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VS 息姑:老实人也得有脑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睡眠之神”周公曾与周武王合作打下江山,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号称“怕天下人因不服而背叛”,就做了临时主席。直到成王成年,他才退居二线,这番行动被后世奉为圣贤之举。
  许多年后,鲁国有个王室成员同样重演了垂帘听政的戏码,却死得非常难看。他是鲁惠公的大儿子息姑,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老实人。他成年后娶了宋国姑娘,结果新妇还没进门就被他老爹抢走了——这样畸形的夺妻之恨,他居然没有任何反应。惠公临死时,按规矩应该让息姑接班,谁知却立了他和“儿媳”的儿子允。这样变态的夺位之恨,息姑竟也忍了。
  惠公去世后,允因年纪太小而无法亲政,于是鲁国贵族共同拥立息姑做临时主席,效仿周公。息姑答应了,在履职前特意声明:等弟弟长大,我一定还位给他。
  11年后,息姑执政已经有了相当稳固的基础,有些胆大的投机者开始打小算盘。一个叫挥的王室成员赤裸裸地对息姑说:“百姓们都很服您,您应该正式即位。我出头去把允灭了,然后您封我为相好不好?”对于这番野心,息姑想都不敢想,立刻义正词严地驳斥道:“你居然挑拨我干这种不忠不义的事,难道要妨碍我成为正人君子吗?”
  挥见势不妙,赶紧退下。事后想起,除了轻蔑,更多的是紧张——万一消息走漏,允可是个狠人,还不得宰了自己?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向允告密说息姑打算篡位,一个劲儿地撺掇允杀掉息姑。就这样,一个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息姑,得到了如此悲惨的结局。
  周公与息姑同样做好人,结局为何如此不同,是因为息姑的运气不好吗?不。因为周公不是息姑那样的“傻白甜”。
  武王在位时,周公就已开始准备后路。武王病重期间,他曾设坛祷告,然后把祷告纪封进盒子,嘱咐旁人日后到关键时刻才能打开;代替王执政期间,有次成王患病,他又搞了一次祷告,同样把祷告纪封进盒子。还位给成王后,成王果然有意要杀周公,周公赶紧外逃,并暗中安排,让成王“碰巧”看到盒子中的一条祷告纪。成王打开一看,原来是周公求上天免除成王的病痛,自己甘愿代替受罚。感动之余,成王立刻收回杀招,亲自迎接周公回来。周公死后,还是按照他的安排,成王又看到盒子里的另一条祷告纪,是当年武王病重时周公求上天让自己代替武王死去,于是眼泪汪汪地以国君标准为周公治丧,且善待周公的后人。
  周公執政期间,搞起政治对手也毫不手软。管叔、蔡叔对周公执政心怀不满,周公当时没说什么,后来二人造反的消息很快爆出,周公立刻派人将他们剿灭,并且撰写《大诰》来向天下人证明——看看,我可是被迫的,代表绝对的正义。但史书对这次“造反”轻描淡写,其中隐情令人生疑。
  周公还很注重舆论宣传,曾在几个关键时期发表评论文章《君奭》《嘉禾》《鸱鹗》等,以此统一全民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充分表达自己没有图谋权力的野心。
  所以,周公的圣贤绝非一味善良,而是用实力打底,时刻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而像息姑那种傻乎乎的老实人,一旦陷入政治危机,只能任人宰割。
其他文献
一  1017年,周敦颐出生于广西桂岭——父亲的知县任上。他聪慧,过目成诵,小小年纪便有和其名字相符的老成持重。所幸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灵动的荷花时时相伴。  周家老宅边有溪名濂溪,澄澈如练(周敦颐号濂溪即源于此)。溪西有岩名月岩,岩有东西两座洞门,中间中空若月,人仰视若上下弦。从东往西走是下弦月,再走,月缺而圆,到岩洞中央是圆月,继续走,月圆而缺,成为上弦月。  月缺月圆之间,小小的周敦颐在静观
忽必烈晚年多病,尤其是腿部疾病严重,几近不能行走。他不能亲力亲为,对手下臣子又不完全放心,只得赋予太子真金一定权力:协助他处理中书省事务,继而又掌管中枢军机。为了提升太子的人气指数,忽必烈还改革了当时的奏事制度:臣子上疏言事,必先由太子披览,然后再由他裁定。  忽必烈本想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为太子工作提供方便,但朝中臣子觉得他是为太子接班做准备。其实忽必烈主要是对臣子不放心,之前他就曾讓臣子奏事前
