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可喜探索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是一种表达。
  其实歌也是一种表达,舞也是一种表达,建筑也可以说是一种表达,人的一颦一笑和肢体动作都可以成为一种表达。
  但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表达完成文学性的艺术。
  以语言为基本媒介,以语言方式存在的文学样式不只有诗,还有小说、广义散文等。但诗之于小说、广义散文等,在语言表达上,除了讲究韵律节奏和分行排列的形式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突出运用语言变异、扭曲及其形式的遮蔽和缺席,通过意象表达诗人个人化感受,传递特殊意义。
  同时,诗不只是诗人即兴激情和消遣性的表达,更是抚慰人心、安妥灵魂、近乎宗教性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表达。
  诗集《洗浴灵魂》在文学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言说现实的多样性上,表现出了诗人有所超越的文学探索。
  一、《洗浴灵魂》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诗在语言审美上有着较高的追求。优秀的诗人总是通过灵活多变的语言运用,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
  《洗浴灵魂》大量运用了隐喻、通感、象征、夸张等语言技巧,营造了繁复多义的诗歌意象,形成了清新明快、婉约舒展的风格,含蓄隽永,言近旨远。
  “瀑布从青山上披挂下来/那是思想的浴巾/擦疼我的灵魂。”(《洗浴灵魂》)
  “我登上山顶之后/我忽地发现了人和大地的残缺/山顶是把我的一部分抬高/另一部分仍留在山的脚下。”(《山顶》)
  “稗子 你这善于伪装的家伙/混进我的稻田里/想欺骗我良莠不分。”(《稗子 善于伪装的家伙》)
  意象是诗的灵魂。“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是别为一诗甚且非诗矣。”(钱钟书《管锥篇》)
  意象和隐喻有着天然的联系。隐喻原本是一种修辞方法,但进入诗的语言表达,它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暗示两者的共同性,使语言言说达到形象性和模糊性的高度结合。这种情况下,隐喻不仅成为诗意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更表现为一种心理投射和认知行为。
  诗人把“瀑布”说成是“思想的浴巾”,还“擦疼”了“我的灵魂”;把“稗子”说成是骗子(“善于伪装的家伙”),它“混进我的稻田里”“欺骗我”,这样的诗句突破事物之间的习惯联系,把平时缺乏联系的事物扣合到一起,以第一次呈示给人看到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们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我是一块沉默的矿石/我的体内盈满金属/我需要提炼/像从沉默里提炼呐喊/冰冷里提炼火热/柔软里提炼坚硬的骨头/提炼后的身体变成石渣/我仍能和水泥和沙子一起/团结成混凝土/流到哪 哪里就会坚硬结痂/哪里就会雄健挺拔。”(《我是一块矿石》)
  诗人把“我”和“矿石”扣合到一起,让人们对“我”有了崭新的具象意义。
  因而,美国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更是诗人喜用的表达习惯。
  隐喻使诗歌避免了平淡和单调,让诗歌更美更吸引人。
  《洗浴灵魂》还广泛娴熟地运用了比兴的表达。
  诗人在《黎明鸟》《紫燕》《起飞的小鸟》《剪一片鸟鸣》《雪花》《春雪》《春天 软骨头》《冰凌花》中,都或通过象征,托物起兴;或通过类比、比拟和比喻,将情理寓于意象之中,使这些诗作生成虚灵微妙、含蓄委婉的韵致。
  “一柄柄青锋宝剑/冬天收进/春天抽出/夏天裸露锋芒。”(《原上草》)在这里,诗人写的是“原上草”,但它让我们联想到一种亮剑出鞘的性格。这种象征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是传习了《诗经》比兴表达的运用。
  “赋、比、兴”是民族诗歌的经典语言表达手法。所谓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这是宋人李仲蒙的诗歌“叙物、索物、触物”说。在《洗浴灵魂》这部诗集中,如《原上草》《顽石》《茶思》《山顶》《月光如水》……有许多篇什都是通过“索物”“触物”,达成了比兴表达的诗语言艺术。
