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30+15”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落实“30+15”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将“30+15”分解成:5分钟“课前播报”的口头练习、5分钟的“导学练习”、5分钟审题、答题练习,30分钟的授课时间,其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更多的操练、巩固的时间和条件,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30+15”;思品;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为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我校采取了“30+15”课堂教学模式应对之策,即在45分钟的时间里划出不少于15分钟的书面练习专用时间,为学生提供和创设更多的操练、巩固的时间和条件。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文科类学科,如何做到既能把问题讲透、讲明,又能留下不少于15分钟的课内时间给学生做书面练习?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才能既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照“30+15”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思品教学的特点,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做了以下分解:
  15分钟“课前播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教育部关于初中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对《思想品德》课命题的一项改革要求。近些年的思品中考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如何在平时教学中贯彻思品改革的这一精神?为了能让学生学会关注时政热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变化,设制了五分钟“课前播报”。
  思想品德试题,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在逐年提高,试卷中直接、间接的以时事热点为题材的题目占全卷题量60%以上,以分值计占全卷的50%以上。初一年新生入学,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思品的学习,设制了“新闻播报”这一“课前播报” 。要求学生每周收集一则时政新闻,并进行不少于30字的点评;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播报、点评,然后请其他同学针对上台播报同学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帮助同学补充时政点评中的不足之处;在同学的点评中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运用初一年学生还未接触到的思品的知识点进行点拨,逐步引导学生使用书面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进行初一下、初二下法律知识的教学时,设制“案例播报”这一“课前播报”,要求学生每周收集一则法律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不少于50字的案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初一下第五、六单元和初二上的学习内容是有关心理道德的内容,这期间要求学生每周收集一则“励志故事”,并且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选择收集的内容,比如,初二上学习第一单元时,侧重收集有关“自尊自信”、“自我负责”的故事,学习第二单元时侧重收集有关“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谈感悟。
  经过“新闻播报”、“案例播报”、讲“励志故事”等“课前播报”的不断训练,学生逐渐学会了有选择的收集资料,锻炼了学生动口说的能力;在同学上台播报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聆听的习惯。在“课前播报”进行的过程中要求逐步提高,从要求学生有话可说,到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从法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分析问题。到初二年进一步进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谈感悟、写点评时要做到“三个联系”:一是联系材料、二是联系书本知识、三是联系自身;在联系自身时学会从思想上、行动上去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上台有话可说,说的话能切中要害,而且能逐渐用书面语表述自己的观点。比如,讲“励志故事”时,同学讲到: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马鹏飞时,会联系到“自立自强”、“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挫折”、“负责任”、“孝敬长辈”等等,最后学生能联系自身:从小事做起,学会做一个孝敬父母、做个自立自强、负责任的好孩子。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学会放眼社会,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渐进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5+30”的“导学”“精讲”,帮助学生疏理知识结构
  “30+15”课堂教学模式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加上这几年思品中考的特点:“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答案大多要求“要点式”,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如何。因此每个知识点必须讲清晰、讲到位,这样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快速找到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如何能在授课时间由四十五分钟压缩为三十分钟的课堂中,让学生理清知识点以及内在关系,“导学”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提纲”,主要以填写知识点的关键词、选择题为主,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导学提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大致了解了学习内容,为下一步的“精讲”打好基础。
  “30+15”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讲课的时间不得多于三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精讲”。在教学设计中要舍得放弃,不要面面俱到,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一目了然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同类的背景不重复讲。思品中考为开卷考,只有两种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虽为开卷考,选择题不可能每一题都去找课本,因此,对于“识记”的知识点,以及可用于选择题的“理解”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到背诵的程度,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只需在书本上作好笔记,需要理解的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解释即可。对于可用在非选择题的“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主要以情境背景材料、案例背景材料的形式出现,这是课堂的重点和亮点。近几年的中考考题,大多是以情境材料的形式出现,而且必须根据题意来回答,这就要求学生能看懂材料,看出题目的问题指向;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语文的阅读理解,它要求学生对背景材料的领悟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要用“思品的眼光”、用“法眼”(法律题)看出问题所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新知。知识不应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因此,在“精讲”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脉搏的材料,训练学生“思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言,悟出情境中的思品观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书本知识去观察理解分析时政热点、社会现象的意识。只有这样的长期训练,在考试的时候学生才能对题目进行准确分析。
