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运会的遗产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wblj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每一次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都有一个主题鲜明的思想内涵,同时围绕着这个主题,会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赛事期间直至赛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或对体育运动本身的发展,或对举办地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促进意义。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奥运会了,从现代奥运会史上有着分水岭性质的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其商业模式为后人留下的奥运经济遗产可谓开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接踵而来的88年汉城奥运会又因和平话题而使奥运思想达到一个崭新高度。最近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无以伦比的08年北京奥运,更是以其弘扬奥林匹克教育思想,让世人至今享用着其具有丰富内涵的奥运遗产。
  即便是其它层面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从此也摆脱了为赛而赛的单调思想,在为其注入鲜明主题内涵的基础上,赛后依然发挥着其丰厚遗产的价值。一届比一届有影响的全运会、城运会乃至农运会,即便是我们的中学生运动会,也有着自身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鲜明主题,其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它的大哥哥大运会,尤其是其每一届为我们的孩子们、家长们,特别是我们的学校体育事业长足发展,而留下的那一笔笔中运遗产。
  记得上一届的长沙中运会,正是围绕着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之势,那一届的吉祥物“阳阳”以其可爱的阳光形象,身体力行地奔跑在各个赛场,似乎在号召着广大青少年学生投身到阳光下、运动中来,令人印象深刻。而那一届中运会之后,人们似乎已大多记不起当年的金牌获得者、纪录创造者云云,而至今津津乐道却是“阳阳”呼唤的身姿,期盼的目光。如果说上届长沙中运会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在哪里?我想最大莫过于唤起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刚刚,又一届成功的中运会在包头拉下了帷幕。虽然开幕式上精彩绝伦的晚会记忆深刻,赛场上选手们奉献的精彩时刻令人欢呼雀跃,赛会组织的高水平引来多方称赞,包括科学报告大会在内的丰富赛事活动印象深刻。但是这届中运会上令各方关注的一个主题:体教结合,并围绕之思辩,展开之讨论,放眼之未来,至今绕梁不绝于耳。
  “体教结合”原本不是新东西,追本溯源应该伴随着学校教育和近现代体育运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着。就近而言,其实自我国建国之初发展体育运动以来就已出现,而且随着我们体育体制的不断变化发展也呈现着多样的形式。无论当初寄身于学院系统的竞技体育,还是逐步形成的学校-专业队-国家队三级发展模式,包括今天重拾的体教话题,其实探讨的并不是孰重孰轻、何为优先的问题,更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般体教之争的现象,它强调的一定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进而术业专攻的思想内涵。
  不敢说这一定是主办方精心策划的安排,也不敢说这一定是本届中运会的主题内涵,但我想,更是希望,本届中运会有关“体教结合”的话题,以及围绕它展开的大讨论,一定将是本届中运会重要文化遗产,为我们的学校体育事业,以及我国的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而发挥出长久持续的价值。
其他文献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会已经是第四届了,从第一届的广东肇庆到今天的浙江宁波,每一次都可谓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但从这次的宁波观摩活动来看,许多参会的老师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无论从观摩的形式还是课上展示的内容来看,大家众口不一,反馈强烈。  思绪回到一个月前的英国考察之行,也曾有着这样一场学校体育观摩课。那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著名高校雷丁大学体育学院,先是由该校体育部主任Jony教授对英国学校体
一波又一波的冷空气,比以往更长的春寒料峭,但,春天依然没有被挡住,好像又是一夜之间来临了。北京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晚,尤其是在东邻天灾人祸的波及中,远在中东北非的时
子曾经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被我们后人经常引用,而且适用的范围和时机越来越广、越来越频繁。比如,磨刀不误砍柴工了,事半功倍了等等,都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引申
“课改万里行”调研活动回到北京,可谓收官之笔。而首都北京的体育课改给我们展现出的确实很有些不同凡响之处。无论始于2001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工作,还是2007年以来的高中阶
自去年在古城西安召开的第三次阳光体育推进会之后,以推进会的形式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但并不意味着阳光体育运动告一段落,而是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
站在2011年头,豪情满怀。豪情在于它是近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年头:“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之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之年,政府提出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如果再从历史的角度展望这一年,更是了得!近代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如此,这样的新年伊始,让我们对2011充满着期待和希望。  期待固然值得期待,希望自然永远都在。但从历
上海是一座很独特的城市,说它独特,主要在于这座城市之于中国,远不能作为代表和具有象征意义,但却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进程中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桥头堡。这一点,无论是让列强用鸦片打开的门户广州,还是同样具有百年中国缩影的香港,甚至八国联军入侵的终极目标地北京也是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纪中心,似乎都比不了上海在西方人眼里的近现代中国地位。换句话说,在近现代的中国,对外,上海某种意义代表着中国;对内,上海又在某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似乎一直在艰难中摸索着前进。这里面当然有着与西方社会已经提前走过几百年工业化历程的差距在内,造成的起跑线上的落后因素;固然也有着我们在建国以后走了许多弯路等原因,导致我们现在奋起直追会有一些代价需要付出。但这一切都不是我们在追赶世界的步伐里,在现代化进程中,可以用一些沉重的加价作为筹码的理由和借口。  我国的学校体育进程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已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
近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发布了,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明确摆在了公众面前,尤其是纲要提出了十年后中国教育将要达到的目标,展示了十年后中国教育发展的状况等等,足以让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教育的有识之士为之期待。  让我们高兴的并不仅在于征求意见稿直言中国教育当前存在的几大问题,诸如素质教育推进困
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之一,培训活动在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中呈现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趋势。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培训也越来越多,无论国家级层面的培训,还是地方一级的培训;当然还包括面向某一群体比如骨干教师培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甚至还有针对性比较强的新课标培训、具体运动项目培训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培训项目不可谓不多,国家和地方投入也不可谓不小。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