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充满希望的世界农业大国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西部边境地区的马托格罗索州,是一片延伸到亚马逊流域南端的广袤无垠的大平原。这一地域的气温接近摄氏40度。当地的居民都很难预测到每年的酷暑期究竟会有多长。由于采用了最新的农业技术,人们在这里只能看到不足百人的铺路大军,而很少再看到其他人群。就是这些“看不见”的农业工人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将大片大片的未开垦的处女地变成了富饶的米粮仓。巴西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超过美国,一举成为世界上头号农业大国。
  
  殊荣归功于开拓者
  
  马托格罗索州目前已成为巴西最大的谷仓,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河流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农业基础设施十分完善。一座名叫贝鲁泰的小镇上,洋溢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村民们的居住社区远离气嚣喧腾的闹市和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生活和劳作在一派春光明媚的伊甸园里。每逢雨季来临,村民们则换乘巨型卡车等在泥泞的村路上熙来攘往地运输粮食。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将村民们彻底解放了出来。每当一条柏油大道铺筑完工,村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贺典礼。贝鲁泰小镇方圆一带,25年前还是人烟罕迹的一片“未开垦的绿地”,是一片地道的无人涉足的灌木丛地区。政府采取了移民政策,从人口过于稠密的巴西南部往未开发的西部地区大规模移民,并实施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就这样,许多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根基。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垦荒造田运动开始了。
  但开发初期的艰辛是一言难尽的。摆在人们面前的是瘠瘦的酸性贫土,无尽无头的炎热酷暑以及没完没了的雨期洪灾。再加上横行肆虐的疟疾等,人们真是饱受煎熬与天灾人祸之苦。最初的开拓者几乎有一半人不堪受罪远走高飞了。留下的人们则进行了拼死一搏的奋斗。25年过去了,他们的辛勤血汗换来了巨大的成功。昔日的荒草绿原,如今不仅开发建成一座座现代化的村落,而且变成了一片片令城里人都惊羡不已的农业生态村社。每座村社都被一望无际的绿浪簇拥着。举目四望,无边无际的大豆作物,一直蔓延到天边。这里还不仅仅以绚丽多姿的农田风光闻名遐迩,而且它现在正变成整个巴西内陆的最广阔、最具发展远景的谷仓聚宝盆。计算机控制的收割机在农田里永不疲倦地劳作。从这里运往市场上的大豆粮车终日川流不息。农业专家们蜂拥而至。现代农业的宏伟蓝图在这片沃土上得到展现。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亩庄稼,都凝聚着农业经济学家们的渊博知识、智慧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开拓者们向社会奉献的不仅仅是一车车农产品,同时,他们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崛起的巴西之雄厚的实力和夺目的风采。仅去年的谷物产量就达1.23亿吨,为10年前的2倍。2003年,整个巴西的失业率高达8%,但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地区的雇佣劳动力却增加了6.5%。特别是巴西边境的3个州:马托格罗索州、图康廷斯州和戈亚斯州,其就业率分别增加10%。
  
  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
  
  从前的巴西,是以生产咖啡和砂糖为主的农业大国。现在,政府调整了农业政策,实施主要农产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如鲜桔子、烟草等易于加工和含高附加值的农作物的大力发展,拓展了农产品的出口渠道,扩大了出口贸易。2002年,仅大豆和大豆油以及加工成家畜饲料等的大豆秸的出口,就使巴西首次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最近,巴西牛肉的出口也异军突起,首次超过澳大利亚而雄居世界之冠。
  巴西政府一手抓农产品的数量,一手抓质量,而且将农产品的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法律上规定,肉牛只能用天然牧草和大豆秸来喂养。由于措施得当,疯牛病(BSE)的感染源和由肉牛制成的肉骨粉等饲料的感染源,均与巴西肉牛无染。在巴西,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占GDP总值的25%强,约为6000亿美元。农业生产所雇佣的劳动力为2000万人,约占整个巴西人口的37%。
  专家们分析认为,巴西的农业生产以6%的年率递增已是不争的事实。不用多久,巴西的农业产品和产量将全面超越美国,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从总量来看,现在巴西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仍屈居世界第4位,提高生产率的潜力巨大且任重道远。
  从整体来看,印度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还相当落后,许多农产仍采取以家族为单位的承包体制即劳动密集型的小农耕作方式。与之相比,巴西的农民为防止水土流失而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护等方法和技术,即引进保护水土流失的最新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手段等对策,使得大片大片的荒地得到了有效开垦和生态保护。现在开垦的荒地总面积约有8000万公顷,合计能有英国和法国加起来的版图那么大。如今在使巴西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道路上,惟一的阻碍就是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这样,巴西政府就别无选择地去正视贸易谈判事务。 巴西政府的开放式现代农业政策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项长远战略任务。
  
