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引领作用;要结合教材编排要求,训练学生朗读;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读、品读;要用多种方法激励朗读,使学生形成习惯。
  [关键词]朗读教学;阅读能力;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56-01
  朗读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到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妙用,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引领作用
  教师感情丰富,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聆听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的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重点范读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认真听并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几种形态?”接着,我用雄壮的声音读“好像朝着远方长吼”,用甜美的声音和陶醉的表情读“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用轻柔的声音读“小狮子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用高兴的语气读“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用有声语言再现不同形态的石狮子,从而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让学生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无疑能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教材编排要求,训练学生朗读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阅读基本功,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编排的意图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同,表达的情感和方式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朗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如課文《黄果树瀑布》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如诗如画。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如挂图、录像、配乐等,帮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瀑布壮美景观的具体表象,构建出黄果树瀑布自然风光的立体画面,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自然景观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阅读散文的能力。
  现代诗歌则要根据诗歌意境,把握好轻、重、缓、急,把握好鲜明的节奏感,这样才能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三、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读、品读
  众所周知,每篇课文的重点段,都是最能集中地表现中心的段落。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段落,从读通、读顺入手,到重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其中语言的精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二泉映月》的第五自然段,采用了“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介绍了其中的内容和意境。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两个层次来进行重读,品味其中深邃的含义。首先,抓住“这似乎是阿炳在……在……在……表达出……抒发了……”等句子进行品读,体会阿炳的心声;同时,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融情于读,品味“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句子,领悟阿炳是借“琴声”倾吐“心声”,并进一步体会阿炳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从而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韵律美。
  四、多种方法激励朗读,形成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图片、光盘、音乐和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进行“创设情境读”;也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儿歌放到游戏当中,让学生边玩边读,寓读于乐;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好动,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所以又可以进行表演读;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
  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对于句子:“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在想象中朗读:“这个蝴蝶谷到处是金黄的蝴蝶,几千只,几万只,无数只,密密麻麻,像一片金黄的云朵。”读后让学生睁开眼睛说说他们读懂了什么。通过想象、感受蝴蝶的形象,既加深了学生对“金光闪闪,十分壮观”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品读文本的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从新疆哈密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5株嗜盐菌,它们均能在10%—30%NaCl中生长,最适NaCl浓度为15%—18%。生长pH范围为6—11。在0—80mM Mg~(++)时生长良好。在蒸馏水中不破裂。在固体培养基上为球状,在液体培养基中为杆状,细胞大小为0.5—1×2—4um。在牛奶——盐——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表面光滑。颜色有橙红,橙黄和浅橙黄,直径1—1.5mm。5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好氧菌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51-2000年酒泉市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用X2检验的方法,对近50 a酒泉市夏季降水和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酒泉市夏季(6~8月)降水和气温对当地年降水和年气温起到决定性作用。(2)酒泉市夏季总体气候未来几年仍然将处于干旱少雨时段,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3)ENSO暖事件对酒泉市夏季降水影响显著,ENSO暖事件年酒泉降水偏
[摘 要]阅读教学要扎实推进语用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绝不能陷入机械僵硬、毫无生机的训练模式之中。保持应有的情趣,应该成为阅读教学恒久不变的真理。教学中,教师应铺垫基石,奏响富有情趣的美妙乐章;遵循思维,开展富有情趣的探究活动;保持动力,搭建富有情趣的展示舞台;分层设置,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作业。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训练;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本文利用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莫索沙漠研究站1992-1994年的试验资料,分析限梭梭柴林地地温的变化规律,并且建立了地温与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式,从而为治理沙漠环境,防网固少
第1期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符超峰,安芷生,强小科,等(1)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塔里木河及其河道变迁研究……………
期刊
[摘 要]学生乐于口头表达却不喜欢动笔写作,这种现象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并根据学生的表达心理、表达能力和表达需要等,引导学生描述插图、自由补白、模仿再现、角色扮演、续写故事等,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有效习作指导;情景演绎;凸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23-0
[摘 要]反思小学生作文教学,为什么会距离目标愈来愈远?为什么很多学生一听作文课就望而生畏?不知道如何写?不知道写些什么?作文,原本是学生对生活、对事件的一种思维与表达过程,从“童心作文”入手,观照学生的童心,顺应学生的童心,启迪学生的童心,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实现学生言语与情感、精神的协同成长。  [关键词]童心作文;自由写作;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高寒矮嵩草原甸分布区域,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0℃,年内≥10℃的积温不足100℃,持续天数〈10天,这里
[摘 要]“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纽带,是增进知识、培养情商、提升能力的重要環节。如何妙语引“问”,深入寻“问”,精彩解“问”,“问”出课堂好旋律,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引问;寻问;解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50-01  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
[摘 要]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破解言语密码的通道,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通过适切的整合、发现与推论、联结与反思,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使学生真正领略阅读的真谛。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54-01  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说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