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是怎样设“恐怖迷局”谋杀叶剑英的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l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败退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不断派遣特务潜入大陆,进行爆炸、袭击等阴谋破坏活动,甚至窥测时机,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谋杀新中国党政军领导人。其中,时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州市长的叶剑英就是特务重点谋杀的对象之一。
  1950年三“刺”叶剑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龟缩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便加紧向大陆派遣间谍特务。他们以“杀死一名部长,奖励十条黄金”为诱饵,使一批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把暗杀目标盯在一些高级干部和重要民主人士身上。
  在广州,一伙国民党特务按照台湾“国防部保密局”下达的密令,很快便将谋杀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的阴谋付诸行动。
  1950年5月31日晚9时,位于中华北路的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今解放北路迎宾馆)正在举行欢迎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四十三军解放海南岛凯旋的宴会。正当叶剑英频频举杯向得胜归来的将军们敬酒时,院内突然响起“轰”的一声,庆功宴会顿时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音打断。
  原来,国民党潜伏特务从北围墙外将一枚自制罐头炸弹扔进院内。
  6月20日晚,特务分子又在省政府围墙内引爆一个自制罐头炸弹。
  这两起爆炸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特务的攻击矛头明显是对着省、市领导人,特别是针对叶剑英。
  还有一次,叶剑英外出开会乘车返回住所途中,藏在一辆停在岔路口的卡车中的特务向叶剑英开枪行刺。由于司机机智躲避,叶剑英幸未受伤,但坐车被击中。
  这三起案件接连发生后,广州市公安局相当重视,立即派治安处处长苏青和侦察员张强赶赴现场勘察,认定爆炸案件均由同一伙案犯所为。
  市公安局迅速组织力量广泛侦查,发现市军管会斜对面小巷里一栋两层的楼房顶上竖有电台用的天线。市公安局通过这一线索进行深入侦察,证实两起爆炸案件都是台湾特务机关潜伏在广州的特务组织“华南办事处”杨山站第四组组长兼“广东三角洲反共救国军自卫军第九独立支队”上校支队长陈正(化名戴天仇)一伙干的。
  6月23日,市公安局一举破获这一特务组织,逮捕主犯陈正、支队副吴棠(又名吴福荫)等特务23名,缴获电台1部、长短枪6支和一批自制炸弹等。从8月4日起,陈正、吴棠等15名首恶分子先后被广州市人民法院处决。
  与敌特斡旋终擒其头目
  台湾特务机关并不善罢甘休,继续指派特务潜入大陆。
  据统计,从广东解放至1951年夏,先后派遣了5300多名匪特从港澳潜入内地,进行阴谋破坏活动。
  1952年3月,广州市公安局连续截获台湾“保密局”指令电报,指示在华南活动的军统特务赵一帆,密谋策划暗杀叶剑英。赵一帆是国民党“保密局”四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县简称“四邑”)情报站少将站长,他的叔叔赵其休则是“四邑反共救国军司令”。
  “保密局”四邑站谋杀叶剑英的罪恶阴谋还在筹划阶段,便引起中共高层领导人的关注。
  6月17日,公安部部长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人)、副部长陈龙(1910-1958,辽宁抚顺人)将获悉的情报以加急电报报告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保密局行动处于6月11日指示四邑站赵一帆谋杀叶剑英同志……金海、银河号电船为其联络船只……”
  6月19日,毛泽东在颐年堂刚刚送走两位约见的民主人士,机要秘书匆匆赶来,把罗瑞卿和陈龙发来的电报递给他。
  毛泽东阅完电报,对叶剑英和华南分局其他领导人的安全极为关心。他一面指示公安部门加紧采取反特措施,一面口授电报嘱咐叶剑英注意安全。
  得知毛泽东给华南分局发出要迅速破案的电报指示,公安部副部长陈龙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但是,由于心脏有毛病,他无法亲自出马去广州进行调查研究。
  6月21日下午,经与凌云局长研究,他用电话把政保局一处处长李广祥叫到办公室,决定派他去广州指挥。
  赵一帆和赵其休这两个老牌特务,在九龙架设了电台,向“保密局”谎报已进入珠江三角洲新会、江门一带。实际上,他们却秘密藏身香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他们甚至还编造说,已经发明爆炸灯泡。只要一通电,灯泡就会爆炸,全屋的人都会炸死。此外还有什么“定时毒药”等等。
