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作铺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功能:概括事物的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达等。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一起面对现实:说起习作指导,大部分教师会忍不住说上一句:“难!难!难!”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逃避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教师常常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学生“对答如流”:“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
  一、阅读、积累——写作大道的坚实地基
  一个人再喜欢写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万万不能的,毕竟口头吐出的是话,笔下流出的是语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的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我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条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道路,那就是适当记诵、积累。平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诵教材中的课文,还要准备好词好句积累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就可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了。刚开始,教师可只要求学生积累词语,只要是学生觉得有趣的,值得记下的都可以。习惯养成后,我们应该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积累本,总结一下哪些内容价值最高,哪些好词好句还值得商榷,慢慢提高他们的积累本的完成质量。
  二、平淡生活——写作大道的优质铺路石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作文就是要写有意义的、轰轰烈烈的、影响大的事,而鸡毛蒜皮的事是没必要写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想想有什么事可以当做作文素材。比如,新学期转进一位新同学,大家会怎样说欢迎辞;双休日,该不该看电视、上网;压岁钱该怎么用;老师迟到后发生了什么事等。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学生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真情实感——写作大道的上等沥青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言为心声的道理。只有充满真情的文章,才是一道永吃不腻的可口佳肴。现在我以自己实践中的一堂习作指导课为例,解释“真”的含义。
  从低年级的起步作文“看图写话”开始,我们终于步入了盼望已久的叙事作文——《我真了不起》。本学期的叙事习作要求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我把整堂指导课分成几大板块:认识自我——发现闪光点——筛选亮点——畅所欲言——执笔作文。
  1.重新审视自己,树立信心
  说起自己,没有一个人会说不了解,可细细一想,了解的程度有多深呢?课前,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回家洗完脸后照照镜子。这事,对女孩子来说并不难,但男孩子听了都哄笑起来,我不予理会,因为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重视这项活动。我微笑着继续往下说:“你们要仔细观察自己脸蛋的形状、五官,接着找出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在课上交流。”
  课上,我请他们先在组内交流,评选出佼佼者,然后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不一会儿就评出了优胜者。学生们个个眉飞色舞,有的说:“我的眼睛小小的,别人说比绿豆大不了多少。可是眼睛小而聚光呀,每次视力检查总是1.5,而且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线,弯弯的像两轮月亮,多漂亮啊!有的学生说自己的“招风耳”具有保暖功能……这个环节看似与正题无关,但它激起了所有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价值得到了展现。
  2.发现自己的“了不起”,捕捉亮点
  有了自信,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就进入到了选择材料的阶段。出示完课题后,乍一看,学生都认为应该通过一件事来反映自己的某个优点。我让学生在纸上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了不起的事。此时,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自然快速回顾、浮现。10分钟后,我巡视了全班,学生多则写了五六件,最少也有一件。我让他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对方的事例称不称得上了不起,对手头有多件事例的学生则采取“多选一”的方式,在全班交流,选择出最佳材料。譬如以下实例:(1)小袁的材料:①幼儿园的绘画作品得奖。②英语市级比赛获奖。③做了一样手工制品。最终选择②。(2)小陈的材料:①学会溜冰。②在千岛湖与蟒蛇合影。最终选择②。(3)小沈的材料:①学会过马路。②幼儿园“脑必算”考级成功。③克服口吃,在一年级开学典礼上发言。最终选择③。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要照顾资源贫乏的学生,对小磊的“煎荷包蛋给妹妹吃”的材料,小军的“帮妈妈招待客人”的材料,给予充分的肯定。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练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都会潇洒地说上一句:“写作原来这么简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铺下一条宽阔、实用的写作之路!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业面批语言也是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积极认真作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面批语言来维持。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善于分析,敏锐地捕捉学生作业中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因此,教师除了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外,也要精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快乐
在教学中,我们都认为:词语,只有理解了,才能用。这句话没错,如果连词语的意思都不理解,何谈运用。可是,理解了,学生一定会用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教师还没有教如何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充斥了“理解”,但对如何“运用”却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在课末做一下点缀,甚至根本没有。而在课后的各种检测题中,要求学生运用的题目却屡见不鲜。这样的教学,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学
每一篇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文本形成或风格相似、或主题相关的类群文本体系。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强化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常常引入其他文本以进行对比参照,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为拓展而拓展,胸中无“度”,结果适得其反。  一、以文本为原点,拓展要考量适度  1.凸显文本本位,拓展应适量  万事须有度,阅读教学中拓展材料必须依据文本特质和教学目标展开,贪多求全而将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它是图和文的艺术,利用图画和文字配合讲述故事,表达意思。其图画精美,色彩明艳,文字简洁浅显,尤其适合学龄前孩子和刚识字的低年段孩子阅读,当然也是孩子们最乐于看的书籍之一。优秀绘本的图画信息丰富,呈现了文字中没有讲的,或者没讲完的内容,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何通过绘本阅读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孩子语言的氛围,依托绘本的图画丰富一年级孩子的写话资源,拓展写话形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文章的主题是“百折不挠”,主要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坚守自己的信念,撰写名著《国榷》,在撰写过程中遇到多重困难,但不放弃的故事,赞扬了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的概述性。五年级的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已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上
辩论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更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讲《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我紧抓课文特点以及文本中的可辩论因素,引导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一、解析辩论含义,围绕辩论理解课文  辩论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之一。在给学生讲解了辩论的含义之后,我组织学生针对课文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而学生们的表现也十分让人欣慰,他们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
批注式阅读教学汲取了“发现法”“探究法”等优点,指在教师的引领下,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只求“读会”不求“会读”,难以根据学情展开教学的现状,可将批注式阅读创造性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一、和谐氛围——批注式阅读的动力  1.在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
《田园诗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特别是第二至六自然段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展示了荷兰的田园风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可从文本的“镜头”式描写入手,通过三个层次的研读,引导学生在静心地观赏与诗意地品读中,盈润情感,滋养心灵。下面谈谈笔者对
量体裁衣,就是选择好了可以使用的材料以后,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按照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裁,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找到合适的组织材料的方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绘景、叙述、议论和抒情等串联编排起来,使中心和材料各得其所。  一、安排结构  1.时序法。时序法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事、写人、状物、绘景的方法。例如,《观潮》一文,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突显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特点,从探究毕淑敏的写作风格入手,抓住心理、语言描写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打蔫儿、拖沓、忐忑不安”等词语。  2.认识毕淑敏的写作风格,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揣摩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母爱。  3.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