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不是软弱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容是对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
  当然,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大事讲原则,小事講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
  处处宽容别人,绝不是软弱,绝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
  宽容,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真正的宽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只有学会扬长避短,才能不因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
其他文献
电影《苏菲的选择》是三十几年前的老片子,我后知后觉,最近才看。总怀疑自己有“选择综合征”,拿来一堆片子,挑半天也决定不了看哪个。但只要电视台播放的,哪怕名字并不吸引人,我也会安然接受,从头看到尾。  片中苏菲的扮演者是著名影星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时还很年轻,漂亮是没得说。苏菲是个波兰女子,二战后来到美国,跟犹太科学家内森同居。内森是个怪人,平时热情似火,魅力四射,跟苏菲爱得死去活来。可常常
期刊
很喜欢一句话: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精彩。  前段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赵美萍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是一部讲述作者挑战苦难人生的励志佳作,全书没有一句废话。赵美萍家境贫寒,自幼丧父,历尽无数磨难。但无论生活给予她怎样的考验,我始终觉得她是个心里有光的人,相信雨过天晴、苦尽甘来。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赵美萍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发表过的文章,去应聘《知音》杂志的编辑。考官说:“来
期刊
過去,政出多门,让干部做工作左右为难,也让群众利益受到损害。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对现有部门进行优化整合,有利于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效能不高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避免继续出现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现象。  这正是:  各吹各号乱糟糟,  左右为难听谁好?  基层治理盼高效,  步调一致方正道。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
期刊
有一种作家或诗人,并没有彰显的声名,他们通常被人遗忘,只在文学史的某一页上,有他一个寂寞的名字。因为他不是特别重要的作家,但却别具特色,就像僻地的山阴背后孤独生长的一株野海棠,偶一品尝,就有独异的味道,使你不能忘怀。  譬如柯尔卓夫。  这是多么陌生的名字,即便我对苏俄文学有巨量的阅读,居然也从未与他相遇,他隐藏得很深,对我不存期待。  近来,现实之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成为导向,便让我对人民
期刊
看人不惯,是格局太小,境界太低。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
期刊
“水至清则无鱼”,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表述,与之对应的是“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明察秋毫,就没有朋友。  国人自古崇尚“中庸”之道,若以是观之,“水至清则无鱼”似乎有些道理,但以现实的视角来衡量,却未必经得起推敲。  笔者在甬南邹家河畔住了十余年,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庄稼成片,蛙声齐鸣的田园风光,河边常见钓鱼者。后来随着城市扩张,这里
期刊
谁都知道吸毒不好,甚至包括吸毒者本人,他也知道不好,只是难改。怎么就那么难改呢?据说有一个很理智的人不信这個邪,他决心吸毒,然后猛然改正,给吸毒者做个示范。结果,据说这个人吸了之后,也没能改过来。人就可以这样没出息。  吸毒者之所以难改,其实不怪他,怪人本身有此劣根。这个劣根不只表现在吸毒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何为毒?对自己身心不好的东西即是毒。何为滋养?对自己身心好的东西即是滋养。人都喜欢好东
期刊
近年来,全国有大量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被叫停,群众拍手称快。好几年过去了,这些工程如今怎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形象工程只是“一停了之”,后续处置不力,造成资源持续闲置浪费,资金坏账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益积累,对社会和群众利益产生“二次伤害”。(新华网2017年12月28日)  近年来,仅全国公开报道的被叫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达数百个,这本已令人触目惊心和遗憾,但更让人遗憾的是,
期刊
随着“百家讲坛”“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陆续播出,国学热了,一大波国学培训机构顺势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送孩子到国学班增长知识。然而,国学热了,国学培训市场也乱了。连日来记者走訪发现,许多国学班培训变了味,问题层出。(2017年12月22日《工人日报》)  国学培训不只是学习知识,还可以感受传统、提高修养。尤其是,一些国学班通过视频和情景演练等方式教授孩子简单的诗歌和古句,让国学和礼仪渗透始终,使
期刊
几天前,一位在某县挂职的朋友谈起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说某天晚上8点多来了一个电话,通知在第二天12点之前,摸清全县某某行业的生产情况。但即使牺牲睡觉时间,通宵达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任务。上级指令就在那,第二天非交差不可。怎么办?可想而知。其实,这样形式主义的检查在基层并不罕见,比如有媒体报道,某地扶贫搞“填表工程”,一年迎检5回,每回花销20万元;一个乡迎接检查光打印材料就花了10多万……正如朋友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