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为何没有“官二代”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对“官二代”做了两个预言:第一,一些领导干部子女生活在汉献帝、阿斗那样的环境中养尊处优,相互攀比老爸,这让他担心会不会培养出一批贵族少爷?第二,高级干部的子女管不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如今,他的预言已经变成严峻的现实,不能不让人感慨。那么,毛泽东时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是如何教育“官二代”的?
  毛泽东:“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唬人”
  在毛泽东时代,百姓子女与“官二代”没什么差别,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有毛泽东的儿子,有将军的后代,在农村劳作的田野里,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也许就有部长干金、省长的儿子,英雄的群体里也不乏领导的孩子。
  据毛泽东身边的人回忆,在延安时代,毛泽东就穿着带补丁的衣裤去做报告,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他担任国家主席,仍不改朴实之风。随着年龄增长,毛泽东身体发胖,许多旧衣服显小不能穿了,他便送给他的儿子毛岸英穿。所以毛岸英身上也总是补丁摞补丁,没有光鲜闪亮的时候。直到逝世,毛泽东的两件睡衣,一件上有67个补丁,另一件上有59个补丁……
  对于父亲的教诲,毛泽东长女李敏只一句话概括——“父亲教育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在这个家庭里,也许只有江青可以不理会这句话,但毛泽东的子女们却把它牢记在心。
  毛泽东时代为何没有“官二代”?因为在那个年代,毛泽东自己就是共产党人中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当时的领导干部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时的领导干部两袖清风,心里装着人民大众。
  毛泽东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决不允许他们享受各种特权待遇,所以毛泽东的孩子不是“官二代”。在长子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竟然把他送到劳动大学改造,让他拜劳动模范为师,从事艰苦的劳动,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增加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1950年,只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当有人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最后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
  在全国面临大困难时,毛泽东不允许女儿李讷搞特殊,让她在学校食堂和其他学生一样吃饭。他的女儿放假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吃的。而毛泽东也只能把自己的一份让给女儿,而他自己却饿着肚子。
  毛泽东长女李敏,1963年就与丈夫孔令华一起离开高墙大院、离开父亲。从有自己的工作开始,李敏就再也没有从毛泽东那里拿到补贴,毛泽东的理由是:“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说到做到。
  独立生活多年,李敏曾笑言,她很早就成功地把自己平民化了。她会为了“自己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会认出她”而感到欣慰。
  沉默寡言的李讷更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1976年从江西带着幼子返回北京后,这个家庭长期只能维持在温饱线上。许多个冬天,他们和普通市民一样排队购买定量供应的大白菜,然后用三轮车拉回家。
  “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唬人”,毛泽东的这句话,可以说,他的儿女做到了。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官二代”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年少时常住在中南海西花厅,却很少与伯父见面,极少接到伯父物质馈赠,甚至连一封亲笔信都没有,却被伯父在弥留之际惦念。作为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最小的侄女,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说:“我不是‘官二代’。”周恩来夫妇没有孩子,把周秉建兄妹当亲生一般教养。“说来现在的人可能觉得不可理解,我们那个年代,社会上真的没有‘官二代’、‘红二代’的说法。”周秉建回忆。
  上世纪60年代,周秉建就读的北京市第三十三中学有不少高干子弟,大家都是穿粗布,吃食堂,“没有什么不一样”。
  中南海的西花厅周秉建常去,但她从没见过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有一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与夫人来访,正和伯父聊天的周秉建自觉回避。“其实按常理说,同事带孩子串个门也很正常。但伯父绝对不给我们提供任何有优越感的机会。”周秉建认真地说,“防止特殊化”是伯父经常强调的。
  朱德为儿子事业定调:不能当官,从工人做起
  朱老总一生有过几次婚姻,但就朱琦这么一个儿子。1916年朱琦降生时,朱德发现他右耳际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遂为之取名“保柱”。
  1943年,由于伤病,朱琦从前方回延安,被派往抗大七分校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朱琦被调往石家庄铁路局。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时,朱德对他说:“你一直在部队工作,不懂技术,调到铁路局以后,不能当领导当官搞管理,从工人做起,要从头学起。”朱总司令这么就给他定调了。就这样,朱琦去了石家庄铁路局当工人。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央在北戴河建立避暑区。每逢夏季,中央高层领导人常到那里工作和避暑。在北京与北戴河的往返中,火车常常会在朱琦工作的天津铁路局换车头,而乘车的领导人有时也会在天津下车停留。
  一次,朱琦从北戴河开车回到天津,他还未离开机车,就接到通知:“朱琦同志,首长请你立即到车厢里去一趟。”因为乘车首长的身份是保密的,朱琦也不知这位首长是何人,来不及收拾,就匆匆赶到会客室。因为那时开的是蒸汽机车,烧的是煤,朱琦手上、脸上和身上都是黑的,雪白的沙发套都被他坐黑了。这时会客室的门开了,朱德走了进来。朱琦这才知道,他今天拉的首长原来是朱德。朱德看见全身黑乎乎的朱琦,心里也明白了。他说:“呵,没想到,今天坐上你开的车了。”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家里不给做新衣服,小的捡大的衣服穿
