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音乐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校外音乐教育中,也存在这些问题。作为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把创新校外音乐教育的学习方式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努力探索校外音乐教育学习方式的创新策略,让学生真正能“在玩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在学习新歌曲或乐曲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范唱或范奏,让学生听过几遍后,说出它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草原》这首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们说出脑海中大草原的景象,描绘一幅美丽画卷,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音乐带来的感染力。传统课程中一般是老师唱“独角戏”,创新教学中应该把传统课程中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思维逆转过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个人的想象。教师要给课堂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树立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自我参与中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弹奏钢琴曲《青蛙合唱队》时,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体会并能用动作来形容老青蛙和小青蛙的不同。小组合作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在模仿中和自我的想象中不断感受音乐的乐趣,而且学会了互相交流,合作共处。
  发展音乐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和播放录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弹奏强节奏的音乐,让学生猜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并且进行模仿,再根据音乐的快慢、强弱、高低、长短来变化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弹奏,通过“听”自己的弹奏来逐渐强化、提高内心的听觉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学生们能将音乐与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将音乐这种有声无形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化、生活化,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对音乐的想象与联想发展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先放录音然后再用弹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歌曲中的人、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它融汇到音乐中去,以达到充分表现音乐的目的。
  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去图书馆,收集相关的音乐电影、电视、歌舞剧等,或上网查询乡土资源,收集资料之后可以相互进行交换和学习,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将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我们可以将故事法、创设情境、游戏法、体态律动、表现法、创作法等综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善于挖掘、整合学生身边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和他们与社区环境、传媒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如果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可以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
  挖掘利用区域资源。学校适量安排一些地方特色课和课外实践活动,把当地民间娱乐活动和民歌民谣引进校园,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比赛”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增进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还可提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为继承和发扬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奠定感情基础。
  结合流行音乐,与时俱进。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作品,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方面丰富学生的业余音乐生活;另一方面将音乐融合到平时的生活中去,让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结合本地的教学资源、学校的优势、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创新思维,沿着创新的教育道路,以学生自主化参与式的学习为主,为学生创造更开放、更优越的校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音乐教育的殿堂中感悟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师范生了解和熟悉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环境、特点和过程,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实际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
通过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槽研究了周期波浪对浪溅区结构物的冲击作用。控制方程为雷诺时均方程 ,采用k -ε紊流模型及在近壁区应用壁函数。建立了适合VOF方法的水体与结构物接触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讲起课来就不会以概念解释概念,以词解词,停留在定义加例子,死板地解释课文上。如果教师能讲清道理,深入浅出,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可见,唯有深入钻研,才能融会贯通;唯有透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  钻深钻透的标志是:能够高屋建瓴,驾驭教材,而不是为教材所局限,作茧自缚。钻深钻透,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而是要下工夫融会贯通。教师要理清知识间的关系,挖掘知识的
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着这样一句箴言——know yourself,中文翻译为“认识你自己”,意在劝人自知.我常常试图了解自己忙忙碌碌到底为何,自己到底想要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攫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高校纷纷对课程进行改革,其中便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高职学校以培育高素质劳动者为教学目标,更需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很多信息都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传播,也正是这样使其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新闻媒体也在面临着一定问题,制约着我国文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原北京市永丰中学)有位郑晓利老师,40年来,他始终扎根于农村教育第一线,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海淀区(西北旺镇六里屯村)山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漫长的岁月中,有的人选择了离开,而他选择了坚守;更多人成就了自己,而他成就了更多人。郑晓利,一位坚守希望、成就他人的教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好教师。  18岁那年,郑晓利老师走上了工作岗位。初中毕业的他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被留在母校北京永丰学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完成多个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对人、事、物、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和管理。在我国当代学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各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忽视人、不尊重人的发展和违背教育内在规律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为了构建适应新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校管理架构,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向教育的本真回归,有必要对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激发 学习数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
设计属于创造性的活动,设计需要创意,创意被视为一种思考的过程,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设计原点可以理解为设计创意的来源点,即设计意念的出发点。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