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创造美的过程。作文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我们老师对学生应多引导、多放手,对学生的写作应像对待刚学走路的孩子,让他们逐渐扔掉搀扶,自己走路。
对学生的作文,应让他们张开理想的翅膀,发挥创造性思维,充分显示自己的想象能力。
所谓想象,是作者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虚构出奇特的生活情景。高尔基曾说:“想象在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想,是‘艺术’的思维”。想象,不能凭空想象,而要以提供的材料、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如何让学生感知并欣赏作品中的想象?又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呢?就此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让学生在听课中感知想象
写作中运用想象,能使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挥洒笔墨,描绘出多彩的生活画面,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中心意思鲜明突出。
如在《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主要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写了桃花源中的自然风光、诸多人物,虚构出一个人人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理想社会,与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构思巧妙,文章内容生动。
再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作者综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想到地上的街市;由空中美丽的街市想到街市的物品珍奇,由街市陈列的许多珍奇的物品会联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与此同时,作者把“天河”想象得不甚宽广,不再是牛郎、织女爱情生活的障碍,而是美好生活的点缀,把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想象为朝夕相处,把他们的生活的悲剧结局想象为自由、幸福的喜剧。文章运用了联想、想象和衬托的手法,用天空的繁华、美丽,天上人的幸福生活来反衬人间的黑暗、腐朽,表现人民对幸福生活和光明未来的追求向往,作者构思精巧,想象奇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让学生在赏析中理解想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通过阅读时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达到陶治性情、明白道理的目的,使学生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有所收益,在愉快中自受其益。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唐玄宗想试一试李泌的才能,让张悦与之下棋。张悦以“棋”为题作诗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两诗的结构虽相似,但就其立意来说,李诗远远地超过了张诗。因为张诗仅仅是以“棋”咏“棋”,李诗则通过咏“棋”联想到为人处事,还道出了做人的准则。适时启发学生在写事物时,挖掘其深层含义,创造新的意境。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想象
《西游记》是作者吴承恩依据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想象出来的。他在书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这四个人物形象,设置出惊险、怪异的“八十一难”。
《神笔马良》一文的作者就大胆地想象出马良替穷人画画,感动了神仙的故事。马良得到了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谋幸福,并惩罚了贪官。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要敢于想象,用我们用手中的笔去畅想未来,去描绘灿烂的明天。
四、让学生写作中正确的运用想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也曾说:“故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再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用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观察生活,大胆想象。想象不是胡乱编造,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2.明确中心,合理想象。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写想象作文,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要有所节制,要有一定的中心,人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不能胡思乱想,应该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展开,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我们把未来社会写得多么奇妙,都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一种理想,表达某种强烈的愿望。
3.想象的内容要具体。想象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切忌说空话。你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要把你头脑中勾画的那个新事物具体地描绘出来;你想象未来你在做什么,就要具体描写你的言行。想象作文中有自己对未来的幻想,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也应该在描写未来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严格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我们老师对学生应多引导、多放手,对学生的写作应像对待刚学走路的孩子,让他们逐渐扔掉搀扶,自己走路。
对学生的作文,应让他们张开理想的翅膀,发挥创造性思维,充分显示自己的想象能力。
所谓想象,是作者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虚构出奇特的生活情景。高尔基曾说:“想象在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想,是‘艺术’的思维”。想象,不能凭空想象,而要以提供的材料、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如何让学生感知并欣赏作品中的想象?又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呢?就此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让学生在听课中感知想象
写作中运用想象,能使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挥洒笔墨,描绘出多彩的生活画面,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中心意思鲜明突出。
如在《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主要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写了桃花源中的自然风光、诸多人物,虚构出一个人人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理想社会,与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构思巧妙,文章内容生动。
再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作者综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想到地上的街市;由空中美丽的街市想到街市的物品珍奇,由街市陈列的许多珍奇的物品会联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与此同时,作者把“天河”想象得不甚宽广,不再是牛郎、织女爱情生活的障碍,而是美好生活的点缀,把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想象为朝夕相处,把他们的生活的悲剧结局想象为自由、幸福的喜剧。文章运用了联想、想象和衬托的手法,用天空的繁华、美丽,天上人的幸福生活来反衬人间的黑暗、腐朽,表现人民对幸福生活和光明未来的追求向往,作者构思精巧,想象奇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让学生在赏析中理解想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通过阅读时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达到陶治性情、明白道理的目的,使学生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有所收益,在愉快中自受其益。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唐玄宗想试一试李泌的才能,让张悦与之下棋。张悦以“棋”为题作诗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两诗的结构虽相似,但就其立意来说,李诗远远地超过了张诗。因为张诗仅仅是以“棋”咏“棋”,李诗则通过咏“棋”联想到为人处事,还道出了做人的准则。适时启发学生在写事物时,挖掘其深层含义,创造新的意境。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想象
《西游记》是作者吴承恩依据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想象出来的。他在书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这四个人物形象,设置出惊险、怪异的“八十一难”。
《神笔马良》一文的作者就大胆地想象出马良替穷人画画,感动了神仙的故事。马良得到了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谋幸福,并惩罚了贪官。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要敢于想象,用我们用手中的笔去畅想未来,去描绘灿烂的明天。
四、让学生写作中正确的运用想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也曾说:“故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再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用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观察生活,大胆想象。想象不是胡乱编造,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2.明确中心,合理想象。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写想象作文,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要有所节制,要有一定的中心,人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不能胡思乱想,应该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展开,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我们把未来社会写得多么奇妙,都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一种理想,表达某种强烈的愿望。
3.想象的内容要具体。想象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切忌说空话。你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要把你头脑中勾画的那个新事物具体地描绘出来;你想象未来你在做什么,就要具体描写你的言行。想象作文中有自己对未来的幻想,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也应该在描写未来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严格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