  《洗浴灵魂》也有“叙物”,运用了“赋”的铺排叙物表达。如在《千层底的蓝》中:“把鸟声绣在上面/把民谣绣在上面/把乡情绣在上面/绣出回家的路/和魂牵梦萦的思念/多少年了我怎么也走不出/那一片纯情的中国蓝。”
  诗人使用排比的铺叙,营造了诗句的建筑美和韵律美。
  还有炉火纯青的动词表达:“剪一片鸟鸣/握在手中/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便有一粒嫩芽/在手心拱动”“握不住的/这一片鸟鸣/滑飞的感觉/像流水像时光/穿过玻璃和人心/同目光一起盘旋。”(《剪一片鸟鸣》)诗中,“剪”“握”“拱动”“滑飞”“穿过”“盘旋”,这些动词的运用,也是《洗浴灵魂》语言表达多样性的一个特点。恰切的动词运用,会让意象变得鲜活灵动。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更能使诗的情绪流溢,张力十足,更有穿透力,使诗的艺术水准达到更高层次。
  二、《洗浴灵魂》言说现实的多样性
  有人说,诗歌也是一种说话方式,它说出的是诗人的情怀。通过诗,我们可以理解探究诗人的情感世界,可以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人生与人生的叠加”。
  《洗浴灵魂》善于梳理日常生活中的言说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和挖掘生命的真谛。这些万花筒似的生活素材,经过诗人心灵化的过滤,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通过运用多样化诗的语言表达,展现了诗人多姿多彩的心灵世界。
  《洗浴灵魂》主题主流蕴涵了诗歌两大传统的内在文化元素,即土地情怀和生命律动。
  “这是一片诚实而充满灵性的土地/袅袅升起的地气湿润而清新/如太阳下浩瀚无际的大海/孕育升华着崭新的生命……这片黑土地丰盈了粮食的河流/让一个民族在世界挺起坚硬的脊骨……于是 在这渐渐发蓝的早晨/我满身印着鸟啼/神奇庄重地走进黑土地。”(《苏醒的黑土地》)
  像这样表达对土地神圣而虔诚的祭拜,抒发深沉热烈讴歌的举凡如《高天厚土》《蓝透北方》《扯痛的乡思》《走进稻田》《黎明的田野》《麦田》《扯痛的乡思》……
  而《起飞的小鸟》《一片落叶》《新雨》《花开的声音》等则在吟咏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万象活力的同时,注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诗集也有将土地情怀和生命律动两个主题揉于一首诗里的,如前面《苏醒的黑土地》,还有《樱花又嬉闹起来》:“樱花又孩提般嬉闹起来/生动了小区每个角落……想想孩提时的我/赤脚走在乡村的田埂上/土地散发着乳香……”
  除了这两个主题旋律,《洗浴灵魂》还有抒写怀旧亲情、纪行状物的,这些诗章丰富了诗集的内容,表现了《洗浴灵魂》言说现实的多样性。
  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这是诗歌的艺术正能量。诗集《洗浴灵魂》通过语言表达多样性,通过言说现实多样性,传播了正能量。
  (作者系著名风雪系列小说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建三江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其他文献
走进闵浩焕老人的鸟林,也走进了他那林中的家。正值下午五时,正是白鹭归巢的高峰时段。迈上三层小楼观台,一群群白鹭正遮天蔽日般从头顶压来,整片森林仿佛霎时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覆盖。挤挤挨挨的树冠上早已鸟声喁喁。  在武进嘉泽“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区”,我们见到了园主人——闵浩焕老人,他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在这里守候已整整二十八年。鸟儿从开始的几只,发展到了如今的十万余只,数字里已足见他的汗水与心血。  每
期刊
如果人生是一幅画,那定是一幅风姿撩人、斑斓耀眼的画。  我是一个平凡的少年,有梦想有追求。我相信,在我人生的画板上,即便是寥寥数笔,简单而非锦上添花,那也是不会让我失望的点睛之笔。虽然,我还不知道该如何给这幅画增添新的色彩,但在叹息自己能力不足之余,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学习“绘画技巧”,就一定会把这幅画描绘成我喜欢的样子。哪怕有时候仅仅只是添了那么一笔或者只是上了另一种单色,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成