  千方百计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近年来,巴西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定位已在全球站稳了自己的脚跟。为征服自然,整整三代巴西农民、科学家和企业家在接力式地不断实验,也不知失败了多少次,近年来终于找到了一条征服自然、使巴西农业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增产之路。特别是科学技术贡献率的提高,政府的农业畜牧业研究所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里的研究机构在根治害虫的技术措施上,有一条坚定不移的原则,那就是不使用转基因品种和农药。目前,优良高质的纯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已播种到赤道地域。
  著名的巴西农业畜牧业研究所创建初期推出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成功地由中国引进了温带原产作物大豆品种,并将大豆在巴西热带地域栽培成功。在北半球,大豆的收获每年只有一次。但在巴西西部,一年却可以收获二次。两次丰收之间的间隔期,则可以种植玉米。由于大豆玉米的成功引进和空前的大丰收,闻名遐迩的巴西农业畜牧业研究所的贡献亦越来越彰显突出。它推广的农业技术不仅繁荣了巴西经济,同时也拯救了全球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农业部门直接向该研究所请求派遣专家或顾问,或派来考察团到研究所请教传授农作物的良种和农业技术等。来自亚洲、非洲和中美洲各国的政府农业代表团,终年熙来攘往、络绎不绝。
  从整个巴西政府的国家科研机构来看,研究经费均十分紧张。当然,农业畜牧业研究所也不可能会受到多么大的厚爱。长年研究经费预算不足一直是制约更多的推出研究成果的瓶颈因素。各农业基地之间的电话不畅通乃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专家们甘心情愿地在低薪水收入的条件下默默地为国家做奉献。在资 金极其匮乏的状况下,研究人员只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徒步奔波于各农场之间早已是家常便饭。譬如,著名的畜牧业专家巴伦契教授就是在没有任何经费的资助下,靠自己的两条腿,走遍了亚马逊河流域的整个西部地区,为当地的畜牧技术人员做技术指导。他向大家传授如何在不砍伐森林资源的环境下,能使家畜的头数增长3倍的繁育技术,等等。他说:“世界经济每出现一次危机,农业研究就要责无旁贷地去跟踪研究一次危机的根源”。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军人统治巴西国家期间,就曾尝试过对农业实施予以重点保护和扶持的倾斜政策。10年后,中南美各国纷纷陷入债务危机,政府中断了扶持农业发展的补助金拨款,巴西的农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空前的严峻考验。
  幸运的是,也就是在这宝贵的10年间,巴西的大企业家和慈善机构始终坚贞不渝地向农业技术进行公共投资,而且不断结出累累硕果。现在的巴西大垄断性粮商卡基尔公司和邦吉公司以及巴西的大豆巨无霸产业马吉公司(马吉本人现任马托格罗索州的州长)等等富商豪贾,都以民间投资家的名义为巴西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政府的资金中断后,民间企业家们仍义无返顾地把投资重点大量地投向食品加工、运输和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现在看来,与巴西的农业相关的一切产业之所以能在世界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与10年间大量的民间投资的慷慨义举密不可分的。
  巴西现任财政部长这样说:“巴西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一直是政府其他部门学习的楷模。巴西农业的技术和资金的成功引进战略和实施战略,更令世人称道。这也应该是国家的其他产业学习的榜样”。
  
