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雅鲁藏布地狱之水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格的奇迹
  
  2002年2月,七只独木舟试图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完成首次漂流。这是一个堪称残忍的探险,这条峡谷不仅位置偏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深三倍,陡峭八倍。高落差的瀑布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难的漂流之旅。一些漂流者称其为漂流运动的珠峰——但是与珠峰不同的是直到现在还没人能顺利地漂流全程,并活生生地站在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岸边。
  在雅鲁藏布漂流和一次伟大的登山探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河流里的目标总是隐藏着的。屹立的山峰能够被观测和分析。登山者用望远镜观察好最佳路线并在照片上以点和线标出。最危险的部分通常是雪崩槽,雪檐和落石多发区。然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底部,流淌着一条充满威力的河流,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那里到底是什么样。有一个原因是,河流总是活动着的。时而奔腾而下,时而迂回跳跃,每个时刻都是不一样的。夏季里,它轻盈欢畅;春季里,它汹涌咆哮。中等水流中的大浪或者凸出的石头可能会填补高水位的影响。也或者是相反,在洪水中低水流的冲击可能就会使水花翻滚起来。
  历史上,只有少数几次探险活动成功通过了派瀑布和彩虹瀑布之间的峡谷的上段。这其中只有一次是漂流,那次的队员们体会到了这条河的本性——对于一个人在皮划艇能做到的极限而言。不过金敦沃德在他1924年艰辛的徒步旅行中拍摄了这条河的一些照片:1947年两个科学家LudlOW和Sherriff徒步途经峡谷上段。他们所拍摄的一些黑白照片为林格的漂流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太空卫星公司也向他们捐赠了一系列卫星拍摄的大峡谷拐弯处的照片。
  山峰和河流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在于:你永远也不能“征服”一条河流。对于一条河而言,水总是往低处流。当你驾着一条皮划艇从溪流开始,你会发现周围的景致会快速变化——远离道路,穿行山谷之间。一条河总是奔腾不息,它一直流向海岸,将自己释放进大海。藏传佛教强调万事万物内在的“空”的本质;河流的特性就证明了这一点。每一个浪涛,波纹和激流都在转瞬之间消逝和重现,循环往复直至完全的未分化状态。一条河流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寻求自我而释放自我。你怎么能够征服仅仅追求消逝的事物呢?
  雅鲁藏布江自河源至里孜为上游段,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派乡以下是下游段。从河源至派乡,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中上游段山高谷深、河流深切。流经米林县的派乡后改为北偏东流向,在汇支流帕隆藏布后又急转向南流,随后转为南偏西流向,流至墨金附近改为偏东流。
  
  七只独木舟的后勤队伍几乎可以与一支珠峰登山队媲美。1250公斤食物和装备由四位夏尔巴带领60人的运输队伍。随队记者彼得·海勒在《地狱之水:雅鲁藏布江漂流幸存记》里记录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漂流。海勒这样描绘雅鲁藏布江:“这是一条将大地劈为两半的湍急的河流,迅急的河水翻卷着白色的浪花,形成一个个漩涡……那七个人把他们的小船放入咆哮的河水中,他们的前面,要么是死亡,要么是奇迹。”
  用传统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或者是疯狂的计划。极度的狂热意味着百分百的献身精神和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但即使这样的人,当他们到了雅鲁藏布江边,他们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精神也会变为零。斯科特·林格带领着六个狂热之徒离开旧金山来到中国,Johnnie Kern,Allan Ellard,Mlke Abbott,Willie Kern、Dustin Knapp和Steve Fisher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桨手。他们从孩童时代起就在水上舞动船桨,长大后每年200天生活在水上。他们都曾平安渡过对普通人来说是葬身之地的急流险滩。每个人都有伟大的目标,每个人都有狂放的梦想,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考察雅鲁藏布江的历史、地形和地貌,他们用充分的准备不断坚定自己的决心:我们必须去完成这个事业。
