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狼王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听老人讲高家坳的故事,高家坳有个老猎,老猎有一个儿子叫小栓。老猎凭借着一支百发百中的猎枪,维持两个人的生计。
  这一天,老猎又背上猎枪,冲着高家坳老山凹大雪窝子扎了进去。
  老山凹里,一溜新踩过的脚印吸引了老猎,这脚印就像一串寒冬里孤独而饱含生命韧力的梅花,寂静地开在白雪里,漫长地刺破雪窝深处,一只母狼舔着小狼,出现在“梅花”尽头。
  老猎举起的黑通通的枪口,吞没整个母狼的全部身形。老猎扣动扳机,母狼应声倒地。老猎跑过去,瞄准的枪口吞没了这只小狼。这是一只美丽的小狼,老猎见过的最美的狼。匀称的三角形耳朵,宽阔的额头中间点缀一个梅花样的头穴,斜上翘起的眼角中间一条浅白的纹短剑般悬滑鼻吻。仇视地看着那黑通通的枪口,眼角里的凶光比那西北风还凛冽,愤怒的龇牙里冒出冰冷的寒气,嚎叫声淹没了整个老山凹的风雪,淹没了老猎。
  老猎扣动扳机,朝天鸣响一枪,子弹刺破了小狼的叫声,也打穿了老山凹冻结的空气,老猎拖着大狼走了,老山凹里只留下猎枪的回响和小狼的哀嚎……
  七年后。
  老猎戴着狼皮帽子,背起猎枪,拉着八岁的小栓,又一次扎进老山凹的大雪窝子。远远的一串脚印吸引了老猎。长长的步幅,规律均匀,大碗口粗细的脚印,比成年男子脚印小不了几圈,每个脚趾甲锋利地划破雪痂,看着脚印就能想象,它的身形矫健,蹄疾如飞,扎实的身躯踏入雪里,又利落得绝不“拖泥带雪”,如子弹打入空气般透彻,每一次蹄爪抖落的风雪里,开出一朵朵美丽的五瓣梅花,这一定就是人们传说的梅花狼王,老猎一直追杀的梅花狼王。
  每次走进老山凹,老猎都会想起七年前那次猎杀。此时看见这如同七年前雪窝里一样孤独的“梅花”,老猎有些犹豫。“爹,快追呀!”在小栓的撺掇下,老猎还是追了上去。在梅花串的尽头,果然有一只体格健硕的狼。老猎一只孤独的眼却怎么都瞄不准,几次把步枪抬起、又放下,放下、再抬起,打了一辈子的猎,从来没这般不爽快。“爹,快打呀!”在小栓的嘟囔下,老猎终于扣动了扳机。就在老猎扣动扳机的一刹那,狼王机敏地跑掉了,这是老猎第一次失手,还是在小栓面前失手。
  但是,狼王没有反向逃脱,而迎着老猎疾奔过来。老猎也较着劲地不顾一切,朝着狼王跑去,眼看着两下是挨着边的近。老猎再次举起枪,正正好,一个趔趄,连人带枪栽到了陷阱里。任凭老猎拼命挣扎,在一人多高的雪坑里却怎么也爬不上来。
  抬眼看时,狼王已然站在陷坑边,锋利的眼看着老猎。老猎在狼王寒冷的目光里看去:匀称的三角形耳朵,宽阔的额头中间点缀一个梅花样的头穴,斜上翘起的眼角中间一条浅白的纹短剑般悬滑鼻吻。壮实的大腿,粗细不啻于成人,拖得长长的尾巴打扫着地上的雪,丰满的皮毛白得如雪般纯净,滑得油里发亮。不错,这就是他七年前见过的、放过的那只小狼,那只他见过的最美的狼。
  小栓看着狼王,堆在地上,吓得号啕大哭。
  “小栓,快跳下来,快跳呀!”“小栓,跳下来,快呀”!老猎挣扎着吼着,无济于事。
  看着小栓,老猎狼狈地挣扎着几近脱力,却依旧被死死地困在陷阱里,呼喊声已经沙哑,喊声震落了老山凹挂在树上多年的积雪,却叫不动堆在地上的小栓。抖尽浑身解数后依旧徒劳,老猎沉默了,平静了,抓紧猎枪只待和狼王作最后的对决。那一刻,老山凹出奇地静,是躁动的缝隙里塞进去的静,静得有些神秘,静得能听见雪落雪化的声音,神秘得不知道这雪里埋了多少老山凹的陈年往事。
  狼王似乎看透了老猎的敌意,仰天一声悲鸣,低下梅花头穴的脑袋,扭过身子,蹄子带落的一堆雪打了老猎一个满脸,老猎擦开雪的时候,狼王已结实地趴在地上,尾巴尽可能多地搭进了陷阱里。
  老猎抓着狼王的尾巴,脚踩着猎枪爬了上来。
  狼王叼着老猎的狼皮帽子,向老山凹大雪窝深处跑去,在每一次蹄爪抖落的风雪里,开出一朵朵美丽的五瓣梅花。
  望着老山凹深处的方向,老猎拉着小栓跪在地上,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从此,高家坳再也没有听见枪声。
其他文献
祖孙俩  8岁的文文上小学三年级,是班里最高的一个。奶奶负责接送他上学,总是牵着他的手,令旁人觉得不可理喻:“都这么大孩子了,还牵着不撒手,难道怕丢了不成?”祖孙俩一般装作没听见,偶尔有人指着问,也只是笑而不答。  过交通岗亭,祖孙俩迈步横道时,突然亮起了行人红灯。文文一把拉住了奶奶:“奶奶,等等,亮红灯啦!”  前不久,文文的妈妈从外地打工回来,见到祖孙俩牵手的情景,就笑话文文说:“文文,你都是
期刊
摘要:文化馆业余团队培养和建设是其不可缺失的一项职能,本文试就怎样从业余文艺团队的资源整合、品牌运行、制度建设上探索出新机制,扩大其影响和辐射,使文化馆在完成辅导、培育业余文艺队伍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少儿艺术团 整合资源 品牌建设  文化馆是国家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体现政府导向和群众文化权利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理