期刊
落子  雨水还在敲打窗棂  我拈起一枚棋子  却久久不能落下  这深思熟虑的假动作  江山锈死其中  这棋子的棋子  有谁见过你真正的面目  也许  只需“啪”的一声  “啪”的一声,我已是十恶不赦的  刽子手  但从未有过一局  在我抽身后,能如此长久地  长久地摆放  死棋  从清醒中清醒。除了歇斯底里,  请再为我放把椅子。  剩下的日子,我要用一局棋去完成。棋子慢慢移动,慢慢死去。  天空
期刊
我用一生穿过一座城市  我是一个地道的乡下人  血统并不高贵  在十八岁的时候为某个城市砌过砖盖过楼  现在叫农民工  也曾经被人喊过盲流  乡下人一生都在仰望一座城市  我也正穿行其中  驮着候鸟一生的疲惫  乡下人在城里的一生  不是城里人的一生  他只是穿城而过  就像穿城而过的蝲蛄河  我用一生穿过一座城市  终将回到原点  回到大麦疯长的故乡  力图还原  在曾经的土地上失落的真相  想
期刊
1.每次想起故乡,就会想起那口老井和老井里清冽甘甜的井水。小时候,大人们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用井上辘轳带着麻绳吊着桶,吱吱呀呀地绞到井底,再吱吱呀呀把汲满水的桶绞上来,水桶随着轻盈步伐而轻轻晃动,留下一串串调皮的水花……等的工夫,男人们抽锅旱烟袋,说说一年庄稼的收成;女人们凑在一起,聊聊收音机里听来的新闻趣事;小孩子们嬉戏打闹,快乐奔跑。即使一些不挑水的人,也会来老井旁聚聚,隔几天不来,心里就会觉
期刊
春的感怀  悄悄的,你还是来了。  你来到公园里,来到小河旁,  树木盛开了鲜艳的花朵,  绿草吐露着醉人的芬芳;  你来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爱美的女孩子们换上了初夏的衣裳,  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光”;  你来到旅游景点,  游人们纷纷拿起手机,  记录下依偎在你怀里的时光。  春暖、夏华、秋实、冬藏,  四季轮回,无法阻挡。  让我们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去感受、去倾听,更要去书写人生
期刊
童年的歌  唱起童年那首难忘的歌  歌声 飘过我家门前那条小河  河水 轻轻地泛着微波  像一件件往事 流进我的心窝  童年 永远是最难忘的歌  风儿 轻轻地唱  我们 慢慢地和  时光像云彩一样悄悄划过  歌声 已缓缓摇过岁月的河  秋天里的童话  站在深黄色的秋风里 期待  最初 有些疑惑  踩在黑黝黝的土地上 沉思  慢慢地 开始明白  醉在不曾醒来的梦中 神往  终于 释然开朗  那远处连
期刊
村庄通往县城的路上,老磨头儿走来了。他精明,小巧,两手反剪在背后。弓腰,碎步,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自从两个月前他把自家的那头“懒驴”卖给张屠夫那会儿起,就开始盘算着再买一头勤快而且省料的好驴。从此逢集必到,可一直没能如愿。村人打笑他说:“怪不得人们都叫你老磨头儿,你还真是够磨叽的,集市到你家成了一盘磨,莫非还要转到大秋收完再买不成?”老磨头儿默不作答。心想,要是到秋后,那可就亏大发了,等于
期刊
我经常听老人讲高家坳的故事,高家坳有个老猎,老猎有一个儿子叫小栓。老猎凭借着一支百发百中的猎枪,维持两个人的生计。  这一天,老猎又背上猎枪,冲着高家坳老山凹大雪窝子扎了进去。  老山凹里,一溜新踩过的脚印吸引了老猎,这脚印就像一串寒冬里孤独而饱含生命韧力的梅花,寂静地开在白雪里,漫长地刺破雪窝深处,一只母狼舔着小狼,出现在“梅花”尽头。  老猎举起的黑通通的枪口,吞没整个母狼的全部身形。老猎扣动
期刊
“70后”出生的农村孩子,都有着那段被烙印在脑海里的记忆——青葱岁月,都会感触过这样或那样的忧伤,说不定会被哪一架藤蔓缠绕于心,或在哪一簇荆棘上感受到了疼痛。时光荏苒,总以为自己还年少轻狂,不经意间,数十年过去,于我是有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潜居我的大脑沟回里,无法抹去,那一段段五味杂陈的往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风终于吹到了东北。全村老百姓齐聚生产队大院里,生产队老队长主持着分家大会。这个“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