提及太史公,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呗。对于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个白眼。若他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能被他承包。  比起历史课本上某年某月发生了某事、意义如何,《史记》可谓在讲故事和讲段子之间随意切换。帝王将相无不在司马迁的吐槽之列,连他最推崇的孔子都敢幽上一默。在《孔子世家》里,原本叙述孔子的降生如救世主下凡,却突然笔锋一转,写道
闫晗,专栏作家,央视《谢谢了,我的家》节目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等上百家报刊。   《水浒传》里描写林冲的场景,最令人难忘的是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那样一个雪天,对林冲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亲耳听到同鄉好友陆谦等人要害他的诡计,他被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冰透了。   之前妻子被高衙内调戏,自
光绪九年(1885年),云南总督唐炯因在中法战争中擅自下令退兵,致使法军长驱直入,一路攻入山西、北宁。慈禧盛怒之下,下旨将唐炯收监,判为斩监候。  唐炯的亲友看到他不在本年度勾决之列,便想办法积极营救他。好在唐炯在官场中人缘不错,在亲友的多方奔走下,李鸿章、左宗棠、丁寶桢等名噪一时的人物都答应帮忙,为唐炯上表乞恩,恳请朝廷“弃瑕录用”。但慈禧余怒未消,奏折一律留中不发。  转眼到了第二年,勾决罪犯
修复老照片 全靠创意  现代人拍照,不修图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不过和这组修图相比,那都是小打小闹。澳大利亚一位摄影师以罗马尼亚战地记者拍摄的一组老照片为素材,创作了一组创意感爆棚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仿佛赋予了老照片新的生命。  别小看女主身后这块黑布,艺术范儿就是这么来的。  前面篮子、后面幕布,仿佛回到了老式照相馆。  明明是战争,竟然修出一片普天同庆的喜感。  小提琴果然还是坐树上拉比较浪漫! 
俗话说,优秀的女人,大都雌雄同体。她们可以温柔,却也清楚底线;她们有软肋,却也有保护自己的铠甲。她们既有女人独特的魅力,又带着独立和智慧的光辉。如果在民国长河中列一个雌雄同体名单,倪桂珍必然位列其中。  倪桂珍是谁?你可能会陌生,但提起她的子女,你一定知道。她是宋氏三姐妹的母亲,膝下六位子女。三个女儿中,两位是第一夫人,一门巨富;三个儿子中,两个是部长,可谓妥妥的人生赢家。  如果只看倪桂珍的照片
巴豆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洛阳城,陆府。  窗外春光如洗,天蓝蓝,花绿红,蜂蝶飞舞的嗡嗡声让跪在孔子像前的国子助教陆德明恍惚了一下,一时间,他以为这天还是大隋的天呢。良久,他才醒过神來,叹了一口气:隋炀帝去世后,虽有其孙子皇泰帝强撑着局面,但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众军阀已粉墨登场,隋朝已是日落西山了……几天前,大隋终于寿终正寝了——王世充废皇泰帝自立。  时局如狂澜,陆德明挽不住,只好躲
宋代江少虞的《事实类苑》中载,北宋年间,湖北襄阳有个公子哥叫杨孜,他在家道中落后贫困无依,辗转来到京城求取功名。然而两三个月下来,他的钱袋就瘪了。  就在杨孜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在青楼结识的红粉知己玉枝将多年积蓄拱手相赠。杨孜感激涕零,指天盟誓:若日后金榜题名,定娶她为妻。  此后杨孜专心读书,果然进士及第。玉枝喜极而泣,却又害怕杨孜会抛弃她,而杨孜确实不甘心因她而错失攀附豪族巨宦的机会。望着玉枝脉
北宋一个惹人羡慕的好处正是有钱。比如农业产值,到了宋真宗时,已是盛唐年间的三倍多;至于商业贸易,更是空前火爆,海外贸易远达非洲,唐朝的市坊界限被完全取消;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好多唐朝时有钱人才能享受的服务,北宋普通老百姓竟都负担得起。  当然,在明清很多学者尤其是官员眼里,北宋官员优厚得难以想象的工资才更让人眼红。清朝学者赵翼惊呼: “宋制禄之后。”那口气恨不得立刻穿越过去。  这话倘若让北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