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自然之美,品味成长之趣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u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户外种植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户外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户外种植活动的实施场地宽广,与整体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能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户外种植充满童趣,顺应了幼儿追求融入自然的天性,因此也具有陶冶人格与性情的作用,能让幼儿浸润于自然的美感中,品味成长的乐趣。本文拟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支持幼儿开展探究。

一、组织调研活动,确定种植对象


  户外种植活动中的首要问题是“种什么”,这也是探究的起点。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调研活动,让幼儿自主确定种植对象,在每个季度的种植活动开始前,可以先让幼儿说说想要种植的植物。其次,引导幼儿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展开自主调研,幼儿年龄小,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有效实施自主调研活动离不开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教师平时要用微信群等途径做好家园沟通,让家长为幼儿提供帮助,幼儿可以直接询问家长,也可以和家长一起上网查找资料,幼儿在家中進行自主调研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分享与交流活动,为幼儿讨论调研结果提供平台。
  很多植物并不适合当季或本地种植,因此在自主调研活动中,通常会排除此前提出的一些想法。例如,在夏季,许多幼儿在最初的讨论中提到想种土豆,但是经过一番调研后,发现土豆不耐热,最后大家确认要种丝瓜。调研活动的设置,让种植活动更能充分地体现幼儿的意愿,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二、预留探究空间,促进经验发展


  当种植活动开始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幼儿先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教师随后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引入新知,引导幼儿在调整初步做法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策略,以此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
  例如,在种植向日葵时,幼儿发现向日葵的茎有些弯。大家很担心向日葵会越来越弯,教师便组织幼儿开展了讨论活动,引导幼儿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说怎样解决问题。起初幼儿想到要给向日葵补充水分,却发现没有效果。大家进行了反思,发现可能是因为花盘太重,于是尝试用竹竿将花茎绑在一起,帮助它直立。这个时候,又发现没有那么多的竹竿。幼儿已通过前期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此时不断思考、讨论,反复尝试,发现可以将多株向日葵和一根竹竿绑在一起,这样既省材料,向日葵也不会弯。活动中教师给幼儿留下了思考和尝试的空间,使实践活动转换为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收获了个性化的经验。

三、创设可视支架,促进思维提升


  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应有思维上的参与。各种讨论、交流和反思活动都意在促进幼儿思维的活跃,让幼儿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但要突显思维、过程,还需要一些可视化支架。可视化支架是对幼儿零散、跳跃的思维活动的外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主题墙,利用墙面集成各种各样的思维可视化信息。
  在调研阶段,可使用主题墙绘制出大家想要种植的植物;种植开始时,可以粘贴活动实施路线图,显示整地、播种、浇水、施肥、搭架等活动的实施顺序;在种植过程中,利用主题墙促进记录单的分享,让幼儿粘贴自己在观察植物生长时的绘画记录;在反思活动中,可以利用主题墙收集“小问号卡”,再画出思维导图……经常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让幼儿认识到可视化思维支架的便利性,理解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四、捕捉幼儿疑问,促进活动生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户外种植实践活动中,幼儿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产生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就是活动的生长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疑问,分析幼儿的需求,支持幼儿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活动适时生成。例如,种植的玉米快要丰收时,几名幼儿觉得玉米粒排列得整整齐齐十分有趣,开始点数玉米的列数。有的幼儿说是12列,有的说是14列……教师注意到幼儿的兴趣点时,适时提问:“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的列数是多少?”这样一来,所有幼儿都加入到数玉米列数的活动中,而且发现自己数出来的结果也是双数。幼儿问:“为什么都是双数呢?”教师则引入了知识性经验,和幼儿一起阅读了一本关于植物生长的绘本,让幼儿知道为什么玉米的列数都是双数列。适时支持幼儿解决疑问,让种植活动变得更具教育性,可以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总之,种植活动中包含丰富的学习契机,可以触发许多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就要求教师以支持者定位自身,重视以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推进活动,并将思维与实践相整合,让幼儿在种植中体会成长的乐趣。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数学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数学奥
期刊
教育,不是孤军奋战的。教师用心,家长配合,孩子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居家教育的别样模式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感受健康,感受亲情;体验规则,体验坚持;渴望交流,渴望友谊;感恩关爱,感恩奉献……这些不正是最好的成长吗?放缓“抢跑”,不再“拔苗”,让我们共同筑牢孩子健康发展的根基。  疫情带来的一切不美好终会过去,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
期刊
随着近年来幼儿园美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幼儿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幼儿园美术教学成效上来看,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误区相对较为明显,使幼儿难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最优发展。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常见问题与误区  1.以教师为本现象严重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部分美术教师往往过度关注如何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如何细化美术教学任务,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确定教学方式,却忽略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
期刊
形式一:绘本活动——鸡毛信  活动目标:  1.能根據故事情节和画面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积极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能说出海娃是如何把信及时送到的,学习海娃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信封、有听小英雄故事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听过很多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抗日小英雄的
期刊
当前,科学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活动在幼儿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提供多种材料,让
期刊
近年来,在课程游戏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立场”的认识逐渐清晰,认识到教育就是为了幼儿,教育是依靠幼儿展开的,应从幼儿出发,学会了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墙是幼儿园教育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幼儿每天都会遇见和有交集的区域。但在实际的创设过程中,“
期刊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园尝试打破年龄限制,开展混龄式户外体育活动已有一段时间。如何提升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质量?如何增强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我园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对激活幼儿园户外混龄体锻活动的策略进行了不断的分析与调整
期刊
亲爱的孩子们:  今天陈老师又按时打开电脑,进行每日的健康状况上报。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笑脸浮现眼前,翻看你们上传的宅家活动照片,隔屏感受你们成长的快乐,我想你们了……打开你们发来的语音问候,一声声“陈老师,我想你了!”“陈老师,我想你了,也想幼儿园了,想回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儿”,我感到幸福而温暖,我知道我想你们如同你们想我一般。  孩子们,因为疫情,我们虽不能相见,但老师每天都体会着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粽子是我们的传统美食,对于美食,幼儿自然是无法抗拒的。今年临近端午节时,幼儿对于粽子的兴趣越发浓厚了。追随幼儿的兴趣是课程的本质,为此我们选择了
期刊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却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这段特殊的日子既是一场考验,同时也是我们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契机。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用自己平凡的工作为孩子树立正能量的榜样。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很荣幸能够踏上“最美逆行者”的征途,投入到援鄂抗疫工作中。在这段特殊的抗“疫”时光里,我收获了感动、美好,更收获了无穷的力量。我相信,有家长的用心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教導,孩子们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