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可儿之死与塞西尔魔咒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6265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的洛杉矶,雨季刚过,阳光明媚,大街小巷到处鲜花盛开。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生机盎然的时节,一个花季生命竟离奇陨落,给世间留下无穷的感叹和无尽的谜团。
  首次单身长途旅行
  前一段时间,家住加拿大温哥华的21岁华裔女孩蓝可儿不知为何情绪有些低落。她正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读书,预计2016年毕业。
  2013年新年过后,这个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的女孩打算到美国去散散心。“她对自己的首次单身长途旅行很兴奋,这趟美国之行本来要持续数月,目的地是北加州的海滨城市圣塔克鲁斯。”与蓝可儿同窗十二载的女生武麦说。
  1月26日,蓝可儿住进了早就在网上预订好的洛杉矶塞西尔酒店,房价是每晚75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塞西尔酒店地处交通便利的市中心,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吸引了不少背包客,其中不少是华裔青年人。” 一位当地居民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随后的几天旅行中,蓝可儿去了美墨边境的圣迭戈,还在网站上晒出自己在当地动物园的靓照。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一向是个乖乖女的蓝可儿每天会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报平安。然而,从1月31日起,家人却再也没有接到她的电话,父母和姐姐开始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根据酒店预订信息,蓝可儿本来要在2月1日退房,但当天她却没有出现。酒店员工说,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1月31日晚上10点多。2月1日晚上,感到不对劲的员工立即进入她的房间,发现行李尚在,每天佩戴的眼镜也没拿走,酒店员工于是报了警。
  接到报案后,洛杉矶警察局立即派人前往塞西尔酒店,查看了酒店内部和附近地区的监控录像,试图还原蓝可儿失踪之前的出行状况。2月6日,洛杉矶警察局正式发布了寻人启事。
  远在加拿大的蓝可儿的父母也坐不住了,她的姐姐还在推特网上发出一个寻人帖。在与塞西尔酒店联络后,他们得知女儿真的失踪了。于是,心急火燎的父母来到洛杉矶寻女。
  录像记录了她的怪诞举止
  到此为止,这仅仅是一起普通的失踪案,但很快,它就不再简单了。2月14日,洛杉矶警方公布了一段将近3分钟的酒店监控录像,这是蓝可儿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在这段视频中,蓝可儿的神情和举止十分怪诞。
  录像的拍摄时间大概是2月1日早晨8点前后,画面上首先是打开的电梯门,身着短裙和红色外套的蓝可儿步入电梯,然后急忙半蹲下来,按下了全部楼层的按键。站起身子的蓝可儿好像等待电梯关门,但过了两三秒,她突然向外跨步看了一眼,之后紧靠电梯墙壁,快速闪到角落。看到外面没有什么动静,她谨慎地把头探出去张望,小心翼翼地走出电梯,在外面小步侧移。大约30秒后,她双手抱头进入电梯,再次按下了全部楼层的按键。最后,蓝可儿缓缓走出电梯。此后,摄像头只拍下了她半个身影,她手舞足蹈,像是在与人交谈或是自言自语。几秒后,蓝可儿彻底消失在镜头中。令人不解的是,近3分钟时间里,电梯的门一直是开着的。
  这段不长的视频,立即在网上引起一片热议。有人认为,蓝可儿是要躲开什么人的追踪;也有人认为,从她的表情和举手投足来看,似乎是嗑了药;还有人认为,她当时“中了邪”;甚至有人将这段视频称为“灵异片”。
  武麦分析说,蓝可儿在电梯里的怪诞举止,与她平素的习惯大异。因此她怀疑蓝可儿被人偷下了毒品,神经处于不正常的亢奋状态下,才会表现得与平常判若两人。蓝可儿其他同学也证明,她平时待人和善,生活作风严肃。
  洛杉矶警方则谨慎地表态:从这段录像的画面来看,他们暂时只能得出蓝可儿是在白天失踪的这一结论。
  2月19日,有酒店客人抱怨水管的压力太小,于是酒店员工来到顶层,对那里4座直径1.4米、高2.4米的大型水箱进行检修。没想到,一名员工刚刚艰难地打开一座水箱的顶盖,不禁“啊”地大叫一声——水箱底部赫然沉着一具赤裸的女尸!当晚,警方证实死者正是失踪了19天的蓝可儿!
