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干预和系统管理对早产儿脑瘫早期诊断和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和系统管理对早产儿脑瘫早期诊断和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早产儿60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管理方式,研究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与系统管理,对比出生后体重、相关情况。 结果 出生后0天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差异,P>0.05,研究组7天平均摄奶量、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高于对照组,出生后7天、出生后14天、出生后21天研究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于早产儿脑瘫可采取早期综合干预和系统管理,有利于早期发现早产儿脑瘫,并改善其发育情况,促进机体各项情况更好的生长,值得应用。
  关键词:早期综合干预;系统管理;早产儿;脑瘫;诊断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86-02
  脑性瘫痪(CP)主要是由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某些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最终导致的综合症状[1]。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症状一般在幼儿时期出现,并伴随一定的智力障碍,且生长发育迟缓,性格与语言行为异常。大部分症状均在2岁前出现,也是使得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治疗技术已经出现较大的突破,但临床误诊与漏诊的情况仍较为严重[2]。早期诊断与治疗也成为改善患儿症状的关键原因,本文通过将早期综合干预与系统管理纳入其中,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60例脑瘫早产儿,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均30例。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儿均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②胎龄<37周;③家属均知晓本文研究项目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畸形;②先天性宫内感染。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胎龄范围在193-244天,平均胎龄为(214.33±14.21)天。研究组:女16例,男14例,胎龄范围在191-245天,平均胎龄为(214.42±14.23)天。两组患儿基线资料之间,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组间可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管理方式,对患儿进行简单的运动恢复,促进肢体自行运动,向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确保良好的住院环境,定期進行体征检测。
  研究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与系统管理:1.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体格、神经发育检查,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评估,由康复师、治疗师及护士组成干预小组,采纳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讨论。2.神经干预:利用关键点控制异常姿势反射与肌张力,促进并引出正常肌张力与平衡反射,每周进行5次,每次进行40min。3.家庭:每周需要进行家长指导,使得家长能够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并采取正常的日常生活姿势,使得出院后也能进行强化训练与日常生活应用。4.脑电循环治疗:由于脑瘫患儿颅内血流动力学存在低速低灌流的情况,也是大脑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可进行脑电循环治疗仪,将电极贴服在双侧乳突上,刺激强度为45-90mA,频率设置为136-198Hz,需要及时进行病情进行调整,其中治疗1疗程为10次,每个月治疗2疗程。
  随访管理:在出院后,每个月随访1次,随访项目包括:患儿的体格发育、适应能力、社会行为、精细动作。而出院后的康复,需要包括每2天训练一次,进行简单的抚摸、按摩、理疗等措施,治疗7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需要20天作为空窗期,再次进行治疗。
  家庭教育:对患儿家长需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了解家长对脑瘫疾病的认识与态度。大部分患儿缺乏良好的信心,甚至愿意放弃治疗,此时需要进行良好的认识干预,改变家长的思维行为能力,积极消除不良情绪,采取短暂的心理治疗;并放松身心,增加心理适应能力,改善焦虑程度。并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宣传工作,了解疾病的病因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早产儿平均摄奶量、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4]
  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平均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其中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进行表达,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达,P<0.05表示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相关情况
  研究组7天平均摄奶量、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出生时与随访期间两组早产儿生长情况
  出生后0天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差异,P>0.05,出生后7天、出生后14天、出生后21天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目前围产医学与新生儿重症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与高危儿的抢救成功率正在不断提高,但脑瘫患儿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而脑瘫患儿需要进行良好的定期随访、观察,及时观察期治疗情况,也脑瘫患儿治疗的关键。对于脑瘫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使大部分患儿症状明显出现改善,达到正常发育水平[5]
  脑瘫患儿需要在早期进行干预,本文通过将早期综合干预与系统纳入其中,结果显示:出生后0天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差异,P>0.05,研究组7天平均摄奶量、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高于对照组,出生后7天、出生后14天、出生后21天研究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于幼儿时期属于中枢神经发育较快且可塑性较强的时间,在此期间进行良好的干预刺激,能够使得脑功能出现良好的代偿,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良好的刺激对脑部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出现神经发育较差的情况下,需要早起进行康复训练,实施良好的功能训练,防止关节出现萎缩,改善肌肉功能,纠正异常资料,实施主动或被动的训練,继发大脑运动功能,建立良好的运动反射,激发大脑功能。本文结果中早产儿出现后及时进行随访管理,能够及时改善脑损伤,早期的随访能够更好的进行检测与干预。重视家长的干预培训,指导家长能够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提高家长认知程度,确保高度配合,使得患儿智力与运动发育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早产儿脑瘫患儿可采取早期综合干预与系统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智力与运动的发育,并提高相关体格的生长,改善脑瘫患儿后期生活,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桂平,林坚,庞伟茂等.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148-151.
