘉丽,在经历了南北战争后从一个鲁莽虚荣的女孩儿成长为沉着冷静的女人。这场成长之旅用尽了她的青春年华,她目睹亲人的离世,家园的毁坏,却依旧坚韧地道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样的人生真理。漫长且煎熬的成长,最终将她打磨成一个充满希望的坚强的女性。斯嘉丽虽是一个文学形象,但她的成长故事却穿透时空,给予我们真实的启发。
  回望现实,突发的新冠病毒将原有的生活打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白衣天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无私地奔赴一线救死扶伤,一个自愿援助的决定就是一次成长。
  成长在一次又一次生命的绽放中拓展,深刻。青少年在生理上已然成长,但在心理上,仅仅才体验了成长的一角,纷杂的社会信息爆炸式地向我们涌来。对每一个事件的看法梳理是一次成长,妥善处理同学间的口角纠纷亦是一次成长。但纵观人的一生,成长是价值观的养成,是对金钱名利的取舍,是对人间之情的体验。而这是一个漫长又短暂的过程,需要用一生去体味。
  小我的成长,应是在自我观念的指导下对生命的探索,对人世间的洞察以及对人生的总结。在心里放一架天平,去衡量生命中的轻重,用成长作为每一次调平的砝码,用心体会风雨,尽力地平衡内心与外界,优美地完成成长中每一次绽放,活得通透而向阳花开。
  这种成长是小的成长,而更大的成长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博闻通史,形成自我独特的眼光去思辨、实践。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带给社会一些光辉,用小小的自己创造大大的辉煌。实现生命中更高维度的成长。
  因此便且听风雨,接受人生享受人生,敢于直面苦难,勇于挑战,以达到更美的成长而向阳花开,同时给外界带去心灵的阳光。
  评点:文章标题以“风雨”隐喻生命中的挫折、磨难,以“花开”隐喻成长,既有诗意又紧扣题旨。作者对成长的认识比较深刻,核心观点为“成长不只外显于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灵的成熟与进化”。文章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斯嘉丽、新冠疫情中的白衣天使等力证个体的成长在于“心灵的成熟与进化”,再以“对每一个事件的看法梳理”“妥善处理同学间的口角纠纷”“博闻通史”等表明看法,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总之,此文处处散发着智慧、理性光芒,具有借鉴价值。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莉红是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首邑学校的一名教师。该校学生大多是贫困户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两年前,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的她来到了这里。“当你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家庭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王莉红义无反顾地将所有的爱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9点才能回家,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王莉红说:“两年多来,我品尝到了教师的艰辛,但我的付出能为
【例文】  余秋雨说: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地上有多少热闹的镜头;一座高贵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几抹孤独的云霞。但我认为,高雅诞生于世俗,即使再孤独的云霞,也无法脱离地上亲切的烟火气息。  许多高雅源于对世俗的思考,时代特征、世俗背景造就了深度的思考。巴金被认为是大都市上海高尚的存在,他的作品魅力源于高度的思考,源于忧郁与安静,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所透露出的高雅与城市的喧嚣格格不入。但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百年前如陈望道这样的历史人物,可以为当下的年轻人做出指引。百年前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正值青年时期,有担当,有抱负,最终他们做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选择。百年后的今天,陈望道身上体现出的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2021年1月18日,我们迎来陈望道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文本解读:山东省莱州一中 付贵丽  角度一:探索学术救国之道。  陈望道少年时
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很年轻,没有看到盛世如斯。他们很不幸,生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与中华民族一同挣扎于谷底。但他们如赤子一般,怀抱着理想,充满着对新世界的期待,像一朵朵闪着金光的浪花,汇入历史的洪流。今天的青年抚摸着黑白照片里的年轻面庞,很想告诉百年前的90后、00后: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因为有你们,这个新中国如您所愿——  他们说  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一首题为《送母回乡》的古体诗,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上广为传播,并被署名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然而,据考证,其真实作者实际上是当代诗人寓真。令人尴尬的是,这首署名以讹传讹的诗不仅入选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售。  熟悉李商隱诗歌的人,就算没有经过认真考证,大概也会对这首诗的语言产生疑窦。李商隐的作品精巧华丽,擅长用典,善于描写
外形像一床大红花棉被、成人肝脏的大剧院,形似“巨人接吻”的娱乐设施,山寨国外城堡造型的酒店,拙劣模仿天坛的杂技剧院……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那些形态怪诞、尺度失调、立意低俗的上榜“丑”建筑,被网民吐槽“辣眼睛”“败胃口”。尤其一些斥巨资打造的城市地标建筑,更是被网友吐槽破坏家乡形象、城市风貌。  建筑是生活的容
沉思翰藻,历久弥香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沉香文学社(原路遥文学社),创建于2016年,办有校刊《路遥》。2020年更名为沉香文学社,校刊相应改为《沉香》,取义“沉思翰藻,历久弥香”。  沉香文学社目前有新老社员200人左右,均是一群对文学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理想的青少年,他们喜爱阅读,勤于思考,热爱写作,曾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  指导教师:钟贤芬、刘友华、张园灯、郑世荣  上榜理由:★★★
在抖音上,“蜀中桃子姐”这个账号有近两千万粉丝,靠直播农妇做饭获赞1.7亿。乍看你可能很难理解关注者们究竟在看些什么——虽说每条视频均围绕一道菜的制作为主题,但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烹饪教程”或“吃播”视频,也不是在刻意展现某种“生活方式”、践行某种“生活理念”。  “桃子姐”名叫龚向桃,32岁,出生在自贡荣县下面的村庄里。她就是一个普通农妇,每天做饭、照顾小孩、收拾家务等就是她的主要工作。从早上
文题  材料一: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相长、兼容并蓄、无所不包、求同存异、宽容、理解、大同、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名人名言  1.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菜根谭》  2.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翻译:构思时思绪联翩,什么都能想象到。勤于思考, 上至于天下达于地, 没有不在想象的范围内。  3.博取众长的作家是最富有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