  这一发现让案件更加疑点重重:首先,如果蓝可儿是他杀,是当天就被抛尸水箱,还是隔了几天后再抛尸?水质检测记录显示,塞西尔酒店2月14日的水质检查仍一切正常,这表明凶手可能将她的尸体藏匿了将近半个月。第二,一般来说,如果尸体入水时间过长会漂上水面,为什么蓝可儿沉在水底?对此,洛杉矶市消防局发言人杰姆·摩尔解释说:“水箱底部排水孔造成的吸力,可能把尸体吸了下去。”第三,如果凶手是将蓝可儿在别处杀害后,再拖到顶楼,然后抛入水箱,这绝非易事,那么凶手是否另有帮手?第四,也不能排除蓝可儿自己主动爬入或失足掉入水箱,但一个女子爬上这么高的水箱几乎不可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洛杉矶警方人士告诉记者,酒店顶层设有报警系统和安全门,如果不是有钥匙的酒店员工开门的话,外人上去肯定会引起警声大作,因此犯罪嫌疑人可能是酒店“内鬼”。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蓝可儿曾在博客里表露过对美国摇滚歌手莫比德的暗恋,而他去年12月恰好入住过该酒店,上传到网站的MV中就有女孩死亡的镜头。莫比德马上澄清:他和乐队确曾入住塞西尔酒店,那是为了拍摄MV;女孩死亡的镜头与蓝可儿在塞西尔酒店遭遇的不幸没有半点关联。
  截至记者发稿时,警方尚未逮捕酒店内的任何员工,只在发现尸体后将整幢大楼封闭了几天。酒店一名员工透露,警方正在逐一对每名员工进行涉案排查。蓝可儿尸检也没有找到死因,进一步化验的结果仍需等待4到6周。
  酒店曾经风光无限
  此次案件中,塞西尔酒店屡屡被人提及。事实上,该酒店至少曾发生过5起死亡事件,接待过两个连环杀手,最为著名的一起是“黑色大丽花”案。1947年,伊丽莎贝斯·索特就死在这里,这起案件至今未破,死者由于一身黑色装束而被称为“黑色大丽花”。
  塞西尔酒店1927年对外营业,当时,风光无限、商贾云集。后来,由于城区改造和经济不景气,这个区域逐渐成了贫民窟,塞西尔酒店也随之衰落。2007年,酒店易主,新主人投入了超过3500万美元对酒店进行装修。不过房客对这里的评价普遍是:太古老、有些阴森、没有暖气和空调、气味难闻、设施陈旧。装修后的酒店有600多个房间,因价格低廉,这里成了年轻游客的首选。酒店另一类主要客人则是和无家可归者相差无几的长期房客,这里还曾是加州刑满释放人员在过渡期间居住的签约酒店。卖淫、谋杀、毒品交易一直在酒店周围上演。
  蓝可儿死亡一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也让人们对美国的安全提出质疑,尤其是在治安较差的地区,人们更加提心吊胆——蓝可儿离奇死亡的酒店就处于这样的区域。同时,专业人士也为赴美旅游的人提出了一些建议:选择治安好的地方或者酒店居住;最好不要单身出游,尤其单身年轻女性;遇到抢劫,千万不要和歹徒搏斗;不要在街头和人争执,小事能忍则忍,遇上大事则应该立即报警。
其他文献
《三松堂自序》和《韧的追求》,是两位现代学人冯友兰、侯外庐的自传体文化回忆录。它们相隔不到一年,都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单行本。前一书不久前又出了增订本。这两本著作一出现,就以其真实而典型的形态,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学者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领域奋力开拓的辉煌累致和壮丽神彩,给中国学者以深刻的启迪。有趣的是,它们在内容上既各有千秋,又相互补充。因此,我们把《自序》和《追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领会。这里先从《
《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参考了古今中外大量有关的研究资料,从中发掘出许多过去不为人所注意的新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辨析、疏证、剔删、整理和分类,为撰写这部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在研究的方法上,作者对明代的告示、檄文、政治性歌谣及社会舆论,言官制度、印刷手段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面都依据史料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从而拓宽了这一研究的视野,尽管从中可以看到台湾朱传誉先生《宋代新闻史》一书对作者的影响,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挥别人间,4月17日,她的葬礼在伦敦举行。与她同时代的政坛“老熟人”纷纷前来送别,其中有87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女王丈夫、92岁的菲利普亲王,90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77岁的南非前总统德克勒克,71岁的美国前副总统切尼,70岁的波兰前总统瓦文萨。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人们安静肃穆,聆听伦敦主教查特斯的致辞。他回顾了撒切尔夫人的一生,并以她生前最喜欢的诗句结束致辞:“我们