期刊
走进闵浩焕老人的鸟林,也走进了他那林中的家。正值下午五时,正是白鹭归巢的高峰时段。迈上三层小楼观台,一群群白鹭正遮天蔽日般从头顶压来,整片森林仿佛霎时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覆盖。挤挤挨挨的树冠上早已鸟声喁喁。  在武进嘉泽“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区”,我们见到了园主人——闵浩焕老人,他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在这里守候已整整二十八年。鸟儿从开始的几只,发展到了如今的十万余只,数字里已足见他的汗水与心血。  每
期刊
如果人生是一幅画,那定是一幅风姿撩人、斑斓耀眼的画。  我是一个平凡的少年,有梦想有追求。我相信,在我人生的画板上,即便是寥寥数笔,简单而非锦上添花,那也是不会让我失望的点睛之笔。虽然,我还不知道该如何给这幅画增添新的色彩,但在叹息自己能力不足之余,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学习“绘画技巧”,就一定会把这幅画描绘成我喜欢的样子。哪怕有时候仅仅只是添了那么一笔或者只是上了另一种单色,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成
期刊
落子  雨水还在敲打窗棂  我拈起一枚棋子  却久久不能落下  这深思熟虑的假动作  江山锈死其中  这棋子的棋子  有谁见过你真正的面目  也许  只需“啪”的一声  “啪”的一声,我已是十恶不赦的  刽子手  但从未有过一局  在我抽身后,能如此长久地  长久地摆放  死棋  从清醒中清醒。除了歇斯底里,  请再为我放把椅子。  剩下的日子,我要用一局棋去完成。棋子慢慢移动,慢慢死去。  天空
期刊
我用一生穿过一座城市  我是一个地道的乡下人  血统并不高贵  在十八岁的时候为某个城市砌过砖盖过楼  现在叫农民工  也曾经被人喊过盲流  乡下人一生都在仰望一座城市  我也正穿行其中  驮着候鸟一生的疲惫  乡下人在城里的一生  不是城里人的一生  他只是穿城而过  就像穿城而过的蝲蛄河  我用一生穿过一座城市  终将回到原点  回到大麦疯长的故乡  力图还原  在曾经的土地上失落的真相  想
期刊
1.每次想起故乡,就会想起那口老井和老井里清冽甘甜的井水。小时候,大人们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用井上辘轳带着麻绳吊着桶,吱吱呀呀地绞到井底,再吱吱呀呀把汲满水的桶绞上来,水桶随着轻盈步伐而轻轻晃动,留下一串串调皮的水花……等的工夫,男人们抽锅旱烟袋,说说一年庄稼的收成;女人们凑在一起,聊聊收音机里听来的新闻趣事;小孩子们嬉戏打闹,快乐奔跑。即使一些不挑水的人,也会来老井旁聚聚,隔几天不来,心里就会觉
期刊
春的感怀  悄悄的,你还是来了。  你来到公园里,来到小河旁,  树木盛开了鲜艳的花朵,  绿草吐露着醉人的芬芳;  你来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爱美的女孩子们换上了初夏的衣裳,  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光”;  你来到旅游景点,  游人们纷纷拿起手机,  记录下依偎在你怀里的时光。  春暖、夏华、秋实、冬藏,  四季轮回,无法阻挡。  让我们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去感受、去倾听,更要去书写人生
期刊
童年的歌  唱起童年那首难忘的歌  歌声 飘过我家门前那条小河  河水 轻轻地泛着微波  像一件件往事 流进我的心窝  童年 永远是最难忘的歌  风儿 轻轻地唱  我们 慢慢地和  时光像云彩一样悄悄划过  歌声 已缓缓摇过岁月的河  秋天里的童话  站在深黄色的秋风里 期待  最初 有些疑惑  踩在黑黝黝的土地上 沉思  慢慢地 开始明白  醉在不曾醒来的梦中 神往  终于 释然开朗  那远处连
期刊
村庄通往县城的路上,老磨头儿走来了。他精明,小巧,两手反剪在背后。弓腰,碎步,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自从两个月前他把自家的那头“懒驴”卖给张屠夫那会儿起,就开始盘算着再买一头勤快而且省料的好驴。从此逢集必到,可一直没能如愿。村人打笑他说:“怪不得人们都叫你老磨头儿,你还真是够磨叽的,集市到你家成了一盘磨,莫非还要转到大秋收完再买不成?”老磨头儿默不作答。心想,要是到秋后,那可就亏大发了,等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