  在“导学”的基础上,在“精讲”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动口说,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对书本的知识的主动建构。
  35分钟“学法指导”与“操练”结合,提升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非常重要,应该从初一年一入学就非常重视;告诉学生必须怎么做,规范审题、解题的程序,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体会:初一年新生上完第一小节“我上中学了”,就对学生进行如何做“选择题”的学法指导,先不看正确率多少,而是先重视做题的过程。经过教学的不断实践、完善,总结出以下做“选择题”的程序:看题干要两遍,第一遍从头看到尾,抓最后一句;第二遍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挑题支用排除,排除有三招:一是排除错误选项,二是排除与题目无关的选项,三是绝对化语言考虑排除。要求学生做选择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做题,一开始只检查学生是否按规范做,而不看是否选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养成习惯,正确率自然就高了。初一年期中考前的课堂练习只做选择题,到期中复习时才开始进行非选择题的学法指导,非选择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有四步:第一步,先审“设问”,注意“三找”,找主体、找疑问词、找关键词;第二步,审材料(案例),根据设问逐一划出材料(案例)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方向;第三步,回归课本,将考题转成书本题;第四步,规范答题,联系题意回答问题,分点分段,看分值答题。学生做非选择题,总是习惯性的从头开始审题,这样做很难快速、准确地判断答题的方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答非所问,所以在学生未开始接触非选择题时,先把做非选择题的方法、规律告知学生,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确方向,少走弯路。学生拿到考题后知道该如何下手去答题,减少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提高得分率。
  每堂课用不少于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做题时不断的强调答题的规范、程序,直至学生“厌烦”到老师一讲开头,学生就能脱口而出,内化为学生的答题规范。每节课用不少于三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按程序审题,为了节省时间,答题主要写与题意有关的内容,而对于转成书本题的知识点则只要求学生写出书本的具体位置即可。
  “30+15”课堂教学模式在思品课中,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15分钟的书面练习专用时间”分解成5分钟“课前播报”的口头练习、5分钟的导学练习、5分钟审题、答题练习,30分钟的授课时间主要以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品阅读理解能力,在分析领悟中既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有规则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情趣是思维活动的温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有了兴趣,作文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是作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主动作文。  1从课
期刊
叶老曾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知,卒底于不待教授。”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增强学生主体的训练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人。“自学——质疑——讨论——诵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1自学  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进行预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
期刊
当今课改提倡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学生,提倡个性化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美育的艺术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扬,人们利用各种形式或手段极力寻求美术与其它课程的共性以其进行整合,发挥全面培育的功用。  教师个性是一种具体个性,它是教师职业共性和个人自身个性的统一。教师职业共性是指教师因职业特点所具备的行为风格和人格
期刊
【摘要】“精讲”是指精选将手内容,即精讲重、难、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点拨”即导学,“导学”,学是核心,导是关键,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在导上下功夫。  【关键词】精讲;点拨;寓教于乐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才,大多是在孩提时期就迷恋某种事物,这种兴趣和爱好恰似一种魔力,推动着他们迅速成长,并在某些方面做出自己的独特的成就和贡献。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 
期刊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无疑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认为导致这一薄弱环节的根源是语文老师。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由于理念陈旧,思想不解放,方法落后,一言堂,一人说了算,这无形禁锢了小学生作文的天赋,给学生的心灵无意蒙上了一层害怕作文的阴影。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作文,不惧作文,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期刊
在“如何高效学习”这个问题上,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现将我的几点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1开展大声读书活动  过去有学识的人就叫“读书人”,读书成就人生,这就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读书有几大益处:(1)读书能使人血脉喷涨,锻炼肺活量,抑制大脑开小差、走神,抑制外界环境的干扰。(2)增加知识量,提高阅读和
期刊
过去由于我们小语教师习惯于从“知识和能力”上评价学生的习作,所以许多教师总觉得评价“知识和能力”是“实”的,而评价“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虚”的。其实,学生在整个习作过程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还是一味沿用过去那种简单的分数评价,或者单一的等级评价,打个优良中差什么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习作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学生由于努力
期刊
【摘要】本文就如何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从校本培训、示教下乡、名师工程、拓宽培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改;师资;培训;途径  课程改革是目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攻克这一课题必须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前提,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目标,以培养优秀教师为重点,科学谋划、自主创新、拓展途径,努力实施教师
期刊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1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举例来说吧,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看着它,并想象它很象是什么东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来,说得越多越好。学生甲说:“象玻璃球、乒乓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它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有效的激发了兴趣,更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信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