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行为准则、校风校貌的总和。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世界观、价值观的总体表现,是学校师生成长的灵魂。多年来,全校师生积极打造富有内涵、富有独特品质的学校文化。学校跨越式发展,办学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一、打造环境文化,重“熏染”
  一所充满魅力、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校园,一定有着高品位的育人环境。物质环境文化是直观性的、显性的文化,它无时不在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熏染师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一种育人的基础途径,打造物质环境文化是打造文化校园的基础。学校校园建筑与景点设置,要从美化、教育化、艺术化入手,从大环境到小细节都要精心设计和安排,传递学校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想,彰显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的规划要科学合理,要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要以爱国主义教育、文明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教育为总目标精心设置,一处精美的雕饰、一块特色性的标志牌、一句人本化的警示语都要融校园、家园、乐园、公园于一体,努力创设“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石皆可育人、让每一面墙壁充满文化、让每一个角落陶情励志”的具有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昭阳实验小学本着以人为本、弘扬地方文化的理念,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了校园环境。学校亭台小榭、竹石小品、空中花园、花木盆景、茂林修竹清新典雅、相映成趣。板桥园的设置独具匠心:景园内竹、石、梅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文化长廊雕刻了十多幅板桥先生的作品,漫步其间自然情趣赏心悦目,文化气息春风拂面。教学楼门厅前的竹石小品也十分引人注目,太湖石上面镌刻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手书的“厚德博学”四个大字的校训,它无时不在激励全校师生成人成才。教学楼大厅墙壁上展示着校歌《我们是明天的太阳》,校歌由著名儿童作曲家苏永进作曲,由全体教师参与作词。那优美的旋律,希望的话语,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学校板报、橱窗、楼道作文栏、英汉对比礼貌用语布置、厕所文明童话用语设计、宿舍装饰布置无不体现出精致、人文的文化气息。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既获取了知识,又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培育精神文化,重“引领”
  环境文化仅是表面层次的学校文化,而深层次的则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的魅力在于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科学的人文精神。一所充满理想、洋溢人文气息的学校一定有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它是陶冶全体师生情操无形而强大的推动力。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明确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确立独具特色的校训、校徽、校歌,使之成为凝聚学校的力量,激励广大师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
  昭阳实验小学创办初期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高素质、学校高品位、质量高标准上,倡导“求真、从善、尚美”的校风,“博爱、厚积、笃行”的教风,“踏实、厚实、扎实”的学风。我们切切实实地制订阶段目标,踏踏实实地教学相长,扎扎实实地实施训练,厚厚实实地丰富底蕴,学校文化品位逐年提升。学校还面向全国征集了校歌、校徽。校徽外观整体是两个同心圆,象征同心同德教育、和谐团结发展。内圆是由字母ZY变化而成,下面Z既像两片展开的幼芽又像艺术变形的双手,上面S是变形的太阳,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象征着学生像幼苗一样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二是寓示着昭小教师以炽热情怀双手托起孩子们阳光般灿烂的未来。校歌歌词既赞美了魅力校园,又展示了学校特色,同时更描绘了美好的未来。学校用这样的文化激励了广大师生坚守精神家园,彰显生命的本色,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学校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和鼓励什么,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要形成共同的信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利用校园网、校报、板报等媒介强化对师生的教育,使之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平时还要加强实践体验,让师生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转化并同化为学校精神。
  三、优化管理文化,重“规范”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创新管理机制,才能追求卓越的办学品质和效益。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制度管理、人本管理有机结合尤为重要,它是构建文化校园的保证。
  制度文化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的发展能起到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的作用,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内在机制是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  少的保障机制,人们常说有一套好制度就有一所好学校,好制度能激发每个人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制度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成了一纸空文,反而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都必须经历自下而上的过程,要征求教师的意见并进行修改,直到大家认同为止。这样制定的制度本质上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引领着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近年来,我校大胆创新,实行了制度化、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制定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每学期从德、能、勤、绩、奖励加分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积分排序,使学校管理科学化,一切工作规范有序。
  人本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激发潜能”的管理。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仅靠制度约束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必须注重感情上的投资,常言道“感情对了头工作有劲头、感情不对头越干越顶牛”。因此,人本管理要讲感情投资。一所学校要办得好,很重要的一条是领导肯在群众身上投入感情。每一个教职工都期待着领导的尊重、信任、帮助,领导平时要走近教师、了解教师、关心教师,工作善于走群众路线,尽量给每一个教师以热情和温暖,为教师办实事。这样群众和领导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理想,从而产生共鸣,为学校工作尽心尽责。在感情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升华教师对事业的感情,对成功者给予表扬奖励,对失败者不求全责备,帮助他们总结教训,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人本管理还要注重知人善任。学校领导是否能够知人善任,直接影响到人的“感情”。感情管理切忌任人唯亲,对不胜任某项工作的人委以重任,对于工作中的能人应充分让其释放能量,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用人问题上,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胆识与魄力,让其大胆工作,发现取得成绩,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领导要有宽大的胸怀,对老师在工作中走了弯路,出了问题不要动辄训斥,要帮助其寻找原因及时解决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推功揽过,这样群众才能信服,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感情才能越来越深,教职工也就能全心全意为学校出力流汗。
  四、深化活动文化,重“升华”
