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泪”意象浅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宋词中,存在着大量“泪”意象。这些意象,均饱含悲喜之情,总体上以悲愁居多,或为愁别之泪,为怀人之泪,或为英雄之泪。这些不同的“泪”,丰富了词作的情感,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宋词;“泪”意象;分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所谓意象,是指蕴含着主体思想情志和情绪的审美物象,主要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特别是诗词之类高度凝练和富含情感的文学作品之中。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的“泪”意象,为我们呈现了不同形态的艺术之“泪”。
  一、“泪”意象概说
  人之流泪,或为生理刺激反应,或为情绪难控所致。前者无 “情”之所附,故无可论之必要。后者则含人间世态,难以尽言。生泪之情,或悲或喜,文学作品用“泪”,悲喜之情立显,作品中的悲喜氛围立生。读者阅读作品时,见“泪”字而生联想,牵动情绪神经而生共鸣,最终能从作品中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故对于饱含情感的文学作品而言,一“泪”足显悲喜,能使作品以小见大地实现审美效应。
  二、宋词“泪”意象类别
  (一)愁别之泪
  周邦彦的《蝶恋花》:“忽被惊风吹别泪,只应天也知人意。”辛弃疾的《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泪眼送君倾似雨。不折垂杨,只倩愁随去。”王庭珪的《感皇恩》:“醉中暂听,离歌几许。听不能终泪如雨。无情江水,断送扁舟何处。”友之离去,情之难舍,不禁泪目,更兼身世漂泊之叹,令人唏嘘。
  无名氏的《驻马听》:“行行愁独语。想媚容、今宵怨郎不住。来为相思苦。又空将愁去。人生无定据。叹后会、不知何处。愁万缕。仗东风、和泪吹与。”蔡伸的《菩萨蛮》:“别泪洒东风。前欢如梦中。”秦观的《满庭芳》:“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分别以一个“泪”字,尽显男儿拳拳之情。
  晁端礼的《一落索》:“不言不语只偎人,满眼里、汪汪地。”赵长卿的《雨中花慢》:“帕子分香,罗巾拭泪,别来时、未觅 凄惶。”黄机的《鹊桥仙》:“重来言语是相宽,怎得似、而今且住。阳关声断,同心未绾,簌簌泪珠无数。”姚宽的《生查子·情景》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又《千秋岁》:“一句临岐语。忍泪奴听取。身可舍,情难负。”离绪满注,满含女人似水柔情的依依之绪。
  离别总与“愁”相关,友别也好,情别也好,总是山长水阔、匆匆难留,甚是不舍,满怀愁绪。正如赵长卿的《卜算子·夏日送吴主簿》:“执手送行人,水满荷花浦。旧恨新愁不忍论,泪压潇潇雨。”满天萧萧细雨,洒不尽别离双方心头愁。就算豪放的苏东坡,也是“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二)怀人之泪
  宋词中有大量表达相思之情的作品,正如宴殊所言,“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春恨》)。情之所系,心之所思,味之所苦,故张籍直言“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忆远曲》)。正因相思之情如此,故擅长情感的宋词中有不少表达相思怀人之泪的作品。
  欧阳修的《渔家傲》:“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晏几道的《蝶恋花》:“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黄庭坚的《鹊桥仙·席上赋七夕》:“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陈三聘的《鹊桥仙·七夕》:“夜深风露洒然秋,又莫是、轻分泪雨。”朱淑真的《鹊桥仙·七夕》:“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杨无咎的《玉抱肚》:“这眉头、强展依前锁。这泪珠、强抆依前堕。”男女情深,却不在一处,更兼时代所限,音书难通,只有相思苦楚无数。离别之后的孤单寂寞之苦,痴情绵绵之痛,欲见而不得见之怨,点点滴滴情绪,尽含词中“泪”字。
  (三)英雄之泪
  泪不尽与柔情相关,也和刚性相联。一个“泪”字,可显柔情万千,也可彰壮美激昂,慷慨雄伟。故宋词中有柔情之泪,也不乏阳刚之英雄泪。
  英雄皆求达志,而现实难免让其失志,故有失志之英雄泪:
  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苏轼的《满江 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刘褒的《水调歌头·中秋》:“一写谪仙怨,双泪滿君颐。”辛弃疾的《满庭芳》:“只今江海上,钧天梦觉,清泪如丝。算除非,痛把酒疗花治。”赵善括的《鹊桥仙》:“东风唤我,西园闲坐,大醉高歌竟日。行藏独倚画栏干,便忘了、征衫泪湿。”
  英雄皆以国家社会为己任,遂有忧国之泪:
  陈人杰的《沁园春》:“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朱敦儒的《相见欢》:“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柴望的《念奴娇·山河》:“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汪元量的《玉楼春·度宗愍忌长春宫斋醮》:“小儒百拜酹霞觞,寡妇孤儿流血泪。”
  忧国至极,乃有悲愤之泪:
  国学生的《沁园春·挽徐元杰》:“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张孝祥的《六州歌头》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陈德武的《水龙吟·西湖怀古》“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英雄不惟己,关注民生,常怀忧民之心,故每见民受苦,心有戚戚焉,于是乎有忧民之泪: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汪元量的《人月圆》:“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汪元量的《忆秦娥》:“雪霏霏。蓟门冷落人行稀。人行稀。秦娥渐老,着破宫衣。 强将纤指按金徽。未成曲调心先悲。心先悲。更无言语,玉箸双垂。”罗志仁的《虞美人·净慈尼》:“往事多恩怨。霓裳和泪换袈裟。”刘氏的《沁园春》:“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系列词作,皆因痛民生之苦而以“泪”显情。
