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的兴趣——粽子的秘密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粽子是我们的传统美食,对于美食,幼儿自然是无法抗拒的。今年临近端午节时,幼儿对于粽子的兴趣越发浓厚了。追随幼儿的兴趣是课程的本质,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粽子为切入点,开展了“粽子的秘密”主题活动。

一、活动生成齐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作为端午节的必需品,家家都会准备粽子,幼儿对它较为熟悉。但要说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粽子,幼儿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们要重视中国的传统美食,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谈话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环节,大家一下子就打開了话匣子:“我超级喜欢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几个。”“我那天看见奶奶包粽子了,真想试试!”当然,谈话中也不乏疑问:“粽子是怎么包的?”“粽子是哪儿来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决定带着幼儿走进粽子的世界,从多个方面去深入探究粽子。

二、多种维度探究竟


  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从看、听、说、做、玩等多种维度认识、了解粽子,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1.在绘本阅读中了解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喜欢看绘本、听故事这一特征,我搜索了一些关于粽子的绘本故事。在绘本中,幼儿了解了粽子有锥形、菱角、小角等形状,需要芦叶、竹叶等材料,探究出粽子的馅料从黍米到糯米、从无馅到有馅、从单一到多元乃至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的变化。围绕绘本《小粽子,小粽子》,我们还开启了一场关于南北方粽子“甜咸之战”的辩论活动。“咸派”认为:“粽子就应该是咸咸的,美味的肉馅别提多香了。”“甜派”认为:“甜甜蜜蜜才是粽子的味道,就和吃糖一样开心。”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过程中,幼儿从听到、看到再到辩论,多维度了解到蕴含在粽子中真正的奥义。
  2.在参与制作中认识
  粽子到底是如何做的呢?我抓住幼儿这一好奇心,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来了一位“巧手奶奶”现场教学。幼儿在包粽子的活动中感受食材的选择、包制、烹煮等过程,体会粽子美食的来之不易。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了解与认识粽子,从而产生对美食的热爱之情,知道爱惜粮食,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什么我一折过来就松掉了啊?”“我包得好丑啊!”活动中不时传来一些想要放弃的声音,此时教师的鼓励就是一剂良药,应及时给予幼儿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深入了解了制作粽子的过程并参与进来,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玩”粽子。
  3.在动手操作中发现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我们的区角又多了不少材料,如糯米、大米、粽叶、荷叶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既锻炼了动手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玩”的同时,还有幼儿尝试用同一种叶子包不同的米、用不同的叶子包同一种米,并设计出了个性化的记录表格,分别用不通的表情图案代表好吃与否。由于“工作量”较大,幼儿还会叫上三五好友,大家分工合作,玩得不亦乐乎。
  4.在延伸活动中探索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幼儿对粽子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但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文文说:“老师,我昨天在家里吃了个粽子,和你之前说的都不一样,我画下来给你看吧!”这一说打开了我的灵感阀门,其他幼儿也纷纷响应:“老师,我去美工区捏一个粽子吧!”“妈妈还教过我折粽子呢!”听了大家的建议,美工区又开始人头攒动,“粽子工厂”开业啦!

三、互相成长共发展


  与幼儿进行微课程的探究,看着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起初只知道粽子是一种好吃的食物,通过深入了解,知道了如何制作粽子、为什么要用粽叶而不能用其他叶子包粽子等一系列问题,最后知道粽子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传统美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萌发民族自豪感,为进一步的探究做铺垫。今后我们将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完整儿童”(the whole child)是19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股教育思潮,这个观念是对关于儿童、学校、教育、社会等基本问题的反思,其主要旨趣是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参与下实现儿童身体、心智、精神的完整发展。在现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变化是这个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个体在幼儿期充满可塑性,因此幼儿园教育要能帮助幼儿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实现完整儿童的培育,而这正是幼儿园教
期刊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省教育系统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复工复学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幼儿居家不能入园的特殊情况,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园家长相互理解、积极作为、共克时艰,帮助孩子以良好的状态平安度过疫情防控期,保证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进,也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特殊的时光,不一
期刊
数学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数学奥
期刊
教育,不是孤军奋战的。教师用心,家长配合,孩子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居家教育的别样模式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感受健康,感受亲情;体验规则,体验坚持;渴望交流,渴望友谊;感恩关爱,感恩奉献……这些不正是最好的成长吗?放缓“抢跑”,不再“拔苗”,让我们共同筑牢孩子健康发展的根基。  疫情带来的一切不美好终会过去,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
期刊
随着近年来幼儿园美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幼儿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幼儿园美术教学成效上来看,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误区相对较为明显,使幼儿难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最优发展。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常见问题与误区  1.以教师为本现象严重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部分美术教师往往过度关注如何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如何细化美术教学任务,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确定教学方式,却忽略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
期刊
形式一:绘本活动——鸡毛信  活动目标:  1.能根據故事情节和画面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积极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能说出海娃是如何把信及时送到的,学习海娃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信封、有听小英雄故事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听过很多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抗日小英雄的
期刊
当前,科学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活动在幼儿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提供多种材料,让
期刊
近年来,在课程游戏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立场”的认识逐渐清晰,认识到教育就是为了幼儿,教育是依靠幼儿展开的,应从幼儿出发,学会了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墙是幼儿园教育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幼儿每天都会遇见和有交集的区域。但在实际的创设过程中,“
期刊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园尝试打破年龄限制,开展混龄式户外体育活动已有一段时间。如何提升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质量?如何增强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我园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对激活幼儿园户外混龄体锻活动的策略进行了不断的分析与调整
期刊
亲爱的孩子们:  今天陈老师又按时打开电脑,进行每日的健康状况上报。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笑脸浮现眼前,翻看你们上传的宅家活动照片,隔屏感受你们成长的快乐,我想你们了……打开你们发来的语音问候,一声声“陈老师,我想你了!”“陈老师,我想你了,也想幼儿园了,想回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儿”,我感到幸福而温暖,我知道我想你们如同你们想我一般。  孩子们,因为疫情,我们虽不能相见,但老师每天都体会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