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馨:我与毛泽东、江青和李讷的难忘岁月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te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小毕业的韩桂馨,1945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在卫生部下属的洛衫矶幼儿园工作。1947年,韩桂馨来到毛泽东身边,主要工作是照顾毛泽东的小女儿,当时只有7岁的李讷。
  初见江青她态度和蔼
  1947年9月30日,我(韩桂馨)17岁,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几天后,我接受上面安排,到主席身边工作,照顾毛泽东的小女儿,当时只有7岁的李讷。
  1947年10月3日,我在山西临县三角镇双塔村第一次见到江青。走进院子,我便听到一个稚嫩的童音在唱戏,是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桂英的唱段。到窗口望望,只见一个脸蛋圆圆的小姑娘,头上包一块花头巾,腰间系一根麻绳子,手里抓一根木棍作船舵,边舞边唱。她前边立一位头上盘髻的女人,击掌作拍,不时指点示范。孩子发现了我,停住嘴不再唱。于是,我喊了声“报告”。
  那时,江青还年轻,对我态度也和蔼。李讷从小过动荡的艰苦生活,而且一直生活在革命队伍的集体环境中,所以不认生,很快便和我熟悉了,亲热了。江青显然很满意,解开当作枕头的包袱,送我几件衣物,并且让我试穿。我从未穿过这种衣服,穿上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之后,江青又用剪刀替我理发。当她把镜子拿到我面前,我承认,她确实会打扮。进城前,一些女同志还是愿意叫她梳剪头发的,她有时也替警卫人员理发。
  江青皮肤白皙、头发又浓又黑,梳成两条大辫子,然后盘成一个髻。喜欢穿蓝旗袍或列宁装,有时也穿军装,剪裁很合适,军帽稍稍仰起在脑后。去河西,她一路讲述转战陕北的故事,绘声绘色,滔滔不绝。
  毛泽东让李讷吃大食堂
  当时,毛泽东正在农村搞调查。我在黄河边的南河底村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抱起李讷亲着,拍打着后背,拍一下喊一声:“大娃娃,乖娃娃,爸爸真想你哟!”李讷就喊:“小爸爸,乖爸爸,我天天想小爸爸。”她给“小爸爸”表演一段《打渔杀家》。我看到毛泽东眼圈红了,湿漉漉的。
  晚饭,毛泽东一家三口在一个饭桌上吃。毛泽东对女儿的疼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饭后他对我说:“阿姨,以后你就带李讷吃大食堂吧。”大食堂的主食是黑豆稀饭,就连这个也吃不饱,黑豆粥不好消化,吃了肚胀。
  江青针线活不错,李讷的衣服基本都是她做。我不大会针线活,更不曾织过毛衣。她便说:“李讷的衣服不用你管了,你就给老板补衣服吧。”那时,为了转战中的保密,江青都把毛泽东称为“老板”。
  战争锻炼人。李讷六七岁就经受过敌机的轰炸扫射,会躲空袭。每到开饭时,她也像战士们一样拿着小碗,打一碗饭一碗菜。最困难时,一个多月天天吃黑豆,从没喊过一声苦。除了照料李讷的生活,我还要教她识字。为了李讷练字,我请毛泽东写字帖。毛泽东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的字不行。叫她妈妈写,她妈妈的字好。”江青的毛笔字和铅笔字写得很出色,尤其楷书好。李讷练字的字帖全是江青写的。受其影响,现在李讷的字画都是相当有水平的。
  在教李讷识字读书的同时,我自己也加强了学习。一天,我正在抄笔记。毛泽东向我建议说:“青年人脑子好,应该多读多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抄笔记上。当然,字也可以练,但不要这么练。你看的东西多了,知识丰富了,字写得差点也没关系。”
  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毛泽东说,对孩子既要严,又要放得开。乱淘气不行,不淘气更糟,还是有点小淘气的好。孩子太老实了没出息,说不定还有病。能淘气会淘气的孩子,一是健康,二是聪明。
  李讷天真活泼,皮肤白皙,随母亲;两眼漂亮有神,随父亲。毛泽东办公累了,常在院子里散步。他喜欢摆动两臂,扭着腰走。这时,李讷便和她的小朋友们排成一溜,跟在毛泽东身后,模仿着扭。于是,毛泽东越扭越起劲,小姑娘们也越扭越欢,终于嘻嘻哈哈摔倒成一团,气氛是那么欢快热烈。
  江青越来越习惯使唤人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全国规模的进攻,所向披靡,胜利在望,这时的江青也不知不觉起了一点变化。
