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麦收的夜晚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晚的月光有些亮,照得人心里明晃晃的。吃饭时,娘说:“俺们今晚还得上坡呢,大队里要抢收麦子。”她这话是替爹说的。爹惜话如金,在家里轻易不开口,这让我们兄妹三个多少有点儿畏惧。
  饭后,爹开始霍霍地磨镰刀,娘去整理扁担和绳子。我跟在娘身后,小心地问:“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呢。”娘说着招手叫两个哥哥过来,小声说,“你们俩今晚别到外边去玩了,和妹妹在家老老实实看家。等队里干完了活儿,要在咱家打伙食呢!”
  打伙食就是吃好东西。我们村大队干部为了犒劳辛苦出工的社员们,隔段时间就聚在一起吃一顿好饭,伙食费用由大队里出,称之为打伙食。听说上年秋收地瓜时在支部书记家里吃的是狗肉,今春抢种小麦时在大队长家里吃的是煮羊汤,可我爹只是个生产队的小队长。今晚呢?我望望空荡荡的房间和灶台,一时想不起有什么好吃的来。
  大哥说:“昨天我看见北园里的梅豆有一拃长了,要是能吃顿包子就好了!”
  二哥说:“炖兔子肉可香啦!大队里今晚那么多人去割麦子,保不准儿就能轰出一两只兔子来呢!啧啧。”
  我说:“要是能杀只鸡吃就好了!鸡肉擀面条,想想,口水都流下来了。”
  我们兴奋地谈论着,平时单调乏味的小院,以及院里的杏树、桃树和那些不怎么漂亮的猪圈鸡窝呀,都跟着生动起来。
  两个哥哥很听话,他们早早关上柴门,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又趴在门上望望东边幸福家,瞅瞅西边丰收家,好似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一般,满脸抑制不住的喜悦。
  月亮升高了,照着院里的老杏树,抛下团团或浓或淡的树影儿。成熟的杏子前几天就基本摘完了,被娘挑着走村串户换成了两块多零钱,只有高高的树梢上挑着的两三个,红烁烁的,招引着我们的目光。
  二哥说:“咱去打杏子吃吧!”
  大哥说:“好。”
  他俩拿来长竹竿,够不着。二哥又从西墙根下找来一根细木棍儿,大哥从粮囤子底下拽出来一根旧麻绳,两个人蹲在地上吭哧了半天,终于将细木棍儿和长竹竿绑在了一起。
  哗啦啦,哗啦啦,杏树叶子兴奋地叫起来,像下雨了一般。叭,叭,两声响,有杏子落下来了。
  三个人欢呼着去抢。大哥先捡到了一颗。另一颗掉在了我脚边,我刚弯腰去拿,二哥手疾眼快,噌地一下蹿过来,伸手抓走了。
  二哥刚要吃,大哥说:“哎──哎,等等!两个杏子,三个人怎么吃?”
  二哥挠挠头,说:“那咱抽草棒吧,一根长的,两根短的,谁抽到长的谁就吃一个;剩下的,两个人掰开来吃。”
  三个人都点头。
  于是大哥去草垛上抽出一根红草来,把细叶捋掉,做了长短不齐的三根,双手捂好,只露出一点儿齐齐的头来,举到我们脸前说:“抽吧抽吧。”
  我踟蹰着。只见二哥猛地抽出一根,快活地叫着:“长的长的!”一把将杏子塞进嘴里。
  我手里拿着一根最长的草棒望着大哥,两眼泪汪汪的。大哥忙将他的杏子掰开来,递给我一半,说:“莫哭莫哭,过一会儿俺再打。”
  月亮偏到西天去了,大杏树的影子慢慢爬到了东边的墙上。杏子没有再打下来,我们几个都疲惫了,不知爹娘什么时候回来。
  墙脚一只蛐蛐在叫,??,??。两个哥哥都不喜欢捉蛐蛐。蛐蛐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上坡捉个蚂蚱螳螂或下河捞个小鱼小虾的,回来可以生起火来烤着吃。那滋味儿,真好。
  二哥提议和大哥玩陀螺,拿一根鞭子抽,陀螺转呀转,转得我头晕眼花的。我呵欠连天,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央求大哥说:“大哥我先去睡一小会儿,等咱爹娘回来了你把我喊醒吧!”
