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运用展开讨论,提出了几条卓有成效的应用路径,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化学 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9-01
  1.探究式教学与高中化学实验课
  1.1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在学生学习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的教学路径。探究式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式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强调,对于学生本身潜力的挖掘,强调对学生进行应有的启发和教育,让学生自动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2高中化学实验课
  高中实验课是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的高考来看,高考化学对于学生化学基础能力的考查中,针对实验的考查依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这就意味着,当前的高中生需要非常重视实验课,作为高中老师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在这个过程当中,高中化学老师必须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高中实验相关方法,并且能够指导学生在考试当中灵活的应用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正式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当中的几个应用途径
  2.1设置情境
  上面提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点和核心是启发和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学习。但是应该注意到,化学实验教学本身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由于化学实验本身实际操作性强,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单纯的理论教学课堂上学习和接受高中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会显得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本身的思维就会趋向于僵化,并不乐于去思考有关课程方面的其他问题,也不会自己主动设定情境,去理解和消化课堂上高中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针对此种现实情况,高中化学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设定情境,帮助学生增强代入感,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这一部分的教学的时候,化学老师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化学仪器的的形状、功能和特性。这种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具有新鲜感,更加集中注意力的去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证明,9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2.2巧设问题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是围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来展开的。而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不会自动自觉的产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具体而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经常提问题,通过涉及问题的情境和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高中实验相关理论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进行《加热、蒸发、蒸馏、结晶》这部分化学实验内容讲授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问题来考查学生对于这一事态的掌握情况,这种交流互动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主动思考问题。针对这一目标,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以产生结晶为目标,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与考纲规定的化学实验的相关问题。
  在问题设置方面,高中化学老师应该重视控制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趣味性,二是设置问题的贴近性。事实上 ,高中实验的教学更加倾向于既有知识的传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接受高中实验相关知识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于学生对于相关实验在实践中相关应用的不理解,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重视问题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老师进行探究式的教学。
  2.3组织探究
  分析高中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和特征可以得知,由于当前高中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绝大多数高中生在接受讯息的时候,更偏向于以集体为单位接收,并且在对信息的反馈上,也会呈现出从众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对高中学生的教学,应该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考量和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克服紧张感,用更加放松的心态和状态,去理解和接受高中化学实验课的训练。
  例如:在进行《三种干燥仪器》相关内容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集体完成一个固体制剂干燥的实际操作实验,具体可以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实验。同时规定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
  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式的探究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就是课堂资源的平均分配,一定要在分组和进行分组讨论任务布置的时候,向学生明确规定,回答问题的周期,明确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代表小组进行相关问题讨论结果的汇报,防止某些成绩不好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失去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防止因为这些表达机会的缺失,让学生从思想深处产生倦怠和懒惰的倾向;其次要注意布置问题的可讨论性,由于很多化学实验的知识是客观的,是不具备可讨论的空间的,所以,高中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实验中应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实际情境的因素的考量,让学生讨论的对象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
  3.结语
  综上可以得知,高中化学实验课当中,化学老师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成绩的最终目标。探究式教学的引入,可以增强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探究式教学方法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4(5):78-79.
  [2]蒋仲秋.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化学(高中版),2011(5):7-9.
  [3]谭泉.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化学(高中版),2014(1):35-3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也要跟上微课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微课概念及特点,分析《计算机公共基础》微课程理念的必要性,将微课设计理念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计算机公共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7-01 
【摘要】学习评价因为其具有引导和教育的功能,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变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目前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核心话题。随着新课程的深化,积极引入学习评价已经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灵活的运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进行评价,则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数学学习评价中的一些具体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希望能对数学教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的一种微型教学。本文对微课融入职校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进而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 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8-02  微课(Micro 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1-01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乡村小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摘要】数学课堂中通过问题启发并诱导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向多元化模式发展。问题本身就蕴涵着科学的教育思想,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怎样通过问题诱导来使数学课堂多元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 教学 诱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1-02  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实践也证明,问
【摘要】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课程,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思维分析能力。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中“画图策略”的应用现状、原因以及作用对其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运用 画图策略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2-02  一、小学数学中画图策略的作用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高中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有较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课程是职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高中 计算机专业课程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关键词】投石问路 推波助澜 水到渠成 精彩纷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
【摘要】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数学书中的许多知识便来源于生活经验,同时,学习数学的目的便是将之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广为人知。将生活知识融入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容易地吸纳课本内容,以数学的目光体验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7-02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长久问题,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这一问题仍然是一线教师在现在以至于将来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究其原因,每位教师在他的教学经历中要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就学生而言,他们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