  [2]额尔敦高娃,韩小梅,王娜等.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作用及对早产儿智力、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5):728-731.
  [3]黄艳芳,何东梅.多元化护理干预在提高脑瘫高危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5):156-157.
  [4]谢雪玲,王薇.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脑瘫高危儿50例及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24):96-98.
  [5]蒋英,胡贵珍,申洁琼等.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运用蕾波训练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3):29-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68例脑瘫患儿,联系患儿入院编号情况分组,分为甲组入院编号单数、34例,乙组入院编号双数、34例。甲组实行综合康复训练,乙组实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甲组乙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甲组、乙组MA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抗生素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采用均等单盲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为治疗性用药,仅在患者术后持续治疗3~5天;而观察组为预防性用药,在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腦白质疏松症(LA)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探讨LA的形成机制及对卒中的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时段行头颅MRI检查的住院患者17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LA 组和LA 组,LA组根据Fazekas分级标准,分LA 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将高血压LA患者与可能为脑淀粉样血管病LA患者影像学图像对比分析;LA组与非LA组间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检对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疾病病因和发病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12本院接收的全血细胞减少共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年龄进行分组,通过骨髓穿刺以及活检取材,观察各组发病情况差异。结果 引发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中,青壮年组造血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占前3位,老年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及巨幼细胞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且出现子宫瘢痕部妊娠的23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13例患者使用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其余10例使用保守治疗方法,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使用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成功率(100%),血β-HCG值(27.84±2.31)U/L,出血量(251.39
期刊
摘要: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常用药物,为防止人体形成过敏现象与感染等问题。但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存在耐药性以及用药不科学等问题,使用药物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导致应用过程中诱发其他危险因素。对此,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使用抗菌药物,保障用药安全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现对药物的抗菌作用做以下阐述。  关键词:分析;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
期刊
新冠状病毒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因此,如何控制病情、预防大面积扩散、避免医院感染及有效治疗是临床医学重点探究的问题。对于该疾病,医院基于新冠状病毒流行学特征,及时制定了针对性控制感染措施,并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97-02  一、新冠病毒的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
期刊
摘要:在临床工作当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开始,就一直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近些年,临床医疗技术日趋完善,对待患者的思想理念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注重患者作为“人”的本质存在,关注他们的人格尊严、生活质量甚至是临终辞世等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如今所倡导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就癌症患者来说,其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论是疾病本身还是
期刊
摘要:唇腭裂作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类先天性发育畸形,其发病率高,对患儿面部美观、进食及语音功能产生巨大影响。目前认为术前矫治技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儿鼻唇部畸形的程度,降低手术难度,但是部分学者认为术前矫治的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存在制作复杂,佩戴时间过长的问题,因此针对是否有必要增加术前矫治这一过程,而产生了争议。  关键词:术前矫治技术;唇腭裂;术前正畸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NICU新生儿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与疗效。 方法:试验纳入本院NICU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VAP(呼吸机相关性感染)、死亡率。 结果: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VAP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的差异存有统计学显著性,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