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技工院校实行全日制学分制的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来源 :职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162所技工院校进行调研,聚焦实行全日制学分制的11所学校,对其实行学分制采取的具体做法及实行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初步解决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分制    改革路径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通过绩点和学分,计算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因为具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形态,每个国家各所大学的学分制都不尽相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产业工人,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技工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而学分制便是未来技工教育发展很好的尝试与突破。广东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先后颁布相关条例,在全省技工院校探索和开展技工院校学分制试点。
  一、广东省技工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掌握广东省技工院校学分制实施情况,总结各校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访谈和电话访谈等形式,对全省162所技工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共有43所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其中在全日制学生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共有11所,占全省技工院校总数的6.79%,占推行学分制学校总数的25.6%,数量相对较少。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和江门四地,四地学校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广东省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基本做法
  自2017年开始,广东省在全省11所技工院校开展学分制试点。在实践过程中,各校经历了研究学分制政策文件和相关院校经验、制定本校学分制制度、编制学分制教学计划、开发课程、组织选课、开展课程教学和管理(尤其是选修课)、完成考核评价(学分、绩点学分计算)等具体操作流程,开设具有本校特色、形式多样的选修课。本文对各校开展全日制学分制所采取的做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一)实行最低学习年限,允许延缓毕业
  按照现行政策,学校按照学年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各学校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学分制的核心问题:学习年限的弹性问题。全省11所試行全日制学分制的学校,都规定了学生的学制年限。从当前实践探索看,即便学生提前修满学分,也无法申请提前毕业,即学生学制年限是学生学习的最低学习年限。而对于学生延长学习年限的问题,各学校都是按照《广东省技工院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来执行,允许学生延缓毕业。
  (二)规范实施性教学计划,细化课程学分
  学分制要落地实施,关键在于编制好实施性教学计划。学分制教学计划,首先要把学分结构理顺,细化课程学分。试行全日制学分制的11所学校,都把课程分为三类,各类课程的划分标准基本一致,只是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无论三类课程的比例结构如何调整变化,实行学分制的11所学校都始终遵循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技能人才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再到“高级工”的成长路径进行教学,同时尽量拓宽学生成长的渠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拓宽学生修读学分渠道,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实行学分制,到底能不能为学校教学质量带来提升,关键还是看课程建设。相比较而言,选修课课程建设是各学校在推行学分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试点的11所学校,在《广东省技工院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渠道供学生修读学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从调研掌握的材料看,各学校在开发新课过程中,坚持就业市场导向、学生兴趣导向、新技术新工艺导向,尽可能开发精品课程,严把选修课课程建设质量关,控制新课程被“淘汰”的风险,保持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
  (四)持续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教学资源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关键是信息化建设。实行学分制的11所学校,都面临选课排课、学生管理、教材学材、学籍成绩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新问题,其中如何组织学生选课的问题最为突出。因为选修课不仅有传统意义的课程,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打乱了学校原有行政管理班级。调研发现,坚持实行学分制的学校都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积极投入,成功开发学分制管理系统,并根据学分制试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重视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
  实行全日制学分制的学校,在利用学分制推进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技能教育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在专业课设置中,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拓宽学生修读学分渠道,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如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提出“人文与技能并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并举”的总要求。
  三、广东省技工院校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是适应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历史状况、政治形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因此各国各学校的学分制都不尽相同,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各学校在推行学分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探索实践中改进完善。
  (一)对学分制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第一,对于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关系把握不够准。就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关系而言,学分制本身与提前或推迟毕业并无必然联系,学分制和学年制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学年与学分结合,形成学年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按照规定修读满相应学分才能毕业。
  第二,对学分制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规定,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促进技能学习的社会化、终身化和个性化。部分学校教师误认为,实行学分制就是把全部课程敞开来给学生自由选修,这不利于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对学分制制度宣传和选课引导不力
  调研发现,部分学校采用网上选课,采取先到先得原则,造成学生一哄而上,没有看清楚课程就选课。另外,有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要求不够明确,上课后发现缺乏基础。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是学校对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宣传和对学生选课引导不够导致的,最终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三)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存在三大问题
