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真正提高其整体水平;此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命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要注重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进入高一的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那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带着问题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单元、课、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2.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3.思考总结求深化
  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真正提高其整体水平
  1.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2.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当然,质疑不是推翻一切,例如我在讲到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建设和外交取得的成就,有同学说这是文革的功劳,在这里老师要给与引导。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如我在讲西周的《宗法制》内容时,学生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于是我通过古代一位官员死后,他的爵位和财产如何继承的案例,要求学生当一回法官。学生对此十分有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原本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有趣又易懂。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课下写一篇小论文,谈谈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给予学生自主备课的时间,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借助工具书、中学教材、上网等方式自行掌握一些常识、概念或开展探究,对照老师发下的主要学习目标、课前思考题等资料进行适当准备,还应与自己身边或自己关注到的国内外相关事件和现象相联系。这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环节。课题的确定可能有多种方式。教师提供的课题学生未必就感兴趣,因此学生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和确定课题。如:男同学从自己的穿着想到“西装与社会的进步”,女同学从文艺作品中看到妇女缠足联想到“缠足与放足的历史”, 有些涉及近现代史的研究性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应当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的调查,整理调查的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如,在讲授司马迁、李时珍、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充满激情地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二十七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等坚强的意志,以及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贵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育人必先育德,健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使学生心体同健是每位教育者不断追求的教育目的。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所赋予人们的不只是健康的身体,也给人们以健康的灵魂。在全面推
期刊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工作的精髓所在。同时,它也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高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说的是以教师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00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305项目办公室分别在桂林、南京、北京召开会议,对“九五”科技攻关96-915项目大部分专题进行了验收。“九五”攻关在前两个
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用“文火”“炖化”麻木的心  许多学生谈“数”色变,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心理,并有排斥倾向,表现为听课无精打采,缺乏学习愿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入手,围绕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开裂原因为重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了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大体积混凝 施工技术 解决措施  前言  最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的扩大,甚至延伸到二,三线的城市,到处是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因此,建筑工程中大体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让语文课堂由“圈养式”转化为“开放型”,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真正爱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要教给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乏描写爱情的作品,然而顾忌礼法,大多是写红颜知己或青梅竹马,很少涉及夫妻之情。《浮生六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家庭文学小品的光辉典例,一直备受文人推崇。  关键词:《浮生六记》 芸娘 情感 夫妻  一、夫妻之情解读  《浮生六记》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沈复把他与妻子二十三年的感情都浓缩成了这篇《浮生六记》。沈复写的这些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