  1949年9月13日,刘平平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正值北平和平解放的喜庆日子,刘少奇夫妇便给她起了个颇具纪念意义的名字:平平。
  刘少奇夫妇对子女要求很严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平平说过:“爸妈立了新规矩,以后家里不给做新衣服了,小的捡哥哥姐姐的衣服穿。”的确,那几年平平穿的衣服都是短短的,裤腿都是吊吊的。
  “文化大革命”后,刘少奇和王光美被关押,四姐妹被赶出中南海,住进了一幢临街的平房里,不久她和几个大孩子都被安排下了乡。1969年9月,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安排刘平平到军马场当知青。1971年夏天,有人出于好奇,想看看刘平平究竟在酿造厂里做什么。这是一排很简陋的土坯房,来到酱油发酵车间,闷热的高温加上一股特殊酶味,几乎使人喘不过气来。只见刘平平穿一件厚厚的工作服,戴了顶旧军帽,粗黑的发辫盘进帽子里,弯着腰正用一把木锨仔仔细细地翻着发酵的黄豆。屋里没有别人,只有她一个人在那儿认真地干着。
  1973年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刘平平结束了近四年的军马场劳动锻炼生活,被安排到济南军区后勤部7422工厂,后又调入北京食品研究院工作。
  (据《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1949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斯大林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四人来到了西柏坡,为毛泽东访苏等事宜举行会谈。  午后,毛泽东在门口迎接米高扬。一见面,米高扬就表示:“我们是受斯大林同志委派,来听取毛泽东同志意见的,回去向斯大林汇报。我们只是带着两个耳朵来听的,不参加讨论决定性意见,希望大家谅解。”毛泽东握着米高扬的手说:“欢迎!欢迎!”  2月1日至3日,毛泽东同米高扬正式会谈,周恩
期刊
1952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记述了当时的情形。  1952年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带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春。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喊道:“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
期刊
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据多年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回忆,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  颐年堂地方不大,摆40多把椅子已经显得很紧凑了,根本无法再
期刊
我的表姐任晶晔是一位俄籍华人。她是我姐夫的姨表妹,以前我们并不相识。上世纪80年代,我调到北京工作以后,经过姐夫、姐姐的引见,与她、特别是与她的母亲王一有了较多交往。在接触中,我逐渐了解到她的一家以及她的父辈们革命而坎坷的经历,使我深受震撼和教育,感慨良多,不由得对这个“国际共产主义大家庭”,产生了崇敬之情,同时也萌发了同情之心。    父母亲去苏俄求真理坎坷廿五载    说到任晶晔,要了解她、认
期刊
腐败是拥有公共权力的人或组织凭藉公共权力,为谋取一己或小群体私利的严重违法现象,它伴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生而出现。  腐败对任何国家的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公害,各国的统治者为维护本阶级利益,曾不断地同腐败作斗争,对其中的许多腐败分子处以极刑。但腐败伴随着人类走过各个历史阶段。不管人类曾进行何种努力抑制它,但并没有使腐败从此消失。这显示腐败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侵蚀性。  中国也不例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
期刊
1974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迎接下,住进湖南省委招待所。自从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已经三年没有离京外巡,因此,这次到长沙感到格外兴奋。但是,无法预料的是,这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  毛泽东这次来湖南,虽说是休养,实际上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自从他住下以后,每天都有一架飞机来往于北京和长沙,替他送文件来阅批,然后又带走他批阅的文件。他几乎每天通宵达旦地工作
期刊
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  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
期刊
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  上午8时许,毛泽东待章士钊等人入席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章士钊环顾四座,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急切地问道:“主席,客人是谁呢?”  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环顾大家一眼,故意神秘地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
期刊
1949年1月28日,大年三十这天晚上,蒋介石忖度这很可能是他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所以十分珍视。1949年仓皇赴台后,蒋介石再也没踏上过故土。而农历除夕,是蒋介石乡愁最浓之时,他在日记中,常常表达着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大陆的最后—个春节  1949年1月28日,大年三十这天晚上,蒋介石在武岭学校礼堂举行除夕盛宴,慰劳驻扎在浙江溪口的警卫部队团以上军官,他向大家祝贺新春之后,说:“
期刊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家家团圆之夜,毛泽东身边没有客人,更没有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  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为黯然神伤。“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