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及方法探讨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临床工作当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开始,就一直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近些年,临床医疗技术日趋完善,对待患者的思想理念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注重患者作为“人”的本质存在,关注他们的人格尊严、生活质量甚至是临终辞世等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如今所倡导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就癌症患者来说,其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论是疾病本身还是放疗过程,都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巨大的身心痛苦,甚至可能令其在精神上出现崩溃,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便更需要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分析了对癌症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然后主要就癌症放疗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癌症;放疗;人性化护理;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98-02
  在如今的癌症放疗中,我们应当将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作为一个关键课题,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要客观认识到对癌症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切实保障患者病情治疗的基础上,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确保他们作为人的地位、权利和价值。
  一、对癌症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
  癌癥,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恶性疾病,对人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进入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但是由于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生产职业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了医学、社会以及家庭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与存活希望,如放化疗便可以较为有效的遏制、杀死癌细胞,延长患者寿命,甚至是完全治愈也有可能。不过在放化疗过程当中,患者却会经受病情本身以及治疗方式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这种痛苦既涉及身体,也涉及心理,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1]。就放疗来说,它属于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癌症肿瘤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技术完善,放疗的准确性、有效性都越来越高,可以广泛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神经系统肿瘤、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骨恶性肿瘤、淋巴类肿瘤的治疗,但是其可能对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依然无法完全避免。如放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照射部位局部皮肤损伤、破溃感染,还可能引起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脑炎、放射性肠炎,造成白细胞下降、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等骨髓抑制反应,总之整个过程患者的身心痛苦是非常巨大的,会丧失患者人格尊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我们不忍见到的。
  而所谓的人性化护理,即以患者作为“人”而存在为基础,不仅关注患者病情治疗的实施,更加关注患者在病情治疗过程当中的人格尊严、生活质量甚至是临终辞世等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让患者在治疗中,活得同样有尊严、同样有质量,这样才真正符合护理专业的人道主义职业道德精神。因此,对于癌症放疗患者,我们必须要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2]
  二、癌症放疗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
  在癌症放疗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中,我们首先同样需要对其做好各项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以严格的规范,保证放疗及其他相关治疗的正确、安全实施,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各项医嘱,保证医嘱能够全面的落实到位,因为这始终是患者病情治疗的关键[3]。在此基础上,我们则需要进一步从生活、疼痛、心理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对患者做好其他的人性化护理工作。
  (一)生活护理
  癌症患者由于病情和放疗的影响,在生活上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改变,例如从前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会被完全的打乱,生活质量自然便会因此极大的降低,而且很多患者会因此完全失去自主生活的动力,在生活中随时都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表现,对个人形象也是不管不顾,从人性化护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要对这样的情况做出改变。首先是应当为患者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垃圾、医疗垃圾要定时清扫,所有的物品摆放要整洁、有序,地面物品注意不能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用装饰画等物品点缀病房,消除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陌生感,营造一种家庭的生活氛围,门窗注意消音,不要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对患者的个人形象予以指导,勤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个人生活中的事务都尽量自己做,尽量拿出自己最好的精神和形象外貌。在饮食上,排除所有禁食的食物后,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
  (二)疼痛护理
  在癌症放疗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中,疼痛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患者都因为病情和治疗带来的疼痛,而变得身心不堪,意志崩溃,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力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实践中,作为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基本原理和麻醉止痛的理论知识,掌握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第一是要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第二是要按时给药,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一种止痛药必须先经观察能够控制患者疼痛再给予,下一剂量的给予应在前一剂量药效完全消失之前,这样才能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第三是要口服用药,是最方便的给药途径,在患者不能口服时,可选择直肠或透皮给药途径,或进一步考虑静脉、肌内、皮下注射、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镇痛或患者自控疼痛(PCA)等途径;第四是要个体化给药,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剂量,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最后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应用止痛药物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既要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又要使药物副作用降到最低[4]。总之,用药应根据病情和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注重效果,改变传统以患者耐受为主,延长给药间隔,减少药量,防止药物成瘾的观念,按时给药,使疼痛在尚未开始或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临床实践证明,只要遵循上述用药原则,90%左右的癌症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当然,除了用药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熟练的应用物理方法和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三)心理护理