  实行学分制的关键是选课制度,必修课、限选课以及任选课的比例,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选修课资源的开发都是学分制实行的基础。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技工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必须构建内容丰富、种类层次多样的选修课资源库,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综合来看,当前技工院校推行学分制,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教师资源开发、教学场地资源开发和教学管理技术资源开发三大问题。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系统研究和稳步实施布局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分制的学习研究,把握学分制的本质,消除对学分制存在的理解偏差。推行学分制,学校要更加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深度贯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把握好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做好课程的动态调整。学校还要统筹规划,逐步增强学分制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创造实施保障条件,为持续深入改革探索提供坚实基础。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推行学分制的重要保障,学校在推行学分制前,要解决系统开发问题。
  (二)强化业务指导和培训
  加强对全省技工院校实行学分制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让各校对学分制形成正确的认识,将已经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与准备实行学分制的学校结对、组团,加强学校之间的互帮互助。针对全省实行学分制学校面对的信息化建设这一关键问题,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各校需求,组建学分制信息化建设团队,协同完成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三)加大对实行学分制学校的师资支持力度
  推行学分制,学生学习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总量会相对增加。推行学分制,教师的课程需要接受学生选课检验,学校需要更多优秀教师开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也需要提升学校教师开发优质课程的能力。
  (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推行学分制可预见到的困难较多,尤其是需要学校对现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突破创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议在政策层面,强化对实行学分制学校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中给予计分,鼓励学校积极探索,认真开展落实学分制。
  (五)建立學分银行,为实行学分制学校搭建更宽广的发展平台
  抓紧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与《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中的规定对接,建立起全省技工院校学分银行,为实行学分制学校提供更宽广的发展平台,提高学校推行学分制的热情。
  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中取得改革突破。广东省技工教育作为全国技工教育的排头兵,其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情况具有代表性,其在实行学分制中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值得其他学校参考。而当前实行学分制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下一步技工院校推广学分制必须重点研究并逐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傅钦志.德育学分制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施与相关思考[J].职业,2020(33).
  [2]别敦荣.论学分制的教育原理及实施的原则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其他文献
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A1-N co-doped p-type ZnO films is explored.Benefitting from the high ionization rate in high-power impulsed magnetron sputtering,the concentration of ionized nitrogen N+ and ionized zin
A two-temperature (2T) thermal non-equilibrium model i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thermal non-equilibrium phenomenon that inevitably exists in the reverse-polarity plasma torch (RPT) and applied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plasma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摘 要:德国和日本对“工匠精神”的培育经验可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通过打造高等职业教育旗舰样板,引导社会评价标准转向;加强顶层设计,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质量;多管齐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等措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经验借鉴  课 题:本文为江西省教科规划办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
为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建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荆门技师学院探索构建了“1456”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即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确立四维培养目标、制订五级成长计划、探索六种培养方法,对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 要: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是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从改革措施、改革效应和改革反思三个方面,阐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旨在为职业学校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践教学 改革 专业技能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缺乏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笔者设计了“教学准备、课前学习、课前评估、课堂教学、课后提升、考核反馈”六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线上网络课堂与线下传统课堂紧密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实现了生源分层分类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跟踪管理,有效地提高了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其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聊城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创新的思路,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五年一贯制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教师
Suppression and mitigation of a high-frequency Alfvén-like mode (HFAM) between type-Ⅰ edge localized modes (ELMs) during ELM mitigation by resonant magnetic perturbation (RMP) i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EAST tokamak.This mode is located near th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往往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上,但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围绕数控专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数控专业
摘 要:本文基于北京市城市管理高级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实践,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与课程开发、教学研发、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相融合的分析,阐述职业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的实践过程,探索职业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管道与制暖 成果转化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