  不依赖转基因作物
  
  最令世人惊奇的是,巴西农业的成功,并不是靠引进转基因作物品种来达到丰收增产目标的。实际上,栽培转基因作物的农户也有,但政府早就颁布了法律,明令禁止大规模地在农场里实施转基因作物的栽培。巴西的环境保护活动家、农业家和与农业相关的几乎所有著名企业,都就政府的这一法令展开过激烈争论。在政府内部,也就这类法令展开过辩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政府首先为转基因作物在巴西的推广应用贴上了封条。经多年实践和探索,最后终于出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栽培依然持否定立场,但对小规模的栽培和销售,官方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持半默许认可的态度。这样,政府就又颁布了一部体现这类精神的《禁止转基因作物栽培的暂行规定》。
  一方面,农业专家们仍在热衷于研究开发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转基因作物。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主义者也在一如既往地设置障碍。从总的趋势来看,只要对转基因作物始终持强硬的拒绝立场的欧盟态度稍有缓解,则巴西的转基因作物也会亦步亦趋,靠扩大播种面积来挖掘本国的粮食出口潜力。
  无论世界风云怎样变幻,全球农业市场如何激荡,巴西的农业革命可以说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它已扎扎实实地迈出了走向世界农业大国的第一步,而且一直在稳步挺进。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需要包括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内的“软实力”的支持,对外宣传工作在我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争取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之一。  一般认为,“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一种无形力量。这种力量包括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组织机制、生活方式、发展模式、
期刊
近5年是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外媒体对我区的关注程度明显上升,关注的对象和领域也不断扩大。为使新疆能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我们除了依托国内媒体做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外,还善于利用国外媒体对新疆的兴趣,因势利导,把外国记者看成我们开展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资源,借助外力,推介自己, 让世界了解新疆。  5年来,尽管受地震、“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自治区仍接待了
期刊
尼古拉·萨科齐于2004年11月28日,在法国第—执政大党人民运动联盟举行的代表大会上,以85%的多数当选为党主席。毫无疑问,这是人民运动联盟2002年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最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法国政坛升上了一颗耀眼的新星,将会对面临2007年总统选举前景的法国政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颗青云直上、但命运多舛的政治明星    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生于巴黎,出身于一个据说有犹太人血统的、匈牙利难
期刊
他也许不是全球最权倾一时的人,但一定是最为忙碌奔波的人,世纪海啸肆虐过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战乱和饥荒滋生的非洲大陆,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区,唇枪舌剑的联合国改革讲坛,他清癯的身影似乎无所不在,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眼球。作为现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拥有许多第一: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秘书长,第一位从联合国系统内部产生的秘书长,第一位在任期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秘书长,第一位任期跨越两个世纪的秘书长。自1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的发展、上海的进步普遍受到世界各方关注。2004年来上海访问的境外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来沪访问的各类团组逐年剧增,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外国政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代表团。2004年上海外办共接待了此类团组131批,比上年增加74.6%,创历史新高,人数达785人次,增长81%。来访者中有执政党或在野党的领袖、政府高官、
期刊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外国执政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上有那些经验教训?他们有那些做法?本刊
期刊
如果有人问你泰姬陵在印度的哪个城市,你未必能马上反应得过来,但是如果有人问你印度的硅谷在哪里,你肯定会说——班加罗尔。    花园城市与“煮豆”的传说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南部德干高原上,尽管纬度低,但由于海拔高,使这个城市成为一个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春城。  凡是到过印度的人,没有几个不说印度的脏乱,但是班加罗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印度的另一面”。你看那整洁的市容、美丽的花园,高大的椰子树和漂
期刊
“闭路电视摄像机系统”,英文简称CCTV,和“中央电视台”的英文缩写相同。  在英国,闭路电视摄像机正成为日益普遍的安全措施。随着全境100多万台摄像机与安全监视器相连,英国领导着今日社会视频监视的发展方向。  英国的CCTV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多。1994年,英国还只有79个城市的市中心安装了摄像监视系统;到了1998年,市中心装上这种系统的城市已达440个。有人估计,英国目前约有250
期刊
在今年1月9日巴勒斯坦大选中胜出的阿巴斯, 一向被认为是巴解组织中地位仅次于阿拉法特的“二号人物”。虽然阿巴斯没有阿拉法特的魅力,但是他仍然在巴勒斯坦的组织机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美国和以色列政府的另眼相看。长期以来,阿巴斯作为阿拉法特的亲密助手,为中东和平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张通过和谈解决巴以争端,实现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独立国家的理想。他曾代表巴方与以色列签署了历史性的奥斯
期刊
“9·11”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使基地组织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其高层领导纷纷落网。然而,在反恐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基地残余恐怖分子却化整为零、悄悄地转移阵地,渗透到安全措施相对宽松的东南亚,积极支持当地的恐怖组织进行活动。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东南亚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祈祷团”也积极跟进,相继发动了巴厘岛爆炸案、万豪大酒店爆炸案、澳大利亚驻印尼大使馆前爆炸案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爆炸事件,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