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与商务翻译人才培养

来源 :上海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背景,探索通过国内外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各方联动,构建国际协同育人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平台中四方协同制定培养方案、确立培养目标、共建特色课程与国际化实践平台、优化资源整合和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商务翻译人才,以期对高校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并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理论翻译学是通过反思翻译学理论研究中产生的核心概念、采用的研究方法、构建的译学理论以及形成的翻译学科等,提出关于翻译本质的理性认识,是对翻译学的元反思.本文以元学科构建为宗旨,提出从学科史、元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推动理论翻译学构建,具体包括:翻译学学科史的方向性,即融通中外、宏微兼具;翻译学元理论研究的主导性,即追问翻译本体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翻译学方法论研究的工具性,即藉由方法论构建理论体系,解决实践问题.
近20年来的生态翻译学研究与发展表明,其话语体系构建的定位和内涵具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翻译理论走向国际的“时代问题”,也关联中国翻译研究理论自觉的“学术问题”.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问题意识归根结底是一个“生”字的问题意识,即以“尚生”为特征,包含“生命”问题意识、“生存”问题意识与“生态”问题意识.“尚生”的问题意识渗透到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话语体系之中,并在问题求解之中达到应有的理论自觉,标明了生态翻译学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学术责任.
“双减”新政触及了人民群众关切的核心利益,也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双减”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取得全面胜利,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rn1.协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是根本.学生作业量过多,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把握不住教学要求,希望通过学生做大量题目来弥补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带来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一些孩子不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如果学校课后没有适时提供个别化辅导,就会造成校外补课的需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是去参加补课,而是参加超前学习培训,“剧场效应”由此产生.因此,提高学校教育
期刊
生态翻译学是由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的一个理论话语体系,是中国译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翻译学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逻辑性方面还可继续完善.本文从东方生态智慧、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理念、“事后追惩”机制以及运用生态翻译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关思考,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采用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中庸之道”作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支点和思想依归并不合适;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市场属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具有选择权;“事后追惩”机制无法通过制约译者“自主权”的大小决定译者
“日本”作为跨文化视野下具有特殊价值的研究对象,不但以个案的形式出现在以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化研究中,也为彭妮·斯帕克等后结构主义设计文化研究贡献了大量文本.设计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变,让“日本”从系统化的抽象概念,转变成了碎片化的具体现象.本文以此为线索展开相关研究:在不同的研究范式下,“日本”是如何被差异化呈现,之间的联系又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最后,通过本文的梳理和讨论,对设计文化研究范式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延伸思考.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是国际SSCI和A&HCI索引期刊,聚焦于应用翻译研究,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该刊创刊以来所刊载的研究性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Excel和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工具,从国家、机构和个人发文量,高被引作者和文献,历年征稿主题,应用翻译热点和前沿分析四个方面,管窥当前国际应用翻译研究的前沿动态,旨在对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的发展有所助力.
邛窑鸭式杯是唐代邛窑出产的一种设计精巧的杯形器,其造型来源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东西方交流的背景下,邛窑工匠秉承邛窑仿生造物的设计思维传统,吸收唐三彩动物杯的造型元素,结合邛窑彩绘装饰特色进行设计创新,最终形成了邛窑鸭式杯的独特样式.邛窑鸭式杯是来通造型中国化的设计典范,反映了陶瓷造型在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下的创新发展历程.
应用翻译研讨会已历经8届18年,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后五届(四、五、六、七、八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的基本概况,包括会议主题、宗旨、研讨内容、大会主旨发言精要等,并对历次研讨会催生的新思想、新概念以及取得的部分学术成果做一大致勾勒.本文指出,正是这一次次翻译研讨会,聚国内众多志同道合的学界同仁于一堂,交流切磋,催生出一个又一个富有真知灼见的创造性思想和见解,呈现出我国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好前景.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思考.
作为我国现阶段开展国际传播的主要载体与实现形式,外宣翻译对建设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宣翻译包含“对外翻译”与“对外宣传”两个维度,具有翻译学与传播学双重学科属性.基于这一学科属性,运用词源学溯源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外宣翻译中的“对外翻译”与“对外宣传”维度都涉及语言形式的转换、思想内容的传播与预期目标的达成,两者在传播方向、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上颇为近似,且都可从汉英双语中表示“翻译”与“宣传”之核心译学与传播学术语的词源演变中找到外宣翻译作为翻译学与传播学交叉学科的关联印证,从而帮助厘定外宣翻译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英文网站页面建设与完善愈来愈紧迫.其中,校训翻译更是重中之重.本研究通过统计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171所大学的中文校训以及美、英、澳、加、新几个主要英语国家494所大学的英文校训,探讨了中国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以及英语国家大学校训的语法特点,尝试构建汉英校训互译的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现存英文版校训中存在的问题,对丰富当下校训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