  这些亦真亦假的情况,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为了抓住这些特务,广东省公安厅派出大批干警在新会、江门一带搜索。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却没有发现有任何潜伏电台的踪迹。经过分析,认定敌人可能搞的是一种骗术。
  7月中旬,赵一帆又向“保密局”报告称,他已获得叶剑英在广州的准确地址、汽车车牌号码和每天乘车去省府上下班的时间。
  “保密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电示四邑站广州行动组:“‘八一’即到,为振奋大陆民心,以正国际视听起见,特务行动组策划缜密部署,在广州‘八一’纪念会场进行爆炸工作……”
  在八一建军节将近的时候,我公安人员截获这样的情报,无不紧张万分。他们经过再三考虑,建议广州市政府取消在八一广场的集会活动,以保证叶剑英等党政军领导人和军民的人身安全。
  叶剑英并没有被特务的谋杀活动所吓倒,他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坚持庆祝活动按原计划进行。8月1日,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庆祝八一建军24周年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叶剑英等广东党政军领导人参加了大会。
  8月1日一早,近百名侦察员化装成各行各业的游人,在广场四周分兵把守,交通路口、制高点也都设了便衣岗哨。
  李广祥和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寇庆延等人把指挥部设在离广场最近的一栋灰楼中,从这栋灰楼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广场。天刚亮,他们就坐在那里,按分按秒地数钟点,直至翌日天亮,整个广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才鸣金收兵。
  李广祥觉得这样兴师动众进行侦破总不是个办法,下一步究竟怎么搞?带着这个疑问,他回到北京。
  陈龙听取了李广祥的全面汇报后,觉得假如能肯定赵一帆没有在大陆,就应当把侦察的矛头伸向香港、九龙和澳门。陈龙认为,对付赵一帆这样的老牌特务,人少不行,要舍得花本钱,下力气。陈龙明确指示李广祥:“一旦出现了赵一帆的踪迹,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他抓过来。”
  李广祥带着陈龙的指示,又返回广州。各情报侦察部门迅速行动,纷纷派人进入香港、澳门。
  20多天过去了,我公安部门派到港澳的人都没有获得有关赵一帆的准确消息。
  转眼已是9月。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国庆又是一个必须高度警惕的日子。公安部连续电询案件进展情况,毛泽东、周恩来也几次过问案情。为此,李广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案情,催促各有关方面尽力找到线索,以便向中央复命。
  9月24日中午,广东省公安厅侦察科长刘毖突然接到一份加急电报:赵一帆将于24日晚11时乘香港“德星号”商轮去澳门。电报还提供了船舱的座号。
  此时,离“德星号”启航仅剩下12个小时。刘毖马上去查看地图。从香港到澳门要经过公海伶仃洋,而广州到公海即使乘快艇加速航行,至少也得10个小时。如能在晚上11点钟之前赶到公海,截住“德星号”商轮,便有可能抓到赵一帆。
  事不宜迟,刘毖忙带5名侦察员驱车赶赴南海舰队,要求派快艇赶赴公海。南海舰队领导当即决定,派出3艘快艇和1艘300吨位的扫雷艇,交刘毖指挥。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超速航行,总算赶在“德星号”商轮到来之前,在通往澳门的海面上设下了埋伏圈。
  半小时后,当“德星轮”在远处地平线上露出它的庞大身影时,侦察员们兴奋地跳起来。刘毖命令3艘快艇一字排开,拦住去路,并按国际惯例连续3次发出要“德星轮”停驶接受检查的信号。
  起初,“德星轮”置发出的信号于不顾,仍继续前行。后在我军舰发出“开炮警告”下,才不得不停下来接受检查。
  此刻,赵一帆这个狡猾的特务确实在船上。他看见“德星轮”闯关未成,便知事态不妙。为了蒙混过关,他当即与同行的人换了衣服,又与邻舱的旅客调换了船票和位置,隐在人群后面静观动静。殊不知,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我一直跟踪监视他的情报人员的眼睛。
  赵一帆最终被抓获,国民党特务企图暗杀叶剑英的阴谋,又一次被彻底粉碎。
其他文献
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  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
期刊
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  上午8时许,毛泽东待章士钊等人入席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章士钊环顾四座,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急切地问道:“主席,客人是谁呢?”  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环顾大家一眼,故意神秘地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