  首先是吃饭有些讲究了。想吃鸡、想吃鱼、想吃肉,而且每天一定要吃一点蔬菜才行,否则就按着心口窝说胃不舒服。困难时,天天吃黑豆她也没意见,现在有米有面偶尔也能吃到肉了,她却意见多起来。咸了淡了,油大油小,总是不对口味。
  江青甚至对毛泽东也挑剔起来,她说毛泽东头发蓄得太长,不修边幅,吃东西太辣太成,不懂饮食卫生,掉到桌上的米粒菜叶不该拾起来往嘴里送。毛泽东饮食不讲究,只要辣,吃什么都香。如果连续用脑过度,他也会向卫士组组长李银桥提点希望和请求:“能不能帮我搞碗红烧肉?肥点,我想补补脑子。”说完,还带点孩子气地笑笑。
  江青对此是看不惯的。当然,她是懂一些营养学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毛泽东。她说:“老板岁数已经不小了,吃肥肉多了不好。现在形势好转又不是没条件,多吃点鸡鱼蛋,吃点瘦肉更好。”
  为此,毛泽东和江青还发生过一次争吵。之后,两人一直是各吃各的。江青的菜,毛泽东从不动一筷子,他就有这么股倔劲。毛泽东的菜,江青仍坚持要夹几片尝尝,她是想关心一下毛泽东的饮食,但轻易再不敢多嘴。何况,毛泽东说过,能吃辣的人革命性强,她总要夹片毛泽东的菜辣辣嘴。
  江青身上的娇骄二气渐渐变得明显。她驯烈马时的那种泼辣强悍,行军作战时的热情朝气越来越难得看到。在杨家沟居住的后期,她房间装了电铃。于是,卫士值班室的电铃便经常震响。她越来越习惯支派人,使唤人。早晨起床,她总是拥被而坐,在床上擦脸漱口,由卫士用木盘端来早餐,吃过才起床。据说这是受外国人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毛泽东撮合了我的婚姻
  李银桥是我的行政领导,也是我的党小组长。工作在毛泽东身边,生活在毛泽东身边,我们整天见面,接触很多,渐渐熟悉,彼此产生了感情。
  江青先后给我介绍两名老红军,我都没同意。我心里想着李银桥,又说不出口。江青虽然关心我的生活问题,偏偏又看不透我的心思。我坚信李银桥心里也想着我,只不过情况和我一样,也说不出口罢了。那个年代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本事都不大。
  还是毛泽东善于发现问题,看出些名堂。在他的撮合下,我和李银桥拉近了距离。1948年12月10日,我和李银桥写了申请结婚的报告。不到两天时间,各级领导在报告上作满了批示。两天后,我们结婚了。
  1962年4月,我和李银桥调离了中南海,去天津工作。临别时,毛主席说,我给你们写一首我过去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
  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然而,在我心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却随着岁月的更替而越发清晰。
其他文献
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对“官二代”做了两个预言:第一,一些领导干部子女生活在汉献帝、阿斗那样的环境中养尊处优,相互攀比老爸,这让他担心会不会培养出一批贵族少爷?第二,高级干部的子女管不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如今,他的预言已经变成严峻的现实,不能不让人感慨。那么,毛泽东时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是如何教育“官二代”的?  毛泽东:“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唬人”  在毛泽东时代,百姓子女与“官二代”没
期刊
提起罗援的父亲罗青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是中共隐秘战线的元老级人物。因为父亲的关系,不少人称罗援为“红二代”,他对此并不忌讳,并将父亲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榜样与骄傲。  时刻铭记父亲的风范  罗家祖籍川北苍溪县,罗援祖父家中有几亩薄田,能赖以生活并供孩子读点书。16岁那年,罗青长和村里的20多个小伙伴一起离开家乡参加红军。跟随红四方面军到达
期刊
卓玥是邓小平的外孙女,邓榕的独生女,小名羊羊,毕业于曾培养出宋美龄、希拉里等杰出女性的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16岁之前,卓玥一直相伴在爷爷身边,受家风熏陶,卓玥为人谦和、内敛,被媒体称为“最低调的红三代”。  “做人不要小聪明,要大聪明”  卓玥出生于1979年。从出生到记事,家里人从未向卓玥透露过爷爷的身份。爷爷喜欢大家庭的生活,舅舅、姨妈、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平时都住在一起,十五六口人,热热闹闹