  大哥说:“好好,你困去吧,等咱娘回来了我叫你。”
  我躺在床上,有点儿不放心,心里琢磨着,到底今晚能吃什么好东西呢?可没多会儿就呼呼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娘回来了。娘手里拿着一只热腾腾的鸡腿递给我,笑呵呵地说:“吃吧,吃吧,吃饱了好长个儿!”我一跃而起,快活地接过来,大口大口地吃着,香气飘满了屋子。
  等我醒来时,天已大亮。日光暖烘烘地照过来,照着空荡荡的床头、墙壁和灶台。
  娘正蹲在灶前洗地瓜,一个个拳头大的小地瓜泛着土黄色,盆里还放着一个青萝卜。“又是地瓜咸饭!”我皱皱眉头望着娘。可娘只顾低頭干活儿了,似乎根本没有看见我。我走到院里喊大哥,大哥挎着筐子去搂草,看见我,快快地走开了。我发现二哥正站在屋后沟边一块青石上,拿着镰刀去够一截洋槐树枝喂兔子。我走过去问:“二哥,昨晚队里人来咱家吃饭了吗?”
  “吃了呀!”二哥脸上放出光来,望望家,小声说,“擀的面条哦,还有好几块咸肥肉呢,我还没吃够!”他舔舔嘴唇,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我呆愣了半天,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墙根下,好久好久没有说话。
  选自《百花园》
其他文献
星子挂在天上,明月映在江里,快马飞奔在桃花林中。  马蹄声声,杂糅在桃花瓣间,浸染了桃花夫人冷寒的香,已经凌乱不堪。  可以看不见,却一定要知道那寒香无所不噬的魔力,一如传说中的桃花夫人。  准确地说,活人没看见过桃花夫人,却没人胆敢忽略她的存在。  绝峰大师死时,满眼惊喜之状,口水打湿了袈裟的前襟,下巴自行脱臼,如霜的长须捋成了锥子形;弃尘道长倒在腥红一片里,满眼惊恐之状,而全身无一处伤口,胸口
期刊
麦穗山庄的佃户唐喜想去县城参加乡试考秀才,可家里穷拿不出盘缠。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跟东家程老爷借。走到半路,一阵风吹来一块白纱巾,上面绣了个栩栩如生的持剑少女,唐喜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叠好揣入怀中。  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吗?程老爷担心唐喜考不到秀才不说,到时还要身背债务,便狠心拒绝了他。  唐喜失望地走回家,看到一位老婆婆在他家门口昏倒了。凭经验,他觉得老婆婆是饿昏的,连忙把她扶进屋,熬了一碗米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进北京的经历。下了车,扛着个很沉的提包出了车站,围上来几个男女,问我:“住宿吧?”他们的旅馆价格便宜,条件也好。我不相信他们,我想找个大一点的宾馆,大宾馆不骗人。  我忽然看见旁边的墙上写着两个大红字:宾馆。旁边画着一个箭头,指向左边,箭头上边写着100米。100米处就有宾馆,就去那儿住。  我扛着沉重的提包,顺着箭头指的方向走。到了100米处,箭头拐进了一个胡同,胡同的墙上又画着一个
期刊
湘西的邪人谷令人闻风丧胆,邪人谷里的人武功高强,还善于下蛊。邪人谷里住着师兄弟三人,老大“天邪”苗破天,老二“地邪”石辟地,老三“水邪”邱恨水。  数年前,江湖十大门派联手围剿邪人谷。大洪山伏虎观的天谴道长也参加围剿行动,中了天邪苗破天的蛊毒。苗破天之所以号为天邪,是因为天上飞的所有一切,都能成为他下蛊的工具。那一天,他们攻到邪人谷谷口,忽然空气中蜿蜒飘来几条黑线,人们纷纷倒地。天谴道长闻到一丝异