期刊
1949年1月28日,大年三十这天晚上,蒋介石忖度这很可能是他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所以十分珍视。1949年仓皇赴台后,蒋介石再也没踏上过故土。而农历除夕,是蒋介石乡愁最浓之时,他在日记中,常常表达着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大陆的最后—个春节  1949年1月28日,大年三十这天晚上,蒋介石在武岭学校礼堂举行除夕盛宴,慰劳驻扎在浙江溪口的警卫部队团以上军官,他向大家祝贺新春之后,说:“
期刊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家家团圆之夜,毛泽东身边没有客人,更没有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  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为黯然神伤。“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
期刊
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对“官二代”做了两个预言:第一,一些领导干部子女生活在汉献帝、阿斗那样的环境中养尊处优,相互攀比老爸,这让他担心会不会培养出一批贵族少爷?第二,高级干部的子女管不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如今,他的预言已经变成严峻的现实,不能不让人感慨。那么,毛泽东时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是如何教育“官二代”的?  毛泽东:“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唬人”  在毛泽东时代,百姓子女与“官二代”没
期刊
提起罗援的父亲罗青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是中共隐秘战线的元老级人物。因为父亲的关系,不少人称罗援为“红二代”,他对此并不忌讳,并将父亲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榜样与骄傲。  时刻铭记父亲的风范  罗家祖籍川北苍溪县,罗援祖父家中有几亩薄田,能赖以生活并供孩子读点书。16岁那年,罗青长和村里的20多个小伙伴一起离开家乡参加红军。跟随红四方面军到达
期刊
卓玥是邓小平的外孙女,邓榕的独生女,小名羊羊,毕业于曾培养出宋美龄、希拉里等杰出女性的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16岁之前,卓玥一直相伴在爷爷身边,受家风熏陶,卓玥为人谦和、内敛,被媒体称为“最低调的红三代”。  “做人不要小聪明,要大聪明”  卓玥出生于1979年。从出生到记事,家里人从未向卓玥透露过爷爷的身份。爷爷喜欢大家庭的生活,舅舅、姨妈、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平时都住在一起,十五六口人,热热闹闹
期刊
作为我党的王牌间谍,在潜伏期间,熊向晖受到胡宗南的信任和重用,仕途一路顺畅。胡宗南待熊向晖不薄,甚至其身份暴露后还保住他的性命。那么,熊向晖为何对共产党忠贞不贰,又为何会死心塌地追随周恩来呢?初见周恩来被其魅力折服  1938年5月初,胡宗南将熊汇荃(即熊向晖,1919-2005,安徽凤阳人)送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前身)第七分校学习。1939年3月学习期满后,熊汇荃被胡宗南调到身边,并很
期刊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揭开了新的一页,但仍有大批如山的冤假错案亟待平反。在解决这一难题的革命中,胡耀邦同志以超人的胆识站到了时代的最前沿。为“现行反革命”李九莲昭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清现实致信恋人却遭出卖  1980年秋天,江西鄱阳湖畔的监狱中有入托可靠人士,向新华社邮来一封挂号信。信中透露:1977年12月14日,粉碎“四人帮”已一年又两个月零八天,江西的一位反林彪、同情刘少奇的青年
期刊
贺龙一家9口人,有8口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活下来的只有贺龙一人。人们用“忠烈满门、气贯长虹”来赞誉这个英雄世家。而贺龙的四个子女也都十分争气,其中,女儿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儿子贺鹏飞被授予中将军衔。  贺龙一家忠烈满门  贺龙一家9口人:父母、两兄弟、五姊妹,他排行老四。1920至1933年,他家有8口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活下来的只有贺龙一人。人们用“忠烈满门、气贯长虹”来赞誉这个英雄世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