  此外,一旦他们进入这条河流,他们也就再也没有退路。这条河谷中到处是巨石险滩,水流的巨大落差对那些漂流水于上的人来说,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同样,在这条河上弃船逃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根本无法在河中游泳,激流中裹挟的巨大石块、滔天的巨浪和湍急的漩涡,让每个试图在水中游泳的人顷刻间丧命。
  为了避免充溢的热情横扫一切,没有严谨态度的热情只能导致不负责任和鲁莽的行为。斯科特·林格用了三年时间,与中国著名漂流向导张继跃深入细致研究水文情况,他用严格而苛刻的标准挑选团队成员,他雇用的搬运工和地面支持人员几乎全部是熟悉当地环境的本地人,他时时同北京的外交机构保持联系。这是最性命攸关的一件事。
  曾对喜马拉雅周边江河进行了30次漂流的斯科特·林格选择在春季漂流雅鲁藏布江,此时是漂流该江河的最佳季节。他的同事查理·蒙西估计,雅鲁藏布江的安全水位是5000至10000立方英尺/秒。林格利用在科罗拉多的卫星空间摄影公司的技术优势,应用IKONOS空间卫星图像设计了漂流路线,即便是已经开始了旅程,林格依然将注意力集中在执行的细节上:晚上的计划会议,不时上岸讨论一下如何对付将要面对的急流,对急流进行有规律的观测,放弃盲目的冒险行为、放弃危险性太大的河段。在18天的漂流过程中,林格虽充满热情,但同样冷静谨慎。他将那种谨慎态度注入了整个团队。
  海勒文章中对热情和谨慎态度之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值得每位领导者谨记在心:“对林格来说,领导漂流雅鲁藏布江的团队需要保持一种惊人的平衡。他需要成员的勇气和坚定的自信心,他也需要成员们面对大河时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毫不犹豫地摒弃个人自私的愿望。他必须对每个问题负起责任,不管这个问题是多么庞大或者多么琐细,因为这个探险队要对每个生命负责。”他做到了,他们的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自信之死
  
  事实上,雅鲁藏布江的漂流在此之前早就留下了警示后来者的悲剧。
  1993年9月10日,24岁的日本人武井义隆刚在帕隆藏布下水试漂,就被汹涌的水流冲进凶猛的雅鲁藏布江主流失踪。
  新华社记者张继民回忆道,当时在扎曲,日方队员带着飞行器顺利腾飞使他们冲昏了头脑。成功飞行满足了他们的所有欲望,也坚定了日方队员试漂的决心。中方队员赵军、陈远生等看了帕隆藏布江的水情后,觉得水流太急,向日方提出不宜在此冒险漂流的建议。对此,北村皆雄队长回绝说,武井义隆等日方漂流队员只是下水试一试,如果他们认为可以漂就漂,否则就不漂,因为他们是专家,这不是队长所能决定的。中方队员劝阻日方队员不要在帕隆藏布江玩命的忠告,不仅限于对眼前水情的直观分析,还出于 会选择水流小些的情况漂流。而我们当时无从选择。在此期间我们很快进入冰雪区。有朝一日你计划雇请民工时,请记住一定不要改变原定计划。”
  林格理解探险队为何会产生水会平稳的想法。他说:“喜马拉雅江河读物里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水流,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水有多深,我从未被如此愚弄过,只有你把漂船放到水里你才会体会到它的汹涌。”其他的情况也可能影响到了探险队的决策,那就是全队意识到另有两个中国的探险队欲在大峡谷争其首漂。一些人推测首漂该条江的想法促成了探险队在最危险的时期开始行动。
  麦克艾文第一眼见到雅鲁藏布江水位与事前希望的相距很远时,他立即给美国《国家地理》主编彼德米勒电话。米勒回话麦克艾文再三言明《国家地理》倡导安全第一。他说:“我们告诉探险队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你们并无一定要到达一定高度或写出优秀作品的任务。事情并非人们所议论的那样,他们急于考虑的是江河的水位。”
