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交接一团乱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总统李明博卸任前最后一次行使了他的特赦大权。在这份名单上的55人多数“非富即贵”,是李明博的“开国功臣”。另一边,朴槿惠提名的总理人选金荣俊,也因房地产风波和儿子免服兵役丑闻而自动辞职。
  韩国政权的交替,可谓乱象环生。
  “特赦门”暴露新老矛盾
  1月29日,在李明博主持召开的国务会议上,炒得轰轰烈烈的总统特赦提案顺利获得通过。至此,李明博行使卸任前的最后一次特赦已无悬念。
  特赦名单上的55人多数“非富即贵”,既包括了以前国会议长朴熺太为代表的政界精英,也有世中拿摩旅行社总裁千信一等商界大亨。他们多是李明博的亲信。
  值得一提的是,李明博因貪污而被起诉的兄长李相得并不在名单内。青瓦台发言人表示,这可以证明特赦是“符合规定且大公无私的”。但反对者却提出质疑:李相得的审判程序还未完成,本来就没有获得赦免的资格——韩国法律规定,只有定案的罪犯才能享受豁免。
  赦免名单中还包括李明博的亲家公晓星集团总裁赵锡来的长子、晓星公司总经理赵显俊。李明博在2010年光复节特赦时,还赦免过赵锡来的弟弟DSDL总裁赵旭来。
  总统的赦免权是写入韩国宪法的规定,从1997年开始,每位总统卸任前都会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让亲信获得自由。李明博上台之初曾对总统特赦权表现得不屑一顾,但在位4年里却7次行使赦免权。
  韩国媒体称,在这次赦免中获得好处的,都是李明博政府的“开国功臣”;而这些政治老将锒铛入狱,也多数与贿选和腐败有关。
  由于担任前广电通讯委委员长的崔时仲和千信一都在去年12月主动放弃了上诉,外界当时就认定这是为“早有预谋”的特赦埋下伏笔。
  赦免“朴系元老”,朴槿惠不领情
  虽然特赦名单中也有朴槿惠派系的元老级人物——前国会议员徐清源,但朴槿惠并不领情,忙着通过批评总统特赦权来与李明博划清界限。
  “特赦令人非常遗憾。”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发言人尹昶重代表朴槿惠发言道,“推行特赦、赦免牵涉违规操作和贪腐的人员将受国家指责,李明博应承担全部责任。”
  朴槿惠还通过当选人发言人赵允旋,对此次特赦发表了批判声明。赵允旋表示,“今天的特赦中包含腐败案件的当事人,当选人对此深表忧虑”,“此次特赦无视国民舆论,滥用总统权力,必将受国民批判”。
  总统府青瓦台内有声音认为朴槿惠是想趁机作秀,留下“虽然朴槿惠反对,但李明博依然强行赦免”的记录,树立自己坚持法治的好形象。
  相比之下,在野党民主统合党对李明博的批评显得更加不留情面。“尽管遭民众反对,李总统最后时刻仍坚持傲慢自大、自以为是和不知羞耻的做法,让我们震惊。”
  面对批评,李明博辩称自己没有滥用权力,他还将自己与历届总统相比较,得出“本届政府赦免的政界人物少于以往各届”的结论。
  青瓦台解释称,此次特赦排除了总统亲人和任期内发生的权力型腐败案件当事人,考虑了中小企业和中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和减少社会矛盾等因素。“这不是滥用总统权力,而是根据法律程序采取的措施”。李明博说。
  这句“滥用总统权力”,正是朴槿惠在前一天指责特赦时的措辞。
  一名青瓦台参谋还打出“温情牌”,称“崔时仲、千信一等高龄者的健康状况不乐观”,呼吁“大家出于人道主义来思考一下”。
  事实上,不管争议有多大,这些年来任期末的总统特别赦免一直像惯例般被执行着,任何一届政府都不曾例外。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称,历届总统都会在任期末打出“国民融和”的旗号实行特别赦免,但实际上多数都被用成减轻任期内政治负担的手段。
  朴槿惠内阁“难产”
  已经当选多日的朴槿惠,至今也没有公布新政府班底,这份“拖沓”让媒体和政策分析师为她着急。
  1月29日,她提名的总理人选金荣俊正式提出了辞职。这还是韩国第一次出现总理候选人主动请辞。
  金荣俊在1月24日获得提名,谁知第二天就曝出房地产风波和两个儿子免服兵役丑闻。支撑数天后,金荣俊终于不堪重负,让出了很可能到手的总理宝座。
  而朴槿惠也受到连累,其“秘密人事”工作作风受到各界指责。
  朴槿惠与何人讨论人事安排?如何验证候选人资格?外界一概不知。连她的亲信和接管委相关人士也都说“不知道”。政界一直担忧,这种过分强调保密的“独断人事风格”可能影响候选人资格的验证。而现在,“独断风格”终于导致了新政府组阁的首位提名人落马。甚至有一些人称,朴槿惠当选总统不久就开始自己拖新政府的后腿。
  通常,新总统会在就任后的6个月内获得很高的国民支持率,在野党也会尽量克制攻击,使新总统享受一段“蜜月期”。在金荣俊请辞后,政界出现了“新总统与反对党的蜜月期已过”的说法。其实早在朴槿惠去年12月任命以“毒舌评论”著称的尹昶重担任发言人后,民主统合党就说过“蜜月期已经结束”。
  韩国国会的人事听证期是20天,如果朴槿惠无法在短期内拿出重要职位的名单,一旦国会对人选产生异议,新政府将无法如期赴任。
  民主统合党院内代表朴起春表示,虽然时间紧迫,也不打算“放水”:“即使出现人事听证会要在新政府上台后举行的情况,那也是候任总统朴槿惠自作自受。”
  随着朴槿惠提名的宪法法院院长在听证会碰了钉子,朴槿惠开始猛批韩国候选人检验和人事听证会过程。她表示,人事听证会像现在这样“人肉搜索”,谁还敢站出来接下总理和部长等高层职务?