期刊
作为我党的王牌间谍,在潜伏期间,熊向晖受到胡宗南的信任和重用,仕途一路顺畅。胡宗南待熊向晖不薄,甚至其身份暴露后还保住他的性命。那么,熊向晖为何对共产党忠贞不贰,又为何会死心塌地追随周恩来呢?初见周恩来被其魅力折服  1938年5月初,胡宗南将熊汇荃(即熊向晖,1919-2005,安徽凤阳人)送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前身)第七分校学习。1939年3月学习期满后,熊汇荃被胡宗南调到身边,并很
期刊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揭开了新的一页,但仍有大批如山的冤假错案亟待平反。在解决这一难题的革命中,胡耀邦同志以超人的胆识站到了时代的最前沿。为“现行反革命”李九莲昭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清现实致信恋人却遭出卖  1980年秋天,江西鄱阳湖畔的监狱中有入托可靠人士,向新华社邮来一封挂号信。信中透露:1977年12月14日,粉碎“四人帮”已一年又两个月零八天,江西的一位反林彪、同情刘少奇的青年
期刊
贺龙一家9口人,有8口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活下来的只有贺龙一人。人们用“忠烈满门、气贯长虹”来赞誉这个英雄世家。而贺龙的四个子女也都十分争气,其中,女儿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儿子贺鹏飞被授予中将军衔。  贺龙一家忠烈满门  贺龙一家9口人:父母、两兄弟、五姊妹,他排行老四。1920至1933年,他家有8口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活下来的只有贺龙一人。人们用“忠烈满门、气贯长虹”来赞誉这个英雄世家。  
期刊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败退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不断派遣特务潜入大陆,进行爆炸、袭击等阴谋破坏活动,甚至窥测时机,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谋杀新中国党政军领导人。其中,时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州市长的叶剑英就是特务重点谋杀的对象之一。  1950年三“刺”叶剑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龟缩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便加紧向大陆派遣间谍特务。他们以“杀死一名部长
期刊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自恃有功,无视法纪,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毛泽东亲自写信,建议判处他死刑。  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由农村转入城市,中高级干部数量增多。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制止军队生活腐化堕落。1953年至1954年上半年,总政治部直接受理的师以上党员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中,有30%属于生活腐化问题
期刊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毛泽东等人决定立即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解放台湾,首先需要扫清屏护台湾的外围,占领攻台出发阵地。  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向福建沿海挺进后,捷报频传。10月中旬进驻厦门后,10兵团司令员叶飞命令后勤部在10月底前筹措大米400万斤、柴草600万斤,以保证部队和厦门市民生活的供应,攻击金门的战斗交由第28军前指执行。  由于被繁杂琐碎的地方工作牵制了大部分精力,叶飞未能像历次战
期刊
回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92年小平南巡一定是不能回避的关键内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谈话的中心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