  癌症放疗患者在心理上是非常脆弱的,其自然一方面会非常担忧自己的病情,以及病情所可能会给家人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放疗也会加重其身心压力,非常容易将一个人击垮。因此在人性化护理中,我们应当对患者的心理予以特殊的关怀和照料。例如,日常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多表达和宣泄自身的心理情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和评论,表现出对患者的高度尊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表述,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如存在焦虑、担忧、恐惧以及自责等哪些情绪,针对性的予以疏导。重点还要加强对患者的鼓励,肯定他们在治疗过程当中的坚强表现,进一步树立起他们对治疗和今后生活的信心,如此他们便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开展。
  (四)社会支持护理
  所有的癌症患者都会产生一种社会隔离情绪,认为自己与他人不同,容易被他人以异样的眼光对待,这会使他们受到额外的身心创伤。为此,在人性化护理中,我们还应当予以患者社会支持护理,引导患者重新接纳和融入社会。例如,可以组建患者互助群体,让相似疾病、相似治疗方式的患者能够聚在一起,让他们找到一种回归感、归属感,相互沟通、交流治疗与生活中的经验,彼此支持、开导对方,增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同时,要号召患者的家属予以患者更多的陪伴与关爱,不能让患者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以及社会中依然受尊重。
  三、结语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之外,对于放疗但即将进入姑息阶段的患者,我们还需要在人性化护理中,对其做好临终关怀护理。应当启用尊严疗法,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死亡”,尽量消除患者对死亡存在的恐惧心理,使其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迎接最终结局的到来,在死亡面前,在家人及他人面前,保留最后的人格尊严,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与世界告辞。
  参考文献:
  [1]蒋丽萍,刘向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癌症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7):141-144.
  [2]任玉萍.人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3):167-16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究前臂双骨折采取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前臂双骨折患者总计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4%,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计算机表法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所收治84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了A组和B组,各组人数均等、为42例。A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①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高,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病例上述指标相比较存在统
期刊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已出现多例一线医护人员感染,甚至牺牲,习总书记已经做出重要批示,加强医护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科室医务人员极有可能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标本,导致被感染,或者门诊检验窗口也有可能接触无症状的感染者被导致感染,人员职业暴露保护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以检验科为例探讨作何做好疫情期间生物安全防护进行综述,目的让检验科医务人员得到有效的防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68例脑瘫患儿,联系患儿入院编号情况分组,分为甲组入院编号单数、34例,乙组入院编号双数、34例。甲组实行综合康复训练,乙组实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甲组乙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甲组、乙组MA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抗生素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采用均等单盲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为治疗性用药,仅在患者术后持续治疗3~5天;而观察组为预防性用药,在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腦白质疏松症(LA)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探讨LA的形成机制及对卒中的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时段行头颅MRI检查的住院患者17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LA 组和LA 组,LA组根据Fazekas分级标准,分LA 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将高血压LA患者与可能为脑淀粉样血管病LA患者影像学图像对比分析;LA组与非LA组间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检对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疾病病因和发病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12本院接收的全血细胞减少共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年龄进行分组,通过骨髓穿刺以及活检取材,观察各组发病情况差异。结果 引发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中,青壮年组造血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占前3位,老年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及巨幼细胞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且出现子宫瘢痕部妊娠的23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13例患者使用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其余10例使用保守治疗方法,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使用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成功率(100%),血β-HCG值(27.84±2.31)U/L,出血量(251.39
期刊
摘要: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常用药物,为防止人体形成过敏现象与感染等问题。但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存在耐药性以及用药不科学等问题,使用药物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导致应用过程中诱发其他危险因素。对此,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使用抗菌药物,保障用药安全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现对药物的抗菌作用做以下阐述。  关键词:分析;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
期刊
新冠状病毒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因此,如何控制病情、预防大面积扩散、避免医院感染及有效治疗是临床医学重点探究的问题。对于该疾病,医院基于新冠状病毒流行学特征,及时制定了针对性控制感染措施,并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97-02  一、新冠病毒的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