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主体,建构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
  
  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展示评价,学生乐学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要本着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意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采取的做法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意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方法。首先,请学生们自荐,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过程与技巧,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示。然后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优点或不足,来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这样,通过评价,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学到了别人的好方法,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和延续。
  总之,通过学生自主探求习得,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获取知识,增加了实践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大意,吟诵、背诵古诗。  2.借助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西湖骤雨初晴的动态美、大自然的神奇,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  3.感受比喻、夸张的恰切,领悟诗人运用语言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猜读:诗句竞猜,热身铺垫  1.看图片猜诗句。  2.为什么看到图画能猜到诗句?诗句和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3.生交流对苏轼的了解后,师简介苏轼。  二、初读:正确流利
摘 要根据格来宾哥和邓拉普(Grabinger
一、部件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偏旁部首的知识,还要掌握汉字的部件知识,因为这是分析现代汉字必备的知识,是提高识字效率,促进识字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一)部件简介  部件,上个世纪50年代起,有人称其为“字根”,也有人叫“字元”“字素”“构件”“组件”“形位”,等等。1965年9月1日,文之初(倪海曙)在刊物《文字改革》第10期上发表文章《汉字部件应该规定名称》,部件概念开始趋于统一。  
笔者认为,以课文为本,梳理归纳知识点,再以知识点为纽带勾连多篇课文形成知识块,然后延伸到课外找到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材料的结合点,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实现课内外的“连通”。这种从“知识点”到“知识块”再到“知识链”的精细化复习模式,有助于实现复习教学的提质减负。  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为例,“中心句”是该学段阅读理解的重要考点。专项的“点块链”中心句知能体系的建构是提升相关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众多的课件类型中,练习与测验类课件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该类课件的安排十分灵活,可以穿插在课堂的讲课过程中,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出一两道相关的测验题,考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把练习与测验类课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制作成为一个完整的课件,专门作课堂和课后的练习。  练习与测验类课件最重要的特征是交互性。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得到反馈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ActiveX控
卷首语  新年致读者 (1)  学习贯彻国家安全标准确保教育教学安全 王富(3)  加强实验教学推动素质教育 王富(5)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装备工作必须先行  ——学习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体会 王富(7)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猛力推动教育装备工作  ——学习“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有感王富(10)  本刊特稿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王富(8.1)  管理研究  实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探究“夸父”名字含义与文章结构关系。  2. 初步品鉴神话的特点,体会夸父的伟大精神与文章的精妙构思。  3. 在读懂白话文的基础上读古文《夸父逐日》,培养阅读古文的  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正音,引导探究  1.“父”的读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按老师的要求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好,请读课题——(出示)  生:(齐
沙河市渡口寄宿制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近几年,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今年,为改变教育技术装备落后的面貌,通过上级支持和自身努力,投资了40余万元。我们的做法是,搞好预算,资金集中使用。现在我校专用教室齐全,各室装备达到省级要求,有的还达到了国家要求。装备的完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学校办学思想
结合30 多年为儿童学习所作的艰辛探索与潜心研究,回顾反思自己所上的课以及所参加的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我想略述从中获得的体验及感悟。  一、儿童学习知识的复杂性——对策:整合知识,选择最佳途径设计情境  学习知识对于儿童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人们习惯上认为的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学习科学阐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结构的状态相互联系地处于一定的系统中,而且是一个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体悟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认读词语,感“边塞”意象  1.出示词语,课前检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试着读一读。(出示)  琵琶 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