其他文献
从全国来看,土地市场显然难称火热。7月16日,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土地市场的高溢价率还是个别现象,而且大部分是一些非住宅类的小地块,市场对此过度解读可能会影响购房者恐慌性入市。“虽然房价已经止跌,但大涨的可能性依然很小,购房者还是应该保持理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全国新地王的诞生,从市场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从房地产调控的角度,却有碍观瞻。 
据法国《Marianne》杂志、英国《每日邮报》报道,6月17日刚刚失去总统豁免权的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不但将面临几起腐败案和非法收取政治献金案的调查,并且日前还遭遇了性丑闻困扰。  萨科齐所属“人民运动联盟党”的一名前高级女官员玛丽-塞莉?吉劳姆在半虚构小说《君主、他的儿子和领地》一书中,通过影射方法大爆萨科齐在政治斗争中的众多“阴暗面”和鲜为人知的性丑闻。    前高级女官员揭秘闻  据报道,半虚
5月26日,现年83岁的“亚洲第一富豪”李嘉诚终于为他的完美人生埋下最后伏笔,将价值约250亿美元的财富帝国分属两子,延续李氏家族的二代财富传奇。  自古以来,对于有着深重的家族观念的中国人,分家是一件重要而令人痛苦的事。尤其是那些富豪家族,以“亿”做计量单位的家产该如何分割?谈钱如何才不伤感情?这恐怕不太容易。李嘉诚、何鸿燊 、王永庆,港澳台三位同时代叱咤风云的大佬,分家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李
兼职,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可眼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从事出卖自己肉体的“兼职”——提供卖淫嫖娼服务,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有工作,做起了全职卖淫。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跨度极大,有经不起诱惑的在校学生、有刚踏入社会的年轻白领、也有收入微薄的工厂女工,她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把自己的阴部当成赚钱的工具,有的换取的是一个脱贫致富的梦想、有的只是图一时刺激之快,而有的仅仅是换取一个家庭的生活必需。  中国的
世界上多数国家虽然禁止同性恋婚姻,社会也多不认可同性恋,但对同性恋者多持宽容态度。  北欧三国  1988年12月,丹麦国会通过了《同性爱婚姻法》,使丹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性恋婚姻被法律认可的国家。该法案在付诸表决时,无反对票。该法案规定,同性婚姻中的配偶双方在遗产继承、住房津贴、退休和离婚方面,享有与异性婚配偶相同的权利。法案通过后三个月内,丹麦即有600余对同性恋成婚,其中80%是男同性恋。 
100万人民币,在北京东三环能买到一套25.5平方米的房子,在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却能买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姚明是有名的理财好手,也是海外房产相对透明的一位,《华夏财经》统计他拥有的30亿财富时,就列举了他的总价1.4亿人民币的不动产投资,其中包括两套海外房产,一套在美国休斯敦富人区温瑟湖旁,面积超过300平米的阿拉伯式别墅;另一套在得克萨斯州猎人溪村,约合1100平米,有6间卧室、7
日前,毕福剑老爷为台球天后潘晓婷题字“九球天后”四个字,却被网友发现“九”和“后”的繁体都用错了,引发网友集体吐槽:他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当然在娱乐圈除了像毕福剑这样写错字毁三观的“白字先生”,还有很多当众念错字、文化水平堪忧的明星们,下面我们不妨就一起盘点一下。  去年,电视剧《步步惊情》提前放出片花时,出现了刘诗诗说“每当我且丧或难过的时候”,令在场的媒体记者眼镜大跌,明明是“沮丧”啥时
不知从何时起,都市开始流行起了另外一种“周末夫妻”式的婚内“分居共过”的家庭生活。平时海阔天空的各自快活,到了周末才夫妻相聚。乍看之下,颇像牛郎织女的一年一度鹊桥会。  娱乐圈一些明星的婚姻,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因为明星经常会由于自己的职业需要,不得不谈着分居的恋爱,他们属于社会的前卫时尚一族,他们大多有着各自光辉,让人追捧的一面,而异地恋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但是家常便饭也不是每个人都
孟加拉国制衣业雇员超过400万人,其中90%是女性。  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年出口额高达200亿美元,制衣业雇员超过400万人,其中90%是女性。  在这个国家,女性不再像前人那样处于依附地位。制衣厂的工作虽然辛苦,薪水微薄,但她们通过劳动提升了社会地位,从社会边缘走到了中心。  “她们都求我带她们出来打工”  19岁的穆赫塔尔·莫拉熟练地摊平一块红色的布料,在缝纫机上忙碌起
“你永远也成为不了中国人。”  深思熟虑后,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英国人马克·基多用这句话宣告他的离开,并在Prospect(《展望》)杂志上发表了以此为题的最后一篇文章,向他的读者致意,也向他客居多年的这个国家道别。因文中提到空气、食品安全和教育等众多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共鸣,他的离开和这封告别信在消息圈里“不胫而走”。  在这前后,美国青年查理·卡斯特和另一位英国商人克里斯·德文什·埃利斯,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