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1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举例来说吧,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看着它,并想象它很象是什么东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来,说得越多越好。学生甲说:“象玻璃球、乒乓球、皮球、足球、排球、月球、太阳……”一口气说出许多球形的物体。而学生乙却说:“象个球,还象铁环和手镯,也象一个井、一个锅盖、,一个硬币……”学生丙呢,他除了说出一些类似以上列举的物品外,还说:“象烟囱(切面),象少女脸上的酒窝,象水里的旋窝……” 。
  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女儿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女儿:“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女儿想了想:“烧鱼汤。”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 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鱼片。”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女儿点点头:“妈,我想用鱼头烧豆腐,鱼身子煎着吃。”
  妈妈和女儿的这一番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2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
  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方法。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给出的方法是
  方法一:
  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AB.则
  ∠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ACE+∠ECD=180°(1平角=180°),
  ∴∠A+∠B+∠ACB=180°(等量代换).
  即:∠A+∠B+∠C=180°.
  方法二:过点A作直线PQ∥BC.
  ∵PQ∥BC(已作),
  ∴∠PA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Q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PAB+∠BAC+∠QAC=180°(平角定义),
  ∴∠B+∠BAC+∠C=180°(等量代换).
  教师在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案,若大多学生感觉困难,可以适当引导,但要掌握一定的“度”;另外可能学生还有其他推理方法,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其他推理方法如图:
  于是得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要12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丙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1)甲、乙、丙三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这段公路?
  (2)甲、乙、丙三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这段公路的3/5?
  (3)甲队先修了3天后,剩下的由乙、丙两队合修完成,乙一共修了几天?
  (4)甲、乙两队修了2天后,剩下的由乙、丙两队修完,乙一共修了几天?
  (5)甲、乙、丙三队合修了3天后还剩500米没有修,这段公路有多长?
  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3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
  如小孩掉进水里,把人从水中救起,是使人脱离水,而司马光救人是打破水缸,使水脱离人。
  已知:a※b=ab+a-b,计算5※3=.此种计算打破了常规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而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思维定势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   4大胆质疑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质疑能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敢于有此质疑,从而发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会落向其他方向?”有了此质疑,从而得出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也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
  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5学会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其次,反向思维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看法。但是反向思维并不违背生活实际。如:
  我国生产抽油烟机的厂家都在如何能“不粘油”上下功夫,但绝对不粘油是做不到的,用户每隔半年左右还得清洗一次抽油烟机。美国有一位发明家却从相反方向去考虑问题,他发明了一种专门能吸附油污的纸,贴在抽油烟机的内壁上,油污就被纸吸收,用户只需定期更换吸油纸,就能保证抽油烟机干净如初。这就是反向思维的典型实例。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将锗提炼得非常纯。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的著名的半导体专家江崎和助手在长期试验中,无论怎样仔细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严重影响了晶体管参数的一致性。有一次,他突然想,假如采用相反的操作过程,有意地添加少量杂质,结果会是怎样呢?经过试验,当锗的纯度降低到原先一半时,一种性能优良的半导体材料终于诞生了。这是反向思维的又一成功事例。
  让我们也常常潜入“森林”,另辟蹊径,去发现、去领略那前人从未见过的奇丽风光吧,这时,你就可以欢呼:“啊,这片天地是我首先发现的,大家都来看吧!”
  总之 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投影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利用投影手段的形象生动性、直观性、启发性等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  【关键词】投影教学;学习兴趣;慢镜头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最近几年来,由于投影教学深入到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  “程式化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有规则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情趣是思维活动的温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有了兴趣,作文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是作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主动作文。  1从课
期刊
叶老曾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知,卒底于不待教授。”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增强学生主体的训练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人。“自学——质疑——讨论——诵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1自学  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进行预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
期刊
当今课改提倡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学生,提倡个性化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美育的艺术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发扬,人们利用各种形式或手段极力寻求美术与其它课程的共性以其进行整合,发挥全面培育的功用。  教师个性是一种具体个性,它是教师职业共性和个人自身个性的统一。教师职业共性是指教师因职业特点所具备的行为风格和人格
期刊
【摘要】“精讲”是指精选将手内容,即精讲重、难、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点拨”即导学,“导学”,学是核心,导是关键,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在导上下功夫。  【关键词】精讲;点拨;寓教于乐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才,大多是在孩提时期就迷恋某种事物,这种兴趣和爱好恰似一种魔力,推动着他们迅速成长,并在某些方面做出自己的独特的成就和贡献。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 
期刊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无疑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认为导致这一薄弱环节的根源是语文老师。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由于理念陈旧,思想不解放,方法落后,一言堂,一人说了算,这无形禁锢了小学生作文的天赋,给学生的心灵无意蒙上了一层害怕作文的阴影。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作文,不惧作文,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期刊
在“如何高效学习”这个问题上,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现将我的几点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1开展大声读书活动  过去有学识的人就叫“读书人”,读书成就人生,这就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读书有几大益处:(1)读书能使人血脉喷涨,锻炼肺活量,抑制大脑开小差、走神,抑制外界环境的干扰。(2)增加知识量,提高阅读和
期刊
过去由于我们小语教师习惯于从“知识和能力”上评价学生的习作,所以许多教师总觉得评价“知识和能力”是“实”的,而评价“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虚”的。其实,学生在整个习作过程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还是一味沿用过去那种简单的分数评价,或者单一的等级评价,打个优良中差什么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习作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学生由于努力
期刊
【摘要】本文就如何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从校本培训、示教下乡、名师工程、拓宽培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改;师资;培训;途径  课程改革是目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攻克这一课题必须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前提,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目标,以培养优秀教师为重点,科学谋划、自主创新、拓展途径,努力实施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