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的樱花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里有说话的声音,
  僧人在樱花的阴影里说话。
  你听着,仔细辨认洁净的太阳
  在地球的草丛里的细语——
  像僧人在诵经,
  那样深奥、持久、绵密。
  你听着,你大脑里的神经在这里将要睡着了,
  朦胧的摇动的花影,一个女人,
  粉红落英的一袭僧衣,无法分辨的
  缠绕在一起的颜色和气息。
  但空气是静止的,石头里的音箱
  播放着宇宙漩涡的音乐。
  你听着,像一枝蜡烛那样听着,
  消耗了自己。
  李以亮品读:
  我们置身的国度,并不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明显的地方。即便在西方,也如米沃什么所言,這已经是一个“后宗教的时代”。然而,毫无疑问,宗教是诗歌的近邻,生命和宇宙的终极问题仍然是诗歌和艺术恒久的兴趣所在。
  我们不知道诗题提及的圆通寺在什么地方,这也许并不重要。在诗人为我们呈现的那样一个寺院里,“我”是一个仿佛置身世外的听者,这里一切都与紫陌红尘拉开了距离,世界古老而安静,然而,诗人无意陷入一个这种时候极易陷入的隐逸境界,所以,时代仍然以其强悍的面目“闯”了进来——我给“闯”打上引号,是想说明作者刻意藏起了这层意图,而他有意无意选择的那些富于现代物理学意味的词汇,莫不打上了时代思维的印记。我不肯定作者是否有意如此,意在营造一种新旧思维之间的张力,但它带给我的感受是奇妙的,有意味的,也是诗的——它甚至具有点化、拓宽现代诗歌语言的奇效。
其他文献
蒋金涛,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教师。  《范进中举》入选语文教材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师生和读者的喜爱,是不折不扣的传统经典篇目。文中的胡屠户作为矛盾的混合体,非常有特点,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一、自大和自卑的统一  胡屠户是范进的老丈人,专做杀猪的营生,也属于底层劳动人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按理说,其地位远不及读书人范进,他应该敬重范进三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在范进中举前非常
期刊
随着现代校园建设的蓬勃发展,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显得愈来愈重要,在满足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应用植物造景的方式创造绿色人文环境,改善紧张严肃的学习氛围,是未来校园环境发展
在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始终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和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作文教学的现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
贾龙弟,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教师。  应用文历来都是“应付世用”的,应用文写作曾经被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中学生能写应用文是原则,会写小说是例外。”但事过一个半世纪多,我们现在的状况正好与此相反,如今走上社会不会寫应用文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可能会写散文、小说,但却不会写应用文
期刊
摘要:针对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提出在开学初进行职业人格测试等针对就业力提高有效性综合素质培养,从政府、社会、学校、个人角度探讨如何应对90后毕业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  “90后”的大学生正赶上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时期;但他们在“6+1”(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个人)家庭模式中绝对是家中的至宝,难免会遇到家庭教育方式与社会相适应与否的问题;在即将走上社会的道路时,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教材文本,通过读写结合来进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读什么写什么、读写孰轻孰重、读写该怎么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教师。因为
期刊
一封寄往楼兰、撒马尔罕的粟特古信札  她叫米娜,她和女儿住在敦煌已经三年。  丈夫和母亲在楼兰,但也可能  他们已经回到撒马尔罕,那是粟特人的老家。  丈夫离开了她们,也可以说他  遗弃了这对母女。她哭着写信,  没有钱,也付不起20个斯塔特的  回家的路费,就要替别人放羊了,她哭着写,  只有丈夫能懂的粟特文。  我从家里逃出来,和你私奔  来到敦煌,你让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但是你走了,  再
期刊
背景rn曾几何时,沏一杯茶,捧读一本心仪的好书,是读书人的至乐.时至今日,互联网早已普及,从电脑到手机,从电子书阅读器到手机客户端,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相应地,人
期刊
方 明,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教师。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常读常新,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审美空间,为读者第二次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特质使经典作品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展。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语言表现力最强,这就是因为诗人创作时给读者预留的审美空间较大。当下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状况堪忧,虽然其中原因众多,但我认为关键所在是学生所写作文缺少一种独特的“韵味”。那
期刊
面对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的自身发展呼唤着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