  是否是完成雅鲁藏布江首漂的愿望支配着他们,或者为《国家地理》撰稿和摄制出惊人录像的问题?麦克。文强调指出:加顿当时被视为最成功的漂流探险家,是每一次决策的参与者之一。事实上,在开漂问题上,加顿与他的意见完全统一;甚至在关于其他漂流的问题上,加顿比探险队中任何人更积极赞同向下漂,其余人陆地增援。麦克艾文说:“加顿激情满怀,十分渴望漂流。倾其所有的勤奋和努力,他置身于探险漂流。但他也深知不能一味分析、等待,也不能操之过急,他非常希望全面兼顾。”
  
  不同的观点
  
  随着此次探险漂流载入史册以及更多的事实真相公诸于众,加顿的献身能否避免的问题仍将延续下去。也许加顿生前在《美国江河漂流》杂志上曾经写到的一段话更有说服力:“人们可以理智地说,江河漂流是一项危险的事业,通过该活动我体验到了人生的欢乐和满足。在我个人的成长中,见到了那些雄奇,美丽的地方,我感到某种冒险值得一试。但我们不要得意忘形地忽略了她的存在。危险在哪里?就在自己的身旁,如果我们不做我们能做好的一切,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则我们将丢掉非常重要的一课。”
  麦克艾文在事故记录中这样写道:加顿的不幸仅仅只是江河猛兽潜在危险的一部分,除此而外没有更多的理由可言。我认为加顿的献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没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与艰难的江河漂流相比之下的其他运动同样具有危险。而那些正在进行的行为,为达到更高境界伴随其深入同样必须接受危险的代价。就不幸事件而言,如果清楚加顿身上会发生的一切,自然我会千方百计地阻止其发生。然而,把事后方知的世俗抛在一边,如果我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我仍会再次作出同样的决定。
  许多旁观者也赞同这一观点。长期漂流的加顿生前好友安迪说:“加顿的不幸引起舆论轰动。在对漂流队多数队员了解后我的所有疑虑都消除了,坚信加顿当时低估了水速,最终付出了代价。”
  持大峡谷漂流早晚会被征服观点之一的布瑞奇说:“雅鲁藏布江是漂流界的珠穆朗玛峰,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完成该项事业。但无论谁去完成都不得不选择最佳的旱季,对进入和走出大峡谷要有充分的物资和精神准备。我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代价。”
  对大峡谷同样非常熟悉的查理·曼塞却认为人类难以完成漂流。他是持有些江河永远无法漂流的观点之一的人。他说:“对大峡谷深处的河段我非常困惑,欲顺利漂流永远只是美好愿望。六米宽的河道比比皆是,震耳欲聋的河水永无休止地咆哮如雷地翻滚在2400米深的峡谷之中。这些地方几乎无法逃生。”
  此时此刻人们不再争论加顿失去平衡落入江心及探知其献身是否能免除。探险家的信念惟有去探寻那些尚未被探索的自然,而人们也总是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那些事后对未能完成探索的一味挑剔、指手画脚、难以给探险家们指点迷津,只能表明这类怯懦者不愿意从尚未成功的探险的探索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该做就做。成功的先驱们懂得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分辨出做了而未成功的一面,而不再用相同方法继续尝试。也就是说,加顿在大峡谷的献身向人们展示了最后一次教训。
  尽管如此,对雅鲁藏布江进行探险的各种计划依旧不断。其中有2002~2004年林格和蒙西的探险计划和对部分河段及支流的水上地面考察。
  2003年,查尔斯·琼斯和肖恩·史密斯来到珠峰北侧寻找未漂河流。他们在绒布河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漂流,他们还帮助一些当地人学习划船,并且与他们分享发现漂流的喜悦和失望。2005年,他们还拍摄了一部《世界屋脊的独木舟》的影片,记录从然乌湖开始挑战帕隆藏布江首漂的经历。
  喜马拉雅的山河为漂流者准备了浩瀚的探索目标,仅仅是在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念青唐古拉东段山脉,怒江的上游和雅鲁藏布江的两个支流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都少有探索的脚印。当漂流者进入这些未知地区进行探索时,他们成为探险游戏中的主导者。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确不再是一个牡蛎。智慧会教他们下一步做什么,技术是知道如何去做,而美德就是去做。他们向前探索把贝壳掰开一个缝隙,亲眼看看在秘密的地方是否藏有珍珠。
