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课标,研究新高考,提高地理教学和备考质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甘肃省全面实施新课改三年后,我们即将迎来第一届新高考。如何把握新课标,提高地理备考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从事新课标的教学已有三年时间,对于新课标、新教材都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新课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与高考要求并不矛盾。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地理教学和备考质量
  通过分析已进入新课改高考的省份的试卷,如山东卷、海南卷、宁夏卷等,找出规律,总结方法,我们的新高考复习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一、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二、重视教学模式的创设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运用试验和演示
  通过演示一些小实验,来创设一个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例如讲到海陆热力差异知识时,可以在夏日的中午准备一盆水和一盆土,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想象
  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大家都很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来进行分析。“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为什么呈灰白色,日出日落时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些都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造成的。
  三、新课程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1、重视信息的提取和图表的训练。
  我们常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
  1.1、课堂上重视重要图表的解读与分析
  如:我在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我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这三层的特点。首先我给出了大气层中各层的主要成分,然后要他们分析各成分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成分的大部分,主要成分有氮、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及尘埃等固体杂质,平流层主要成分是臭氧,高层大气有氧原子。然后根据各成分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變,平流层天气晴朗适宜飞行
  1.2、培养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
  如: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等我都要求学生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
  2、夯实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高考考点过关,要将知识体系网络化、综合化,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要能用地理术语规范的表述出来。我认为以下方法行之有效:通过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复习回顾重填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提问题,但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去讨论、争论。
  3、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机农业,北极科考,全球变暖导致南极企鹅的北迁,生物乙醇燃料项目与粮食安全问题,光化学烟雾,青藏铁路,酸雨、赤潮、水污染等。试题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要求考生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多角度全方位思考。
  4、加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新考纲注重实践性,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研究高考真题,把握应试技巧。
  通过听专家讲座和参与高考试卷的抽样分析工作,对历年高考阅卷进行分析,我发现地理学科考生的失分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六种:
  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不能从宏观角度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
  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③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不能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
  ④缺乏方法,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或不会知识迁移;
  ⑤识图、读图、析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
  ⑥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词不达意,表述不清。
  我觉得以上情况的发生除与平时学习不牢靠外,更多的原因是缺乏针对性的能力训练。为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就应重视能力训练,把“突出培养学习能力、使地理基础知识系统化、要点化、规律化”当成高中地理教学的主旋律。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高考将会愈加成熟,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对我们高三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我相信:坚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备考,及时反思、与时俱进,是切实推行新课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2]肖若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3]付颖.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
  [4]李鑫高.中学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5]李爱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
其他文献
吉林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雾凇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了更好的推动吉林雾凇冰雪旅游发展,文中,对吉林雾凇冰雪旅游状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
教学大计,教师为本。双语教师作为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和双语教学任务最重要的完成者,其质量将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达成起到关键性的影响。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刚处于起步阶段,相
【摘要】张爱玲是文坛的一个奇迹,而她的《金锁记》更是文坛的一朵奇葩,无数的学者专家在对这部作品进行鉴赏和研究的同时,也是毫不吝惜口中的啧啧赞语。今天,我重新翻出这部作品,只是试图对曹七巧性格的演变进行一次完全自我的解读,里面难免掺杂大量主观臆断的成分,有时候甚至陷入了绝对和极端——就权当它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和探索吧。  【关键词】人性本善蜕变恋子情结  张爱玲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划破了上
【摘要】多媒体的应用展示了多元化的地理信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了解,实现了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可以极大限度的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强调多媒体教学必然使得教学主体与多媒体的关系不清楚,乃至产生电子雾污染等负面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信息创设情景教学效果  当人类社会步入宇宙时代的时候,多媒体
【摘要】历史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化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需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反思,总结出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四个教学环节中贯彻实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促使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争先恐后的涌入城市。当工作和生活得到相对稳定之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子女接入城市一同生活,从而使城市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