“团购”,是近一段时间来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无数消费者热衷于在网上“组团”买东西,人数越多,价格越低。“团购”热催生了大量相关网站。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每天都有5—10家团购网站诞生,截止到2012年1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总数已达3790家。其经营内容从实体商品到餐饮、门票、美容、娱乐、培训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各种优惠层出不穷。由于团购产品的折扣通常低于传统购物网站,约为市场价的一至四折,所以
文化人董桥的《这一代的事》实际上抒发的是百年的情结——由“康梁遗墨和胡适文存”推开“近代史的一条门缝”以后,一直萦绕在中国文化人心头的百年情结。  这一个百年情结,就是那永远不散的浓烈乡愁。而这一团团乡愁,又弥漫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无尽追怀。董桥说:“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  董桥,曾在“旧书铺古玩店很多的长巷短街”沐浴过像“英国人的散文小品”一样隽永优雅
黑色背景前,柔和的光束下,她短发黑衣,映出饱满柔美的侧脸、长颈、V领。这是60岁的林青霞,依然美丽动人,素净温暖。她就这样出现在《云去云来》的封面上,让人们相信,她依然配得上那个称呼——东方“永远的也是唯一的大美女”。  起初她的美并不是这样,而是琼瑶小说《窗外》中江雁容的模样,“一对如梦如雾的眼睛、带着几分忧郁;两条露在短袖白衬衫下的胳膊苍白瘦小,看起来可怜生生”。第一次读到这句描写,17岁的林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一个作家的生活必定是丰富多彩,甚至是波澜壮阔的,而我的生活该怎样描述和形容呢?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的生活我一直羞于启齿,因为,无论是过去的我还是现在的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那样生活着,而且还可以肯定的是,今后的我还会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我在一个小山村里成长,除了上学读书之外,其他时间大多是在山间和田野里度过的。十四岁那年,初中毕业的我考取了一所离家将近三百
2011年12月,媒体纷纷报道,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农民工”这个称呼是对进城务工人员一个很大的歧视,应予以取消,可改称“合同工”或“临时工”。其实,一年来类似呼声不少。2011年3月,江西省新余市长魏旋君在全国两会上提议早日取消“农民工”称呼;2011年7月,广州市长万庆良建议用“新广州人”取代“农民工”。各地也确实开始使用新名字,比如,青岛叫“新市民”,东莞称“新莞人”,河南省中牟县更是快速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文娟如今已是92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多年来,她曾在舞台上扮演过《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追鱼》中的“鲤鱼精”、《春香传》里的春香等等。这些让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在今天的王老看来,虽然“想念”,却并非“久别”。90岁时,她再次登台,和她的爱徒王志萍共同演唱开场新曲《千里共婵娟》。曾有人问王老的养生秘诀是什么,王老笑答:“台上演戏要复杂点,台下做人要简单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在9月22日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百岁杨振宁回忆起与邓稼先的一段往事。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被两名科学巨匠改写和诠释得格外富有深意。  仿佛是不知不觉间,从未淡出人们视野的杨振宁就到百岁生日了。这位物理大师的传奇每每被放到聚光灯下反复审视。23岁公费留美,35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0岁第一次访问新中国,75岁受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82岁时和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