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走向与素养提升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语文学科素养理念的提出,推动了语文教育不断走向审美,以此强化生命个体丰富、深刻、独立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以适应经济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
  关键词:学科素养;精神需求;语文教育;审美走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100-01
  2018年新课标提出“学科素养”,体现了本轮课改对专业思维能力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在于通过言语知识累积上升为思维能力形成。陈日亮提出“我即语文”,语文即每个生命本身。不同的时代,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不同,这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更专注于自身的精神需求。这要求教育不只是应对生活上的需要,更应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上、个性上的发展。因而语文教育除了应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以外,还应有陶冶性情,张扬个性,培养心智,愉悦身心等的审美功用。

1.时代的发展,促使语文教育由实用走向审美
  上个世纪,由叶圣陶、吕叔湘等学者所构建的语文教育方式成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主流模式。其强调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认为语文就是应通过大量的反复的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娴熟的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目的。吕叔湘认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就等同于游泳,打乒乓球。
  上个世纪,平民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受教育,成了教育发展的潮流。教育成了培养公民生活能力和增进个人生活的工具。在其指导下,语文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教育的手段,语文能力等同为生活能力,学语文是为了应对生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工具性,得到广泛认同。
  但当下,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教育指向了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上与个性上的发展。这要求语文教育由应生活需要外,指向生命个体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潘新和认为“文学教育,要使学生学会悲悯,学会怜惜,关爱生命,拥有一颗利他向善之心,使人生的孤苦和伤感变成蕴藉温婉、缠绵悱恻的感动。”让学生在文学经典中感受多样的人生,净化生命的认识,从而建构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实现生命“诗意的栖居”。毋庸置疑,文学教育是达成这一目的最有力途径。
  文学教育重在启人审美。审美是超越了实用、实利、功利需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的审美性,以文本细读为导向,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精微的情感情绪,拓展其生命体验,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有效阅读,使其超越现实生活的琐碎、单调与浅薄,从而建构起丰富的、深刻的、立体的精神世界,才能应对快节奏的、纷繁复杂的新时代。语文教育应跨越“语言的建构”,达成“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

2.对提升语文素养的迫切要求,推动课堂教学由“实用”走向审美
  2002年巢宗祺提出了“素养”这一概念。“素养,是指人通過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的实用功能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就中学而言,课堂教学是达成语文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有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高度,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建构主义”认知论,认为“知识,只有在被另一个人重新建构之后,即得到理解与解释,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后,才能够在某种情况下掌握并加以运用。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才是有用的,才称为知识的获得。”尤其是言语教育,更是取决于个人认知图式的建构。因而,潘新和也深有感慨地谈到,“在言语教育中,不是靠课堂教学设定的教学情境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论是观察、感知还是想像、创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原有的积累和思维水平,任何急功近利的训练,发挥作用的还是原先的那点底子。底子不厚,训练的效果就差,甚至没有效果,底子厚了,不练也成,言语能力自然就上去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语文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达成成绩的显著、稳定的提升,因为,中学语文的立足点是一个孩子思维能力与生活体验的综合表现,二者相辅相成。而这两项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远超过识记。它需要在无数次课堂推导、演绎中形成思维能力,在广泛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情感体验。这一切都远远高于语文课本与教参的预设。这正如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专家钟启泉所说的:“课程不仅仅是显性的,还有很多是隐性的,是无声的课程,无声的语言。”
  目前,语文教育已超越了“生活之需”,指向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与优质的思维能力的构建,以及文化的理解与审美的鉴赏。这就要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注重引领学生参与文本解读的过程,重视予以学生审美的体验,以达成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新和 .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2
  [2]吕叔湘 .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
  [3]梁宁建 .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4]巢宗祺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1)[J].语文建设,2002(7)
  [5]惠泉.课程改革实质:重构学校文化—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一席谈[J].福建教育(A)版,2002(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们除了要对学生们进行一些理论性的教学之外,还要对数学学科当中的一些内涵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针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用进行分析,为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文化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渗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9
[“在国内,大多数基金会都把精力花在如何透明上,但最后还是得不到认可。我们不如换个思维,比如去让基金会接地气,从高高在上到扎扎实实,让老百姓可以互动参与,我们当前慈善事业不被理解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中国经济信息:您能从自身的公益实践谈谈中国近些年对公益和慈善事业方面的变化?  贝晓超:我大学时学的哲学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偏企业伦理学方向。2005年回国后在外企500强里做企业社会责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点科目,在整个高中学习中占有巨大的比重,对于学生来说,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在成绩方面有所体现,对他们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就微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使用价值和策略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如何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微课使用价值;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置问题研究的课堂模式,促使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本文简述此形式下高中物理教学发生的主要变化,从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授课方法等方面阐述优化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问题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98-011.新高考背景
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等顶层设计,或将极大加快中国金融改革新格局的成型,并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上海或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领跑者和试验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区)。据商务部官方网站8月22日消息,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古雷爆炸”事故之后,上马PX项目需要地方政府更为透明的决策机制,更为严苛的执法环境,更为规范的行业管理。  一路走来,中国的PX产业可谓波折坎坷,多个地区因为PX项目落户不断爆发群体性事件,民众对于环境问题、安全健康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政府、企业和民众的矛盾也不断尖锐。  认识鸿沟  7月30日凌晨4点35分,福建漳州古雷PX(对二甲苯)项目一条尚未投用的加氢裂化管线,在充入氢气测试压力时,发生
一个多世纪以前,被称为“美国文明之父”的爱默生曾大胆地宣告:“我们倾听欧洲优雅的艺术女神的声音,已经为时已久。”字里行间,爱默生表达的,是基于美国文明构建的文化信心。  这种气魄与胆量,足以使拥有五千年文明与文化之国度深思。爱默生不仅惊醒了很多美国人的幻梦,也抹去了他们眼前欧洲文化的阴影,从而开始关注自己的美国文化。  文化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地域、人文等特质的不同。之于中国人,抒发类似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