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mouse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改中认真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现在,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浅显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
  课堂引趣,一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谜设障。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猜来猜去,没猜对,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出示了储钱罐。二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指导学生拓展探究方法,为探究性学习开启大门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1、在操作中探究。
  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操作——发现——结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如:在教学退位减法,45-9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1)“45-3”你会用小棒摆吗?(从4捆5根拿走3根)
  (2)“45-9”你也用小棒摆摆看,会发现什么?
  (3)5减9不够减怎么办?(四人一小组,先自摆,后交流摆,也可以看看别人摆的)
  2、在实验中探究。
  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实验——对比——结论。在实验中探究,在类比中发现。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师提示学过圆柱体体积公式,让学生进行削铅笔比赛、说变化,然后进行实验:拿出制作好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装沙实验,从中找出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边实验边记录,通过分析得出圆柱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3、在游戏中探究。
  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游戏活动——解决问题——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玩中得出学习结论。如一年级教材中的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所设内容是通过投球比赛来进行的。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领悟力差,对“投中”、“没中”理解不透。因此,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投球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活动理解“投中”、“没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看课本情境图,选出优胜者画上笑脸,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讲讲你是怎样选的?让学生又带着问题继续探究,从而列出减法算式,得出结论。
  4、在猜想中探究。
  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猜想——探究——验证。先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会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数:13、23、26、29、49、46……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12、15、36、39、42、45……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究。
  三、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学生的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部分学生只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调节、解决。另外,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一节课小组合作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厌倦,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学数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交流、学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教学,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动手做数学。教师应多想办法、出点子,用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想学,自觉地去探究。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节课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甚至有个别孩子从未接触过人民币,给授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把学生编成课外小组,指定学习组长,进行课外调查、学习、研究。布置调查研究内容:1、搜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2、商店购物,进行人民币的兑换3、你还认识哪国人民币?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交流、发言的机会,学生思维活跃,争相交流,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从生活中学数学的道理,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因此,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构建数学世界,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有利的。
  五、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一个对他们来说新奇和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时,他们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有力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探究中哪怕获得了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我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赞赏。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快乐的笑脸,我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一个动力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使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火电厂运行的过程中,使用相对较为先进的热工自动化产品可以很好的提升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防止非计划停炉或者是停机的问题,这样一来也就使得电厂的经济效益水平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控制;火电厂;应用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也在这一
[摘 要]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协作互补。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合作
摘 要: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避免和减少压力容器失效事故的发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压力容器进行监测和定期检验。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对这些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指出我国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仍为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  关键词: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研究  从广义上讲,凡盛装有压力介
摘 要:传统模式下,我国的企业理财环境一直处于高能耗发展阶段,这种发展模式有其好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随着而来的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发展模式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理财环境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就安徽省来说,企业理财环境已经越发显示出低碳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深入分析企业理财环境在低碳发展模式下所受到的影响,
[摘 要]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训练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
目的:探讨库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库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积极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