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ng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模型。通过对《三维动画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和深入分析,全面展现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的基本过程和对其得出的总结性评价,为今后在互动媒体环境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互动媒体  翻转课堂  教学实施
  【基金项目】宁波财经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9kcbz09;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编号:15624277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39-01
  1.互动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翻转,即利用教师制作的视频、交互课件和教学材料等,将过去在教室完成的知识讲授放到课前,让学习者在课外完成。教室则成为学习者解决问题、高级思维和参与合作学习的场所[1]。随着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的在线课程、微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等网络学习资源的流行,“翻转课堂”成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
  我校在数字化进程中已建成先进的校园网络,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进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翻转课堂教室已经建成二十余间,教室内配备高配置电脑,演示液晶屏等设备,同时引进蓝墨云班课、在线教学中心等互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2.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本研究以本校的三维动画基础课程为例,选取2015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本校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以蓝墨云教学平台为基础,在互动媒体环境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其教学应用效果,以探究该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等产生的影响。为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实例参考和借鉴。
  下面以卡通角色建模——鱼类为教学案例,阐述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
  目标要求:掌握参考图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多边形工具的基本用法;掌握模型布线的基本原则。
  课前:通过蓝墨云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单, 按照要求完成课前任务:从金鱼开始,仔细观察造型特点,肌肉走向等。收集图片,通过网络收集鱼类图片,每人至少3张。思考如何将找的图片作为参考图制作成模型,鱼模型初始形态。
  课中:(1)课前学习检查(抽取5人汇报),学生展示收集的鱼类图片,并汇报观察的鱼类模型特点。
  (2)教师总结,针对学生搜集的图片,进行细节的提问,学生讨论,逐步完善问题。
  (3)给定参考图,演示参考图应用,发布任务,制作鱼类模型。学生同步实践,教师指导。
  (4)学生讨论鱼类结构特点等细节问题,分享布线过程中工具的运用技巧。
  (5)邀请同学演示展示鱼类模型,点评。
  (6)总结并讨论,如果从课前找的三张图中选取一张图作为参考图,应该选择哪一张?学生回顾课程所学,进行知识梳理,并讨论:可以作为模型制作参考图的特点是什么?
  (7)通过互动媒体平台发布拓展任务(课后):利用一张参考图制作海豚。
  课后成效:学生对鱼类图片的观察,从测试结果看,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鱼类模型的基本特点,但对细节的观察仍存在不足。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网络资源的观看,学生了解使用参考图进行模型制作應该把握的关键问题;80%以上同学通过上述学习达到了教学目标,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3.实践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前大量资料的学习,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探究,逐渐增强其空间思维能力。经过反复的制作及独立思考,同学们逐渐认识到三维动画也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在以往的“一步一动”的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逐步丧失了主动性。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能力,结合课内课外辅助教学的方式,逐渐提高学习兴趣,并制作令他们满意的作品。本课程通过模块教学,紧贴行业规范和标准,采用模块项目化方式考核,完全按照企业要求对作品进行评价,缩短学生作品与行业需求的差距,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避免学生思维的“所学没有用”的思维误区。
  4.结束语
  互动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不仅提供了师生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小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两年的教学,我改变了学生学习三维动画基础课程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缩短学生作品与行业需求的差距,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希望本文研究为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婷婷,刘莹,李威.微信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270-274.
  作者简介:
  孔素然(197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技术。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工科”工程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结合“新工科”理念及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从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师资建设,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通过这些举措,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工科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要】“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研讨式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改革常用的一种方法。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畜牧学科的基础,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提高授课效果,我院在《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中尝试采取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任课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学生独立探索选题内容、小组汇报交流、任课教师综合讲评以及总结提高五个环节,促进授课质量的提升,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家畜环
期刊
【摘要】构造地质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学生野外地质实践的基础。文章根据近六年来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授课经验,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总结了这两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学效果 构造地质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56-01  构造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专业成为大学中热门的选科,许多人被它的技术所吸引,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上课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使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消耗。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是学好这门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本文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与实践的方法,以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  【基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进步,党建工作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为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高校必须落实党建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青年学生有良好的信仰,拥护党和人民。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将研究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困境与路向。  【关键词】党建创新 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11-02  一、引言  各地高校陆续开
期刊
【摘要】创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在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天性,顺应学生的天性,利用物理课堂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奇思异想,融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渗透。在教学中要有清晰的物理逻辑思维,还要文理交融,教法独到,生成有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交流共享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及反思,互相以灵性启迪,达到智慧的互相交流,就会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了。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17-02  案例背景:新的一学期又来临了。从第一天的小班家长培训会上,我就感觉到了我们小班家长的热情和朝气,家长们鼓励的眼神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小脸蛋让我由衷的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孩子入园的第一天,我以热情灿烂的笑容迎接了我可爱的宝贝们,大家可以想象,教室里齐鸣唱响,热闹非凡。有的孩子脸上带着极不情愿的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03-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我们试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中学
期刊
【摘要】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使然。高职院校在进行“文化育人”尝试的时候,建议从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打造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探索具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建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55-02  一、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经过二十来年的努力与发展
期刊
【摘要】应用文一般应用于国家机关单位企业单位在处理各种事物时,所以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实用性,语言表述通常来说比较明确、简洁。但是虽然如此也不代表在应用文中不可以使用到一些模糊的用语。所以本篇文章就针对应用文中模糊用语的应用和应用效果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应用文新的写作方法的积极性以及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去看待应用文写作。  【关键词】模糊语言 应用文教学 应用 效果 探讨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