其他文献
2006年新引力: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这首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流传全国的红军歌曲,便产生于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区。而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显示了大别山区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的重要战略地位。七十余年前,13万烈士抛洒热血,让大别山遍插红旗、建立鄂豫皖苏区首府。 七十余年后,绵延千里风景独特的大别山区已
一、那时候满天跑着羊群  我来到小河边,我赶着一群羊来到小河边。小河弯弯曲曲,像一根看不见尽头的羊肠子。过年,家里杀羊,屠夫羊二嘴里衔着锋利的小刀子,让我用力握住羊腿。羊腿是抓住了,却憋得小脸通红,自己的腿也抽起筋来。于是我眯上眼睛。眯上眼睛就看不见羊的疼痛了,眯上眼睛,就好像进了保险区,视线以外的东西与我无关,羊的疼痛与我无关。我只不过是在尽一点绵薄之力,让羊们在哀叫之后,睁大恐惧复而平静的双眼
耸立在拉萨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是如此雄伟,当飞机飞越布达拉上空的时候,这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映入我的眼帘,竟与我面对它的时候如此不同,空间与距离,仿佛一场心灵的旅行。
阿尔卑期自西至东横贯整个欧洲中部,雄伟的山峰,欢腾的小溪,美丽的风景使之成为人们一年四季的度假胜地,冬季来的人们几乎都只抱有同一个目的,就是滑雪。
我大概快十岁的时候,外公病重快不行了,有一天不小心问了句:“阿公是不是快死了?”结果招来老爸劈头盖脸的一巴掌:“不准说‘死’!”虽然如此,外公还是去世了,那时悲哀对我来还是件遥远的事情,惟一记得的是他临死前蜡黄的脸色和痛苦的呼吸。    长大一点,我才发觉原来“不准说‘死’”其实不是我老爸的发明,《论语》里早就说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种传统延续的结果,就是国人常常有一些奇怪的避讳,比如说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来到达罗中学读书。开学刚刚一周,同学们就聚在一起悄悄议论起来:“萨拉真是一个怪女生!”大家都這样说。  萨拉确实很怪,连我都这么认为。我的意思是,我很少去评判别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些性格各不相同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对别人指指点点。但是,萨拉确实好怪啊,她和所有人都不一样。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萨拉这样的女生。我的同学们也都没有见过。  开学典礼结束后,我们聚在
弗洛伊德曾经说:人人都有点精神病。任何对人自然情感的压抑都会导致心理变态。所以情绪需要调理、需要安慰,需要控制,还需要表达和释放。为了避免人们因为压抑而成为精神病患者,西方人就发明了狂欢节,专门给人合理合法瞎胡闹的机会。  中国人没有狂欢节,不过基于释放情感的需求,酒吧和迪厅倒是大行其道,足球赛和演唱会偶尔也来客串一把。对于用这些方法还解决不了情绪问题的人来说,户外就成了另一剂救命良药。它把人从呆
如果人生是一棵树  那么生命最终是一块雕完的木头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  曾经绿叶生长,曾经阳光下闪耀。
最近北大“韦神”韦东奕的采访视频走红。  韦东奕曾被称为陈景润的“接班人”,可谓是难得一遇的数学天才。“韦神”有多神?一位教授曾在课上这样介绍他:“如果有题不会解可以问我,我不会的可以问助教(韦东奕),如果助教不会解那一定是题印错了。”  考上“清华、北大”似乎是学生的口头禅和梦想,不少学生看到韦东奕后,都表示很钦佩,想成为像他一样厉害的人。  说来也有些无奈,韦神在这次走红之前就有一定的人气,但
素食旅行    随着素食者队伍的日益壮大,素食旅行已悄然兴起,他们并不一定是僧侣或信徒。他们只是喜欢素食,喜欢旅行。为了身体健康,为了清洁身体,旅行目地的都与素食息息相关。  如果说起素食,你的第一概念还是:“哦,我知道,不就是不吃肉吗?”那说明你已经OUT了,素食不止是不吃肉这么简单,它的划分标准非常的复杂,有些在具体饮食上的判断,常常让普通人大脑一片空白。最主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