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中道”政治思想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在儒家看来,“中道”为天地之本,也是人道经纶。这种精神在《论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儒家认为,人类的生活起居应该效法这种“中道”精神。正因如此,孔子倡导治理国家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君民都要遵循“中道”精神的“礼”而行事。就整个政治秩序而言,个体的“克己”与国家礼乐与政刑之“中”共同达至大同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礼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讲话,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并结合当前文艺批评实践中实际存在的种种弊端,从重塑批评精神、重树批评标准、重建中国话语等维度,对文艺批评的性质、目的、原则、方法、标准、指导思想等进行了全方位阐述,为当前文艺批评的改进以及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设计了基本路径,指明了努力方向,必将极大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文艺座谈会 批评精神
摘 要:古人认为男女随着生理的成熟,会自然产生情欲,情欲具有原始的强大的力量,故需纳入社会礼仪中予以适度地释放和管束。《文选》“情”赋之“情”,即是基于人性本质的情欲而加以设置的。截至曹植《洛神赋》时的“情”赋,至少书写了情色(包括爱情和情欲)的魅力、个体对情色的不同态度、个体对情色的规训和掌控、情色与社会的冲突和调和以及被当作向其投射政治、哲学隐喻的情色符号等方面,《文选》倾向于选择利用情欲投射
摘要:《文选集注》是《文选》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本子。从《文选集注》的发现、递藏、印章、避讳等诸多方面都不足以证明其出自中土,而是出自日本平安时代。尽管如此,其编纂依据之底本源自唐钞本是毫无疑问的。《文选集注》在编纂中有明显的重视李善注的倾向,而对李善注的音注多有删略,删略音注的内容大都与《音决》重合,此为其编纂体例所致。《文选集注》的存世,为考察写本时代《文选》李善注的变迁提供了可能。唐代的科举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形势下,我们迎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巩固和深化政治交接,努力推进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刻论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这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指南。  民进全会要把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与正在开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
【摘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国家创新体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为之建设配套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协同互动。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协同互动的作用,并就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建设问题做了讨论,认为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的协同互动有助于提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面向社会和公众的科
相信很多人早已习惯了“80后”、“90后”的风头日甚,仿佛一时间忽略了“00后”这一即将成长起来的群体。可是毋庸置疑,“00后”这一群体正在逐渐成长,而他们也将会长时间地占据我们的视野。  只是一瞬间,我们仿佛对这一群体知之甚少。“80后”叛逆,“90后”另类,而“00后”孩子的心理特征却难以概括。有时候,就算他们的父母也不太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或者与他们沟通很少,慢慢地这中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大。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参政党生命力的具体体现。2007年换届以来,民进天津市第八、九届委员会在民进中央、中共天津市委的亲切关怀和支持帮助下,着力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工作体制机制,搭建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锻炼了一支素质优良的队伍、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为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创
主持人:楊俊蕾  复旦大学影视美学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电影与技术社会”是一个包涵广阔的入思路径,在研究方法得到主动更新的前提下,以更加具有数字人文表征的研究面向,针对当前时代的重点问题给出深度关注,做出既有学术意义,同时也具备社会意义的综合研究。本次推出的两篇论文分别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李彬副教授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王嘉玮博士生。前者题为《核恐慌、克苏鲁神话与新
【摘要】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取得广泛国际影响。今天的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难以区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难以区分;安全防范与安全维护难以区分;安全威胁来源与安全治理难以区分。国内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难以区分;维稳与维权难以区分;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难以区分;海外安全与国内安全难以区分。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亚洲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