期刊
老李从工会主席退居二线后,便主动参加扶贫“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这天,他坐班车去山里头的赖家村,跟自己的帮扶对象赖皮叔见面。他听说赖皮叔大前年养羊,羊全死了;前年,租了十几亩鱼塘,年底却没捞上几条鱼来;看到村里好几家农家菜馆生意火爆,赖皮叔又东借西凑,开了一家叫“顶呱呱”农家菜馆,结果店子不死不活。几年下来,他把家里越搞越穷。老李想,能好好帮上赖皮叔一把,也算自己在退休前做了一件好事吧。但他
期刊
六叔把奶奶丢在我家门口,敲开门就跑了。那是清晨,天色还未明朗。奶奶庞大的身躯裹在晨雾中,像一条搁浅的老鱼,嘴巴艰难地一张一翕。她已经瘫痪好久了。  之前她老是念叨,她要去老六家住一阵子,或者过上半年。  六叔住在河边,推开窗子就可以看见六叔泊在芦苇边的船,看得见站在沼泽地里发呆的苍鹭,还有绿头鸭带了一群喜欢张着翅膀的小雏鸭。年轻的六叔像一束青芦苇那样挺拔,他是奶奶最小最宠爱的孩子。但是奶奶去六叔家
期刊
穿山屯的老炮手耿壮山老了。  岁数一大很多事情便找上来了,冷清呀病痛什么的免不了,可除此之外呢,老炮手还多了一个做惊梦,在梦中,许许多多动物活了起来……他经常大喊大叫,惹得炕下边的大黑跟着叫。  没辙了,睡觉前老炮手把他那把双筒猎枪放枕头旁压惊,也不行,干脆,起身两手搭膝盖上盘坐直到早上吧。  一连下了好多天雪,终于出太阳了。  过去给他当二炮(助手)的大鲁牵着大黑过来了。  扫了雪进屋里,说,师
期刊
庄上的四爷爷走了。  走的时候,很安详。  尽管几个叔一个劲地问:仇家是谁?  四爷爷,费劲地摇了摇头。一脸的祥和。  四爷爷是开旅店的,就是当时的车马店,一地的稻草,上面铺上几张篾席,席子上再铺上一副蓝布,既当床单铺,又当毯子盖,冬天再加上几条黑黑的褥子被子。  那时没有很快的交通工具,做生意的,赶脚的,求学的,走得黑了,随便往上一躺。第二天照常赶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讲究。  四爷爷做事厚道,从
期刊
在我心里,六爷是个英雄。除了挂在他家里的那张由朱德总司令签署的退伍光荣证外,还有六爷屁股上的伤疤。  六爷的工作就是在学校敲钟,偶尔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农村小学校厕所的便坑之间是没有隔板的。平时六爷不和我们挤着去厕所。那天他吃坏了肚子,龇牙咧嘴地捂着肚子跑到厕所蹲下拉个没完。有同学发现了六爷屁股上巴掌大的伤疤,就在操场上喊,六爷是猴子屁股。搞得本来没有便意的孩子也来厕所参观六爷的猴子屁股。
期刊
二匪手下的人比大匪多,但属乌合之众。  二匪当匪很简单。他是山东平度人,曾是太平天国义军中的小头目,在一次与曾国藩的清军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二匪侥幸逃脱,隐姓埋名来到热河,落草为寇。原先他这伙匪杀人越货啥都干,后来大匪定了规矩,只准他对土豪劣绅下手。他便改邪归正,做了讲良心的匪。  二匪当年在太平军里也是个人物,凭啥甘心听大匪的?  大匪比他厉害,无论是武功,还是做人。大匪定的规矩,他赞成。当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