  综上,宋词中,存在着大量“泪”意象。这些意象,均饱含悲喜之情,总体上以悲愁居多,或为愁别之泪,为怀人之泪,或为英雄之泪。这些不同的“泪”,丰富了词作的情感,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弗雷德里科·瓦兰达斯脱掉西装,穿上不太合身的防护服,离开会议室,前往里斯本军事医院的急诊室。他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走上前线的医生,要照顾发烧、咳嗽的病人。在那些病人当中,经常有人好奇地打听他的身份。瓦兰达斯说:“他们盯着我的眼睛说:‘嘿,你不是葡萄牙体育的主席吗?能不能和我拍张照?’”  瓦兰达斯确实是葡萄牙体育足球俱乐部的主席,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十几年前,他曾经是一位预备役军医。前不久,瓦兰达斯在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理论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厘清教材选文的类型,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对于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王荣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理论进行探讨,从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这四种选文类型入手,突出强调不同类型选文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这四种类型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
【摘要】小说阅读的教学侧重于三要素的解读,而人物形象的赏析是重中之重。有时,作者为了表现主角的形象,会用许多配角来烘托,有时候还会用一些“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从而来表现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本文采用以“旁观者”的角度切入来探寻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小说阅读教学;旁观者;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探索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实践以旁观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江苏 无锡 214426)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利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利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技巧,使原本單一的阅读经历演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悦读”过程。本文就将从如何把阅读变“悦读”的方法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过程;“悦”读方法;示范
【摘要】伴随高中教学理论的日益发展,高中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要性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语文新课标提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理念,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情境导学模式、训练迁移模式以及指导学法模式,为高中语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供教学思路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的教
【摘要】新课改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在理念、内容、形式和过程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会皱眉,感觉难以下笔,无话可说。对此,本文简要剖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  (一
【摘要】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是思维运行下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高中衔接阶段的预科教育中就要重视对高考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高考语文特点等进行解读和指导,让学生知道高中阶段如何学语文,如何自主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纲,我们的课堂教学则是线,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是对教师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改革,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教师从“施教者”和“执行者”变成了“研究者”和“开发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能力重新完善和构建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课程资源优势,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能够洞察、识
【摘要】在职教改革的大环境下,中职语文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如何重新给语文教学定位,如何解决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生从生活尤其是专业实践中学会写作,并爱上语文课,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亟需回答的课题。本文从 “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出发,以“生活化写作”实践教学为例,从“大语文”的视野聚焦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以期引起大家的关切,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愈发引人瞩目,因为它关乎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非教学性备课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本文试从二者的内涵、特点出发,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梳理。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非教学性备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