  学校活动是学校办学理念外化为广大师生员工行为的最有效的途径。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精心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领学生全面成才、学生乐于参与、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设计要体现普遍性、高雅性、自主性,突出学生为主体,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有利于培育校园文化精神,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工作重点,善于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寻找教育活动的内容,把学校精神文化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转变到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去。学校开展了“我是昭阳小天使” “从小学创业,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告别陋习,播种文明” “留守儿童也幸福”等活动,还利用传统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名人诞生逝世纪念日等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开展读优秀图书、看优秀影视片、唱优秀歌曲、演优秀课本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小队活动。利用课间、午间、国旗下讲话时间开展每周一曲欣赏、每天一句英语、每周一次校园之声广播,每月突出一个主题活动,如感恩节、读书节、艺术节、民族精神月等,校园内形成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还开辟了艺术中心,设立了古筝室、扬琴室、鼓号室、小提琴室、二胡室、中国象棋室、国际象棋室、书画室、乒乓球室以及绿色网吧和周末影院等,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学生开放。学校还建立了百人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武术队,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理想家园。
  构建文化校园、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关键,如何塑造好教师的群体形象,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责任感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培养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树立爱校思想,增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使命感,与学校休戚与共,风雨同舟,为学校发展尽心尽力。今年我校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了“三争三创三满意” “学规范、做师表、树形象”以及“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教育发展作贡献”的大讨论等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在学习中坚持教育大反思,反思行为,反思师魂,反思形象,反思律己,反思爱心,反思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从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指导教学实践;开展十佳师德楷模评比活动,通过教师同行测评、学生及家长评价,树立先进典型人物,大力弘扬正气,让全校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总之,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是高品位学校的内涵,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决心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校长,必须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其他文献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可谓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往往会流于肤浅,变成面子工程,起不到文化育人的功能。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以“儿童文学阅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儿童文学阅读是我校的特色,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我校在文化环境、师生成长、办学品位等各方面都得
笔者最近听了两组相同的课例,现以捕捉到的镜头分析解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视角”。  镜头1  今天,我们开始听写本课的十个生字词。教师开始报词语,学生写词语。老师将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报完,学生将词语写完。这是我们教师常规的报听写的方式。学生的生词掌握的正确率在老师一遍遍的听写中,以及自己的订正中得以提高。  ……  镜头2  一日,听某位老师上课,课始检查环节,只见班上学生认真地写着词语,而报词
新课改实施至今,小学语文课堂的视角已从人文关怀、张扬个性和情境体验聚焦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而字词是构成语言本体的最基本单位。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词语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词语教学一直以来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一、二年级的课堂中,我们常看到 “蜻
计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对计算课教学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计算课教学要激发学生“想”的兴趣,关注学生“想”的方向,倡导为学生提供尝试计算的时间,让他们“想”清楚算理和算法,并重视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清“说”的内容,倡导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最终通过“想”和“说”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发展思维。  现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交流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我们学校根据教师意愿与校本资源,多管齐下,组建团队,网状建构,立体联结,为教师间同伴互助创设了条件。  一、培养苗子,打造骨干,立足常态,分层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级指向应是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项全方
火热的七月,我有幸成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这几天,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有很深的触动,尤其是刘永和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老师最大的悲剧是一辈子重复一个错误。”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否也一直在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我们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犯的错误,是否及时进行反思并改正了呢?  被儒家尊为“宗圣”的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
1.玛丽黛佳雕塑艺术翅膀高光盘¥199  一触如水,遇肤即化。含有微米级珠光颗粒,细腻服帖,填补肌肤纹理。  2花西子百鸟朝凤浮雕彩妆盘#01¥259  内外兼修的细腻粉质,不只可雕花,更丝滑好用,一盘多用。  3.Croxx玉藏赋生御红玲珑球腮红膏¥149  微雕工艺,匠心打造。一抹两用润泽唇颊。  1.CareMille双闪小银盒¥79  不显毛孔,自然细腻。入门高光,对新手友好。  2.Ve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良好语感的形成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   一、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良好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言语虽简,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文本表达的空白处放飞思绪,点燃激情,就能闪现灵动、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的平等对话,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对话”理念的引领下,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读点”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就要在教学时找准文本的可读点,设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潜心体会,领悟精妙,迸发出情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